成都建“路边站”盯紧车污染
成都建“路边站”盯紧车污染【讯】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作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第二的城市,四川省成都市超前谋划、对标先进,聚焦
【讯】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作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第二的城市,四川省成都市超前谋划、对标先进,聚焦移动污染源这一城市大气污染的顽疾,在国内率先建设道路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站(以下简称“路边站”)。记者从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保障中心(以下简称“机动车中心”)获悉,通过构建成都市道路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路边站不仅实现了道路交通空气质量精准监测,而且能以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点、监测数据相关性分析为核心,开展空气质量与机动车出行、气象条件变化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已成为推动成都移动源污染管控向动态化、空间化、网络化迭代升级的重要支撑。
形成道路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据机动车中心主任田红介绍,路边站于2019年下半年着手建设,主要在城市主要道路、交通枢纽、物流园区、货运通道布设监测点位,已逐步成为集监测、分析、数据支撑、决策支持为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利用数据网络加强移动污染源管控,成都成为国内唯一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空气与国控子站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道路交通流量关联分析研究的城市。”田红说。
科研分析的前提是确保数据的代表性、精准性。为此,成都路边站的选址颇有讲究。记者了解到,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机动车中心以城市重点区域机动车尾气及道路扬尘为监测目标,重点针对交通繁忙路段、货车出行较多区域,结合城市道路分布特点,围绕环境空气污染监测国控点周边空气质量,建成十里店、新都东站、三瓦窑等8座空气质量监测站。在监测参数上,路边站重点针对道路交通空气六项污染物以及通行车流量进行监测,逐时采集,并创新性地将BC(黑碳)、CO2、VOCs纳入监测因子。
“路边站的选址注重科学布控、智慧监测,在数据收集准确性的基础上,突出数据分析对比性,弥补了道路空气污染监测空白,形成了道路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通过实时交通流量分析,对城市机动车出行动态和空气质量关联性有了更为清晰、科学的研判分析。”田红介绍,路边站建设至今,大气污染因子监测指标数据采集共计30余亿个,车流量数据采集3亿余个,获取了大量有效监测数据,为全市移动污染源管控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让数据成为决策依据
有了丰富的数据来源,如何有效利用,成为下步工作的关键。
为把直观数字转变成决策依据,机动车中心依托路边站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结合本地交通卡口的主要道路车流量数据和情况,匹配对应车辆的排放阶段、车龄、车型、燃料类型等信息,分析车流特征,在道路周边车流量、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基础上开展了相关性分析研究,为综合分析研究提供支持。
田红告诉记者,截至8月,已编制《成都市道路空气质量与车流量分析》月报17期、年报1期;编制《三瓦窑氮氧化物夜间变化规律分析专报》、《大石西路空气质量与车流量相关性分析专报》、《2020年1-5月疫情期间空气质量与车流量分析专报》等专报4篇、阶段性分析报告、专题分析报告若干。分析报告为成都市在重点路段、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大气污染物排放较高区域等方面的机动车排放控制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不仅如此,基于车流量(通行结构)路边站空气质量的横向、纵向比较,机动车中心还研究污染物浓度与车流量(通行结构)的关联,每月编制《成都市道路交通流量环境影响分析研究报告》;结合其他机动车环保监测、监管、执法数据,对交通流量结构特征及排放现状进行分析。
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成都市道路交通流量环境影响分析研究报告》和《碳达峰路径研究报告》,深入分析道路交通保有量、燃料消耗量,测算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结合未来城市发展、机动车车辆增长的趋势以及成都碳达峰目标,针对性提出减少城市交通污染措施、碳达峰路径规划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效益评估,使移动源污染防治从单一车辆尾气排放监测真正向智慧交通体系构建纵深发展,以数智评估助力城市交通结构向绿色化、低碳化调整转变。
未来5年新建多座路边站
近年来,成都市机动车中心受邀参加国家路边站选点、建设技术规范编制;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研讨会,探讨交通运输系统污染物排放治理路径和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转型的思路,路边站建设经验及良好的成果运用,不仅为成都市落实移动源污染防治主责主业,进一步深化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智慧治污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成都市路边站建设工作逐步迈进全国第一方阵,也为全国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协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成都智慧。
据田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成都市将持续依托路边站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新建多座路边站,并结合当前污染减排和节能降碳的大方向,增加颗粒物不同粒径的数量浓度(PN)、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等监测项目,更加注重在公铁转换枢纽、重点行业产业园区、机场等区域布设点位。
通过未来5年的建设,成都市将逐步构建一个覆盖主干路网的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时掌握主要干道及重点区域的交通污染分布状况及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同时,我们将借智、借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国家团队、科研院所,结合机动车排放检测数据、遥感监测及黑烟车抓拍数据等,根据成都平原地理及气象扩散特点,建立并不断优化物理扩散模型,编制城市道路高分辨率排放清单,为机动车环境影响评估、交通污染管控措施建议与评估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持续打造环境质量监测及‘数智环境’成都模式,打好移动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成都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田红表示。
-
全国大部扩散条件较好, 空气质量以良为主2021-11-02
-
河北邯郸打出空气质量“退后十”组合拳2021-10-25
-
济宁精准施策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021-10-21
-
生态环境部通报2021年9月和1-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1-10-19
-
七措并举 辽宁扎实推进冬奥会空气质量监测预报能力提升2021-10-19
-
2020实用技术|天津同阳非接触式机动车尾气测量技术与监控平台2021-10-14
-
山东推广机动车检验“交钥匙”服务2021-10-12
-
乌鲁木齐强化今冬明春空气质量管理2021-10-11
-
宁夏回族自治区空气质量改善 “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021-10-10
-
宽城满族自治县乡镇及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运维项目公开招标公告2021-09-23
-
移动源污染治理频频加码 推进重型柴油车和报废机动车回收双管控2021-09-22
-
福建省福州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站升级改造公开招标公告2021-09-22
-
咸阳统筹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2021-09-07
-
生态环境部发布9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2021-09-01
-
生态环境部公开7月份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典型涉气环境问题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