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曝光典型案例后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被批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8-15 17:05:12
热度:34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曝光典型案例后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被批“环保卫士”成了“排污保镖”  最近一段时间,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突然成了媒体批

“环保卫士”成了“排污保镖”
  最近一段时间,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突然成了媒体批评的“靶子”,登上了多家媒体的版面。
  先是8月4日,新华社旗下的《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环评报告弄虚作假,“漂白”污染项目挣昧心钱——一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成为不法企业“排污保镖”》的报道,并指出,一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已成为不法企业的“排污保镖”。
  在这篇2000多字的调查报道中,记者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多起案例为例,指出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乱象。
  最终,文章得出结论称:
  引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是我国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但在部分地区,一些本应成为“环保卫士”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却凭借其专业背景让排污更隐蔽,成为不法企业的“排污保镖”。
  新华社率先报道后,多家媒体纷纷跟进,都把矛头对准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
  8月5日,光明网-时评频道发表文章《环保卫士成“排污保镖”,治理还当零容忍》,并表示,不光是环评行业,整个第三方环保服务行业,造假问题都比较突出。
  同一天,来自成都的红星新闻也发表了《成为不法企业的“排污保镖”,谁来监督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文章以“COD去除剂”为例子,并指出,由于专业机构更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它们“指导”下的部分非法企业在排污时更具隐蔽性,专业壁垒让外人更难以察觉。
  也是在这一天,来自昆明的《春城晚报》发表《莫让环保防线被“排污保镖”从内部攻破》,并指出,必须严格规范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避免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窝里反”,避免环保防线从内部被攻破。
  可能是觉得这个问题比较重要,新华社与光明日报在第一篇报道发出后,又陆续跟进了第二篇报道,体现了更高的重视程度。
  不到一周时间,多家媒体密集发声批评,其中不乏重量级央媒,甚至有的媒体还进行了第二轮的报道,由此可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对于这一现象,环保企业也应该引起重视,改进自身问题,规避监管风险。
  “增加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处力度”
  在众多报道之中,媒体都指出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哪些问题?分析了什么原因?给出了什么建议?《环保圈》简单总结了一下。
  有关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乱象,大致包括几个方面,如环评抄袭、在线自动监测造假、环保设施验收造假等。
  主要的几个案例,都来自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如通过围隔稀释,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造成水质改善假象;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长期“吃药运行”,在尾端大量投加COD去除剂等。
  媒体认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本来应该是环保治理的中坚力量。他们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帮助政府减少监管的成本和压力,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专业治污,把钱花在刀刃上。
  但是,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反倒让非法企业的排污行为更隐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更大、更致命,同时也把自己置于了环境保护的“对立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经济利益驱使。
  一些服务机构为了承揽业务一味迎合“金主”,甚至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编造虚假报告、篡改监测数据等。
  “有些非法排污企业只算投入小账不算生态大账,与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治污投入相比,在环评、监测、验收等环节做点手脚无疑更‘划算’,一些环保服务机构抓住排污企业这一需求,双方一拍即合、同流合污。”江西某县生态环境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第二是环保行业竞争乱象。
  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本身也存在鱼龙混杂的乱象。一些有环评工程师的机构为了承揽更多业务,“经常雇没有资质的人来编制报告,许多项目环评工程师没怎么参与就签字了”。
  即使遭遇处罚,仍可以通过“换马甲”钻监管“漏洞”。很多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都是中小企业,遭遇处罚后,往往换个“马甲”又重生。
  第三是监管缺失。
  由于现在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相关监管的缺位以及较低廉的违法成本,使得一些环保服务机构愈加有恃无恐,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环评造假,不惜成为环保违规企业和机构的帮凶。
  第四是业主排污企业投机取巧。
  在原因上,也有部分媒体把矛头对准了业主——排污企业。他们表示,一些排污企业显然也知道,必须要把环保工作做好,不然无法交代,但走的却不是“寻常路”。理由很简单也很奇葩——与其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去进行整改和升级,不如花点“小钱”收买和拉拢本应起到监督作用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
  这样一来,环保机构有了额外收入,部分企业也省下了相应费用,岂不是“双赢”?
  最后,针对当下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乱象,这些媒体也都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首先是加大惩处力度。
  要增加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处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过去囿于适用法律依据的不足,相关处罚难有威慑力,现今这一情况有了较大改观,环境监测造假已于今年3月起入刑,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尽快适用将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此外,针对个别违法公司换个“马甲”继续造假的漏洞,还应在处罚公司的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惩处,通过信用管理或“黑名单”等制度,让有职业污点的企业和个人在行业内寸步难行。
  有媒体表示,加大惩罚,也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大对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不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惩治力度;一方面对于“幕后黑手”“排污黑手”——不法排污企业,也要严厉打击。
  其次要打击不正当竞价压价。
  专家建议,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价压价现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减少排污企业“谁保我过关,我就让谁做”的可能性。
  总结下来,应该说,媒体对于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乱象、原因以及对策分析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出现这一问题,也不全是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原因。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有关环保企业也应加强自律,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为实现绿水青山做出自己的贡献。(注:原文略有删减)
  原标题:环保卫士成“排污保镖”!媒体密集发声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