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环保茅”来了!今年前三季度28家环企上市破历史记录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10-19 16:00:45
热度:54

“环保茅”来了!今年前三季度28家环企上市破历史记录纵观近年来环保行业的起起落落,颇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  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卖身的卖身、

纵观近年来环保行业的起起落落,颇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
  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卖身的卖身、易主的易主,退市的退市,被资本无情地抛弃。而“后浪们”则争先恐后地挂牌上市,敲响那扣人心弦的天籁之钟。
  去年底,《环保圈》进行年终总结的时候,就统计过2020年上市过会的环保企业,总数高达28家,其中14家挂牌上市,14家核准过会,成为十年未见之盛景。
  那么今年呢?去年下半年集中IPO过会的企业,是否已经在2021年迎来敲钟上市?还是受年初政策收紧的影响,已然撤回材料中止审核?与往年相比,今年挂牌上市的企业有何特点?《环保圈》在此全面梳理了今年挂牌上市企业的登陆板块、业务领域、股价涨幅、最新市值和盈利能力,试图回答以下3个问题:
  1、在前有产业寒冬,后有疫情冲击的不利形势下,环保行业为何近两年IPO越来越多?环保行业到底还有没有前途?
  2、越来越多有一定规模的中型环保企业登陆科创板、创业板,这意味着什么?他们能否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这取决于哪些因素?
  3、好不容易做到了上市,为何大家盈利水平、市值普遍不高,资本为何这么不看好环保产业?
  一、刷新历年最高纪录,前三季度环保企业上市已达28家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今年挂牌上市企业的总体情况。
  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截止9月28日,今年前三季度,在港股、A股成功挂牌上市的环保企业高达28家,除了宇通科技、云南水务和海螺环保是通过大股东摘帽变更和分拆股份等“特殊方式”上市的之外,其余25家都是通过正常途径挂牌上市的。
图一:2021年前三季度,拟挂牌/分拆上市的环保企业高达28家
  对比一下,去年全年核准过会和挂牌上市的加一块才28家,其中挂牌上市14家。而今年光是前9个月就有28家环保企业挂牌交易了,已接近去年挂牌上市总数的2倍(如图二、图三所示)。如此看来,今年环保企业IPO的速度和数量,不仅远超有“环保IPO大年”之称的2020年,更是即将刷新历年之记录。
图二:今年前9个月环保企业挂牌数量比去年增加了2倍
  仅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就有海螺创业、云南水务、正和生态、宇通重工、深水规院、中兰环保、大地海洋、和达科技、唯赛勃等14家传来拟挂牌分拆上市的消息,这数量已是去年全年挂牌上市数量的总和。
  3个月累计14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也就是说,基本上不到一周,就会有一家环保企业传来喜讯,走红毯,敲终上市。
  “本以为受年初IPO全面审核趋严的信号,今年环保产业IPO热潮会降温,没想到不降反增。也没有像其他行业因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纷纷陷入撤回材料终止审核的窘态。”某环保投行人士表示。
  《第一财经》曾经做过统计,仅在今年3月的前18天,就有8家科创板、12家创业板企业终止审核。今年2月份以来,已有逾50家IPO企业因撤回材料而终止审核,其中有16家是因为抽中现场检查而撤回材料。
  反观常常被资本忽视的环保行业,却是“真金不怕火炼”,在年初政策风声较紧的3月,迎来了挂牌上市的高潮,当月共有园林股份、顺控发展、海天股份、建工修复、深水海纳、元琛科技等6家企业敲钟上市,挂牌数量比今年任何一个月都要多,甚至有望创下年度IPO数量最多的月份。
  相比股市上流行的各种“XX茅”,或许“环保茅”才是真正的王者。
  同时,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去年下半年陆续IPO过会的同兴环保、华骐环保、百川畅银环保、太和水、建工环境、深水海纳、海天股份、元琛环保、盛剑环境、青达环保,中兰环保等,这11家环保上市都在今年上半年成功挂牌上市,正式迈入资本市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去年下半年IPO过会的华新绿源环保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直到现在也迟迟没有敲钟上市的消息。
