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法概述:一文带你真正看懂生物膜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9 00:00:24
热度:42
生物膜法概述:一文带你真正看懂生物膜【中国环保在线 技术前沿】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
【中国环保在线 技术前沿】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章 生物膜法综述
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
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可称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因微生物群体沿固体表面生长成粘膜状,故名。废水和生物膜接触时,污染物从水中转移到膜上,从而得到处理。其基本机理见水的生物处理法。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或厌氧生物滤池。前三种用于需氧生物处理过程,后一种用于厌氧过程。早出现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满盛碎块的水池)。它们的运行都是间歇的,过滤-休闲或充水-接触-放水-休闲,构成一个工作周期。它们是污水灌溉的发展,是以土壤自净现象为基础的。接着就出现了连续运行的生物滤池。新型塑料问世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第二章 生物膜法生物滤池
生物膜法中常用的一种生物器。使用的生物载体是小块料(如碎石块、塑料填料)或塑料型块,堆放或叠放成滤床,故常称滤料。与水处理中的一般滤池不同,生物滤池的滤床暴露在空气中,废水洒到滤床上。布水器有多种形式,有固定式的,有移动式的。回转式布水器使用广。它以两根或多根对称布置的水平穿孔管为主体,能绕池心旋转。穿孔管贴近滤床表面,水从孔中流出。布水器的工作是连续的,但对局部床面的施水是间歇的,这承继了污水灌溉间歇灌水的概念。滤床的下面有用砖或特制陶块、混凝土块铺成的集水层。再下面是池底。集水层和池外相通,既排水又通风。工作时,废水沿载体表面从上向下流过滤床,和生长在载体表面上的大量微生物和附着水密切接触进行物质交换。污染物进入生物膜,代谢产物进入水流。出水并带有剥落的生物膜碎屑,需用沉淀池分离。生物膜所需要的溶解氧直接或通过水流从空气中取得。在普通生物滤池中,生物粘膜层较厚,贴近载体的部分常处在无氧状态。
滤床的深度和滤率、滤料有关。碎石滤床的深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多采用1.8~2米左右。深度如果提高,滤床表层容易堵塞积水。滤率在1~4左右,如果提高床面也容易积水。首先突破的是滤率的提高。水力负荷率(即滤率)提高到8~10以上时,水流的冲刷作用使生物膜不致堵塞滤床,而且有机物负荷率,可从0.2左右提高到1以上。为了满足水力负荷率的要求,来水常用回流稀释。为了稳定处理效率,可采用两级串联。这种流程革新、负荷率提高、构造不变的生物滤池称高负荷率生物滤池。继而发现,滤床深度从2米左右提高到8米以上时,通风改善,即使水力负荷率提高,滤床也不再堵塞,滤池工作良好,同时有机物负荷率也可以提高到1左右。因为这种滤池的平面直径一般为池高的1/6~1/8左右,外形像塔,故称塔式滤池。自塑料型块问世后,通风、堵塞等不再成为问题,滤床深度和滤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第三章 生物膜法生物转盘
是随着塑料的普及而出现的。数十片、近百片塑料或玻璃钢圆盘用轴贯串,平放在一个断面呈半圆形的条形槽的槽面上。盘径一般不超过4米,槽径约大几厘米。有电动机和减速装置转动盘轴,转速1.5~3转/分左右,决定于盘径,盘的周边线速度在15米/分左右。
废水从槽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盘轴高出水面,盘面约40%浸在水中,约60%暴露在空气中。盘轴转动时,盘面交替与废水和空气接触。盘面为微生物生长形成的膜状物所覆盖,生物膜交替地与废水和空气充分接触,不断地取得污染物和氧气,净化废水。膜和盘面之间因转动而产生切应力,随着膜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程度,膜从盘面脱落,随水流走。
同生物滤池相比,生物转盘法中废水和生物膜的接触时间比较长。而且有一定的可控性。水槽常分段,转盘常分组,既可防止短流,又有助于负荷率和出水水质的提高,因负荷率是逐级下降的。生物转盘如果产生臭味,可以加盖。生物转盘一般用于水量不大时。
第四章 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
设置了塑料型块的曝气池。按其过程也称生物接触氧化法。它的工作类似活性污泥法中的曝气池,但是不要回流污泥,曝气方法也不能沿用,一般采用全池气泡曝气,池中生物量远高于活性污泥法,故曝气时间可以缩短。运行较稳定,不会出现污泥膨胀问题。也有采用粒料(如砂子、活性炭)的。这时水流向上,滤床膨胀、不会堵塞。因为表面积高,生物量多,接触又充分,曝气时间可缩短,处理效率可提高,尚处在研究阶段。
第五章 生物膜法厌氧生物滤池
构造和曝气生物滤池雷同,只是不要曝气系统。因生物量高,和污泥消化池相比,处理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污泥消化池的停留时间一般在10天以上),处理城市污水等浓度较低的废水时有可能采用。
