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徐州:以生态文明为基 走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10-04 10:00:27
热度:74

徐州:以生态文明为基 走绿色发展之路天蓝如洗,湖清见底。一叶小舟,渐入骆马湖深处,但见白鹭翩翩……  初秋的早晨,对新沂市新店镇南建村渔民朱贤征来说,是

天蓝如洗,湖清见底。一叶小舟,渐入骆马湖深处,但见白鹭翩翩……
  初秋的早晨,对新沂市新店镇南建村渔民朱贤征来说,是最惬意的时光。聚焦展翅的白鹭,“咔嚓”,一张唯美的照片又展现在老朱的微信朋友圈。
  像朱贤征一样,蓝天白云成为越来越多徐州人朋友圈的日常。
  近年来,徐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徐州”画卷,正徐徐展开。
  破题破局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出了徐州市区,往东北飞驰20余公里,潘安湖就在眼前。
  这一区域,曾是徐州市最大的一块采煤塌陷地,旱季荒草丛生,雨季水乡泽国,满目破败荒凉。
  其实,整个徐州,都是因煤而兴、因煤而困,资源枯竭、产能过剩……生态系统的蝴蝶效应,将这座“百年煤城”逼上转型突围的风口。
  破局,从自身的“伤疤”开始。
  徐州坚持问题导向,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系统性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从一个潘安湖,到一座徐州城,“伤疤”变成了财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站在这样的高度,近年来,徐州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今年6月3日,徐州市发布《2020年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这是一份“绿”意满满的报告,2020年和“十三五”生态环境重点目标任务均圆满超额完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蓝天更多,空气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历史最好水平;河流更清,24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Ⅲ类以上占比83.3%;家园更美,土壤污染治理达到预期目标,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绿色答卷的背后,是徐州迈上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步伐,是徐州用实际行动推动绿色转型的不懈努力。  创新突破“美丽徐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奎河被载入史册,是源于徐州的水患。”住在奎山塔下、曾任奎山中心小学校长的李世明对流淌了400多年的奎河有种别样的情愫,“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徐州先后开展了四次奎河治理,没想到现在又要治理了。”
  “3、2、1,开盖。”今年3月23日上午9时许,在徐州市区奎河综合整治工程上段工程二标施工现场,随着现场负责人的一声指令,一块封盖奎河建国路段16年的混凝土盖板被吊起,缓缓转运至货车上,开启了市区奎河建国路段开盖施工的序幕。此次奎河实施开盖治理,将实施干河清淤、护岸改造、埋设截污管,并进行生态修复、管线迁改和环境整治等工作。
  从加盖到开盖,奎河治理像是打开了一扇窗,照见了徐州生态环境治理发生的巨大变化。近年来,徐州实现诸多创新突破,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10月1日,徐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徐州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条例》,实现了“产—贮—运—处”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可视化智慧监管;丰县顺河镇大圣村,一块小微水体公示牌将河长姓名、职务、手机号码、监督电话公示得清清楚楚。目前,徐州14907条村级以上沟河、72座水库等实现河(湖、库)长全覆盖,并在江苏省率先推行河长、检察长“双长”治河;“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一块块生态环境的短板正在补上,一个个阻碍绿色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坚冰正在消融,徐州的绿色发展之路必然越走越快。”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敏感慨。
  绿色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在睢宁县李集镇徐厂村,回收的秸秆能变成“宝”,一半储存喂牛,一半用来销售。
  “喂牛基本不花什么钱,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牛粪尿,又是田地里最好的农家肥。”该村党总支书记邵允品说。
  和邵允品一样,江苏花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黄孝彬也算了一笔账。
  “2017年酒精蒸馏装置升级改造后,酒精提质需要的蒸汽用量减少约30%。这些节省下来的蒸汽,可用于发电,也节约了8万余吨标准煤。可以说,我们厂区内基本上实现了无化石燃料的清洁生产。”
  “吃干榨净”、变废为宝,也是徐州市循环产业园的“高招”。新盛集团副总经理胡建钰介绍说,循环经济产业园着力补齐固废处理、垃圾处置等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做足环保功课。
  一根秸秆、一个工厂、一座产业园,引出了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
  两年来,徐州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今年上半年,徐州终于迎来了轻装前行、换挡提速的新起点——新兴产业产值占比首次超过60%,传统产业产值降到40%以下。
  站在新起点,徐州又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命题。对于这一题,徐州也有自己的答案——空间结构“留白增绿”、产业结构“汰低上优”、能源结构“节能减排”、运输结构“多式联运”,努力打造“碳达峰”先行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新的鼓点已经擂响,且看徐州更美丽。
  原标题:徐州:以生态文明为基 走绿色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