  二、创业板/科创板成IPO主战场,浙鲁皖环企上市大爆发
  接着,我们按照上市板块、从事业务以及所处区域,进一步观察今年上市28家环保企业具备的特点,以及与往年的变化。
  从拟上市板块看,今年拟登陆资本市场的28家环保企业,主板上市的有7家,相较于去年的4家增加了3个,这7家企业分别是太和水、园林股份、海天股份、盛剑环境、世茂能源、正和生态、宇通重工。
  这7家环保企业,从事的板块各不相同,水固气生态修复都有。既有做园林绿化、地产景观的园林股份,也有从事流域生态修复太和水和正和生态,还亦有从事半导体废气治理的盛剑环境,生活垃圾热电联产的世茂能源,以及环卫装备制造的宇通重工。
  相较于以往环保企业做大都选择港股、主板上市,近两年港股IPO明显偏少,国内有一定规模技术公司特别青睐创业板、科创板。在今年28家上市环保企业中,登陆创业板+科创板有17家,约占65%。
  由于这些企业大都从事环保特别细分的子领域,且名字跟环保关联度较弱,甚至连圈内熟知的也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这也验证了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图三/图四:今年拟挂牌/分拆上市的环企,6成以上登陆创业板、科创板
  从企业所属的业务看,今年前三季度拟挂牌/分拆上市的环企中,不似以往以环保PPP、BOT工程投资为主的那么多,更多的是做配套、做服务、做运营的技术装备企业,仅从名字观察,还以为跟环保并不相关。
  而事实上,这些环保企业无论是做膜、水泵、生物滤池、勘测设计、水质监测的,还是做水务信息化、垃圾渗滤液、填埋气治理、高盐度工业废水治理的,都属于环保子领域的细分分支。
  这本身也印证了环保行业的一个变化趋势,就是行业分工正在越来越细。
  上述环保投行人士表示,纵观环保行业20年发展史,早期一批靠工程bot项目推动的企业大多已经上市,在资本市场上找到了定位,如业内水务/供水/固废的影响力企业。
  与此同时,以往那些做配套、轻资产的中小型环保企业也获得了成长,规模也在变大,再加上注册制改革放宽了准入门槛,就给予了这些盈利相对弱、但科技属性较强的技术型企业更多IPO的机会。
图五:28家拟挂牌/分拆上市环企所从事的业务
  从所属的地域划分看,今年挂牌上市的28家企业中,有11家是北上广深的企业,数量与去年持平。这很好理解,北上广深是一线大都市,政府财力雄厚,对环保倾斜力度也大,所以孕育上市企业的机会也就更多。
  不过,随着环境治理区域化、专业分工精细化以及长江、黄河流域治理释放红利,这种趋势也在发生变化,以今年IPO的28家企业为例,浙江、山东、安徽上市企业累计高达11家。
  往大了看,这些地区经济体量上来了,环保需求旺盛;往小了说,相对于大都市,企业在这里建厂、办公、人力成本也都相对较低。
图六:28家拟挂牌/分拆上市企业总部地点分布
  三、创业板环企股价清一色大涨,主板企业有人跌破发行价
  接下来,再说说大家比较关心的,今年上市企业的股价涨幅、最新市值和盈利水平。我们选择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分别进行对比。
  今年在主板上市的共有7家企业,分别为太和水、园林股份、海天股份、盛剑环境、世茂能源、正和生态和宇通重工,由于宇通重工是通过大股东摘帽变更方式上市而来,暂且不对其进行评价。
  剩下6家企业中,根据10月14日的收盘价,太和水和园林股份竟然跌破发行价,尤其是太和水,从发行价的43.3元/股跌至34.91元/股,总市值蒸发了近14亿元。
  而同为主板上市的盛剑环境则表现极佳,这家从事半导体废气治理、烟气净化的公司,在国内半导体产业大发展背景下,股价从19.87元/股涨至56.73元/股,总市值升至70.3亿元,成为今年主板上市市值最高环保企业。
  这6家主板上市环企,2020实现营业收入大多位于5亿元-14亿元之间,归母净利润也大多在1亿元-2亿元,营收最高的是杭州园林股份的14.25亿元,净利最高的则是成都海天股份的1.75亿元。
  自上市以来,海天股份动作频频,半年前还收购了新开元等4座污水厂,然后又拟与康恒合资开公司,开拓四川垃圾焚烧/固废业务。
图七:6家主板上市环企,2020年营收与净利润
  相对于主板上市企业的表现平平,今年10家在创业板上市的环企,股价清一色迎来大增,从8元-9元小盘股涨至20元-40元的中小型股,大多翻了2倍,或许跟创业板估值起飞有关。
  其中,百川畅银(垃圾填埋气发电)和倍杰特(高盐度工业废水治理)值得一说,不是由于股价翻了几翻,而是在于它们卓越的赚钱能力。相较于其他上市环企的几千万净利,去年在饱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这两家企业的净利润竟然都过了亿,比老牌上市企业盈利能力还要强。