第六章 生物膜运行过程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形成
●前提条件:起支撑作用的载体物——填料或称滤料
●营养物质——有机物、N、P以及其它
●接种微生物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组成
在生物膜上由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
对于城市污水,在20°C条件下,生物膜从开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
性质:高度亲水,存在着附着水层
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种细菌以及微型动物,这些微生物起着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机污染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更新与脱落
厌氧膜的出现过程:
①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
②成熟的生物膜一般都由厌氧膜和好氧膜组成
③好氧膜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场所,一般厚度为2mm。
厌氧膜的加厚过程:
①厌氧的代谢产物增多,导致厌氧膜与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②气态产物的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
③成为老化生物膜,其净化功能较差,且易于脱落。
生物膜的更新:
①老化膜脱落,新生生物膜又会生长起来
②新生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较强。
生物膜法的运行原则
①减缓生物膜的老化进程
②控制厌氧膜的厚度
③加快好氧膜的更新
④尽量控制使生物膜不集中脱落。
第七章 生物膜法特点及基本特征
生物膜法特点
1、 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1)微生物多样化
(2) 生物的食物链长
(3) 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4) 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2、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
(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2)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离
(3)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
(4)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生物膜法基本特征
在污水处理构筑物内设置微生物生长聚集的载体(一般称填料),在充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经过充氧(充氧装置由水处理曝气风机及曝气器组成)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填料时,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同时微生物也得到增殖,生物膜随之增厚。当生物膜增长到一定厚度时,向生物膜内部扩散的氧受到限制,其表面仍是好氧状态,而内层则会呈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并终导致生物膜的脱落。随后,填料表面还会继续生长新的生物膜,周而复始,使生物膜法污水得到净化。
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后,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其表面存在一层薄薄的水层,水层中的有机物已经被生物膜氧化分解,故水层中的有机物浓度浓度比进水要低得多,当废水从生物膜表面流过时,有机物就会从运动着的废水中转移到附着在生物膜表面的水层中去,并进一步被生物膜所吸附,同时,空气中的氧也经过废水而进入生物膜水层并向内部转移。
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机体本身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又沿着相反的方向,即从生物膜经过附着水层转移到流动的废水中或空气中去。这样一来,出水的有机物含量减少,废水得到了净化。
在小规模分散型污水处理中大量使用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比使用活性污泥工艺更有优势,具体体现在:①微生物相方面,各种生物膜工艺中参与净化反应的微生物多样化,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易于存活,在分段运行中每段都能够形成优势菌种;②在处理工艺上,各种生物膜工艺对水质水量变化均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易于固液分离,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易于维护、节能。
原标题:收藏!全的生物膜法概述,带你看懂生物膜!