图八:10家创业板上市环企,2020年净利润排行
  接着,我们再看科创板,相对于去年的11家,今年科创板上市的环企只有7家,分别是英科再生、和达科技、青达环保、力源科技、卓锦股份、元琛科技、唯赛勃。
  这7家企业,除了英科再生(塑料回收再生)2020年归母净利润遥遥领先之外,其余几家净利润都在几千万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膜企唯赛勃,去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净利润下滑30%至4674万元,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科创板企业过会门槛相对较低。
图九:7家科创板上市环企,2020年净利润排行
  四、环保行业仍然大有可为,“独角兽”企业未来可期
  通过以上的数据和表格,想必大家已经对今年上市的环保企业都有了一定了解,笔者还想强调几个关键点,从中梳理出几点信号:
  (1)今年前9个月,环保企业挂牌上市数量已达28家,接近去年全年挂牌数量的2倍,这个数量已经突破历年上市企业数量的最大值,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债务危机余温未过,为何还有那么多企业“削尖脑袋”IPO?其一跟环保行业的属性有关,对于这个“先垫钱,后收费”的行业,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环保企业上市就多了一条融资渠道,就能多做一些项目,多一重胜算。
  其二,也是正赶上这两年遇到了宽松的上市环境,股市正在进行注册制改革,机会难得。
  此外,还与创始人的情结有关系,在他们看来,上市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留住原始股东、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
  (2)今年挂牌上市的环保企业,不似以往靠资产驱动、靠工程项目做大上市,而是做配套、做服务、做运营的技术装备企业居多,这也反应了环保行业的一个变化趋势——从重资产到轻资产,从重投资到重运营。
  纵观我国环保产业发展30年历史,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已陆续建设完毕,新增项目越来越少,很少能见到千吨级的垃圾焚烧项目开标,也很少看到大规模的供水设施、污水处理厂兴建,如今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存量项目深耕细作的时代。
  这也孕育了一批配套服务的技术型公司,一大波做膜、水泵、生物滤池、勘测设计、水务信息化软件、水质监测、垃圾渗滤液、高盐度工业废水治理的企业脱颖而出,应运上市。
  (3)英雄不问出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环保行业未来可期。
  最近有很多发牢骚、唱衰环保的文章,大家看的也很过瘾,但是看到越来越多做配套服务的中小环保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优做深,变成细分领域无可替代的“独角兽”,感觉环保产业仍然是大有可为。
  其实每个行业发展都不容易,也都有机会,不能因为几个企业倒下,就全盘否定整个行业的未来。
  英雄不问出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越来越多北上广深之外的企业奔赴IPO,正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虽然目前他们市值不高,只有20亿元左右,营收和净利润也不强,大多在几千万左右,但是每棵大树都要经历一段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历程,未来的明星环保企业,也将在如今这批中小环保企业中诞生。
  (4)上市并非终极目标,需要在九死一生中寻求生机
  其实,最难的不是上市,而是上市之后。
  做企业很累,小企业做大很累,做大上市了更累。为了稳定行业地位,让资本市场估值有预期,既要股权激励,又要保持连续增长,不仅压力重重,而且还需要在九死一生中寻求一线生机。
  尤其是,面对资本对环保产业的冷视、政府支付能力下滑以及虎视眈眈的对手,更要命的还要保持战略不出错、管理不失误,每一步每道卡都要步步为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图十:今年前9个月上市企业股价、市值、2020年营收与净利润
  原标题:“环保茅”来了!今年前三季度28家环企上市破历史记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