章 生物膜法综述
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
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可称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因微生物群体沿固体表面生长成粘膜状,故名。废水和生物膜接触时,污染物从水中转移到膜上,从而得到处理。其基本机理见水的生物处理法。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或厌氧生物滤池。前三种用于需氧生物处理过程,后一种用于厌氧过程。早出现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满盛碎块的水池)。它们的运行都是间歇的,过滤-休闲或充水-接触-放水-休闲,构成一个工作周期。它们是污水灌溉的发展,是以土壤自净现象为基础的。接着就出现了连续运行的生物滤池。新型塑料问世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第二章 生物膜法生物滤池
生物膜法中常用的一种生物器。使用的生物载体是小块料(如碎石块、塑料填料)或塑料型块,堆放或叠放成滤床,故常称滤料。与水处理中的一般滤池不同,生物滤池的滤床暴露在空气中,废水洒到滤床上。布水器有多种形式,有固定式的,有移动式的。回转式布水器使用广。它以两根或多根对称布置的水平穿孔管为主体,能绕池心旋转。穿孔管贴近滤床表面,水从孔中流出。布水器的工作是连续的,但对局部床面的施水是间歇的,这承继了污水灌溉间歇灌水的概念。滤床的下面有用砖或特制陶块、混凝土块铺成的集水层。再下面是池底。集水层和池外相通,既排水又通风。工作时,废水沿载体表面从上向下流过滤床,和生长在载体表面上的大量微生物和附着水密切接触进行物质交换。污染物进入生物膜,代谢产物进入水流。出水并带有剥落的生物膜碎屑,需用沉淀池分离。生物膜所需要的溶解氧直接或通过水流从空气中取得。在普通生物滤池中,生物粘膜层较厚,贴近载体的部分常处在无氧状态。
滤床的深度和滤率、滤料有关。碎石滤床的深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多采用1.8~2米左右。深度如果提高,滤床表层容易堵塞积水。滤率在1~4左右,如果提高床面也容易积水。首先突破的是滤率的提高。水力负荷率(即滤率)提高到8~10以上时,水流的冲刷作用使生物膜不致堵塞滤床,而且有机物负荷率,可从0.2左右提高到1以上。为了满足水力负荷率的要求,来水常用回流稀释。为了稳定处理效率,可采用两级串联。这种流程革新、负荷率提高、构造不变的生物滤池称高负荷率生物滤池。继而发现,滤床深度从2米左右提高到8米以上时,通风改善,即使水力负荷率提高,滤床也不再堵塞,滤池工作良好,同时有机物负荷率也可以提高到1左右。因为这种滤池的平面直径一般为池高的1/6~1/8左右,外形像塔,故称塔式滤池。自塑料型块问世后,通风、堵塞等不再成为问题,滤床深度和滤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第三章 生物膜法生物转盘
是随着塑料的普及而出现的。数十片、近百片塑料或玻璃钢圆盘用轴贯串,平放在一个断面呈半圆形的条形槽的槽面上。盘径一般不超过4米,槽径约大几厘米。有电动机和减速装置转动盘轴,转速1.5~3转/分左右,决定于盘径,盘的周边线速度在15米/分左右。
废水从槽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盘轴高出水面,盘面约40%浸在水中,约60%暴露在空气中。盘轴转动时,盘面交替与废水和空气接触。盘面为微生物生长形成的膜状物所覆盖,生物膜交替地与废水和空气充分接触,不断地取得污染物和氧气,净化废水。膜和盘面之间因转动而产生切应力,随着膜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程度,膜从盘面脱落,随水流走。
同生物滤池相比,生物转盘法中废水和生物膜的接触时间比较长。而且有一定的可控性。水槽常分段,转盘常分组,既可防止短流,又有助于负荷率和出水水质的提高,因负荷率是逐级下降的。生物转盘如果产生臭味,可以加盖。生物转盘一般用于水量不大时。
第四章 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
设置了塑料型块的曝气池。按其过程也称生物接触氧化法。它的工作类似活性污泥法中的曝气池,但是不要回流污泥,曝气方法也不能沿用,一般采用全池气泡曝气,池中生物量远高于活性污泥法,故曝气时间可以缩短。运行较稳定,不会出现污泥膨胀问题。也有采用粒料(如砂子、活性炭)的。这时水流向上,滤床膨胀、不会堵塞。因为表面积高,生物量多,接触又充分,曝气时间可缩短,处理效率可提高,尚处在研究阶段。
第五章 生物膜法厌氧生物滤池
构造和曝气生物滤池雷同,只是不要曝气系统。因生物量高,和污泥消化池相比,处理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污泥消化池的停留时间一般在10天以上),处理城市污水等浓度较低的废水时有可能采用。
第六章 生物膜运行过程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形成
●前提条件:起支撑作用的载体物——填料或称滤料
●营养物质——有机物、N、P以及其它
●接种微生物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组成
在生物膜上由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
对于城市污水,在20°C条件下,生物膜从开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
性质:高度亲水,存在着附着水层
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种细菌以及微型动物,这些微生物起着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机污染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更新与脱落
厌氧膜的出现过程:
①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
②成熟的生物膜一般都由厌氧膜和好氧膜组成
③好氧膜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场所,一般厚度为2mm。
厌氧膜的加厚过程:
①厌氧的代谢产物增多,导致厌氧膜与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②气态产物的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
③成为老化生物膜,其净化功能较差,且易于脱落。
生物膜的更新:
①老化膜脱落,新生生物膜又会生长起来
②新生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较强。
生物膜法的运行原则
①减缓生物膜的老化进程
②控制厌氧膜的厚度
③加快好氧膜的更新
④尽量控制使生物膜不集中脱落。
第七章 生物膜法特点及基本特征
生物膜法特点
1、 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1)微生物多样化
(2) 生物的食物链长
(3) 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4) 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2、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
(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2)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离
(3)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
(4)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生物膜法基本特征
在污水处理构筑物内设置微生物生长聚集的载体(一般称填料),在充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经过充氧(充氧装置由水处理曝气风机及曝气器组成)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填料时,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同时微生物也得到增殖,生物膜随之增厚。当生物膜增长到一定厚度时,向生物膜内部扩散的氧受到限制,其表面仍是好氧状态,而内层则会呈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并终导致生物膜的脱落。随后,填料表面还会继续生长新的生物膜,周而复始,使生物膜法污水得到净化。
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后,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其表面存在一层薄薄的水层,水层中的有机物已经被生物膜氧化分解,故水层中的有机物浓度浓度比进水要低得多,当废水从生物膜表面流过时,有机物就会从运动着的废水中转移到附着在生物膜表面的水层中去,并进一步被生物膜所吸附,同时,空气中的氧也经过废水而进入生物膜水层并向内部转移。
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机体本身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又沿着相反的方向,即从生物膜经过附着水层转移到流动的废水中或空气中去。这样一来,出水的有机物含量减少,废水得到了净化。
在小规模分散型污水处理中大量使用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比使用活性污泥工艺更有优势,具体体现在:①微生物相方面,各种生物膜工艺中参与净化反应的微生物多样化,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易于存活,在分段运行中每段都能够形成优势菌种;②在处理工艺上,各种生物膜工艺对水质水量变化均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易于固液分离,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易于维护、节能。
原标题:收藏!全的生物膜法概述,带你看懂生物膜!
上一篇:废水化学沉淀处理法
-
干货|微生物技术处理污水及优势2019-09-18
-
微生物是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 解密微生物产生甲烷机理2019-09-18
-
聚焦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十问废水处理UASB法2019-09-18
-
污泥厌氧消化池的正常操作注意事项2019-09-18
-
让技术创新蔚然成风 城市污水处理趋向绿色再生2019-09-18
-
精选!关于厌氧生物处理的21个技术问答!2019-09-18
-
吉林油田首创微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2019-09-18
-
臭氧氧化对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2019-09-18
-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是怎样的?2019-09-18
-
膜系统:微生物去除效果好 有效控制膜污染2019-09-18
-
污水处理中应用膜的分类 生物膜在污水处理中有哪些优势?2019-09-18
-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及工艺分析2019-09-18
-
城市污水处理排放提标,终点还在远方?2019-09-18
-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还可以这样用2019-09-18
-
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中试综合分析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