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主要负责同志就《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答记者问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7-11 09:01:09
热度:67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主要负责同志就《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答记者问日前,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印发《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日前,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印发《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构建新时期服务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主要负责同志就《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等回答记者提问。
  问:《行动计划》出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行动计划》是生态环境部顺应科技体制改革新形势、落实“放管服”改革新要求、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任务所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生态环境部党组“我为群众办实事”教育活动的一项具体行动。目的是通过机制创新,组织动员全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服务政府环境治理的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服务企业落实治理责任和绿色发展、服务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环保产业发展。
  一是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帮扶是落实中央“三个治污”要求,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中央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落实“三个治污”的要害在精准、关键在科学、路径在依法,归根结底是要加强对环境问题成因机理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研究,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科技成果,做到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和措施精准。生态环境科技帮扶就是要坚持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坚持务实高效原则,紧密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推动解决区域流域海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帮扶是创新科研组织实施机制,构建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要求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为深化政府科技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就是要面向国家污染防治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探索一种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深度融合的组织实施机制,动员全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一线,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提供科技服务。从污染成因与来源解析、政策指导、治理方案研究、关键技术突破、适用技术选择、治理费效分析等方面有效满足地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帮助地方培养专业人才,赋予“自我造血”功能,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帮扶是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促进基层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也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不仅是思想和作风上的铁军,更是技术精湛、装备精良的科技铁军。当前,基层和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专业素养不高、人才储备不足、治理能力偏弱,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基层对生态环境技术服务需求十分迫切。通过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帮扶,可以有效解决地方和企业人才、技术、装备与资源短缺,特别是专业化能力不适应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的突出问题,可有效提升基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也有利于引导科技人员融入环保主战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四是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帮扶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生态环境科技帮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科研与应用、跨部门跨单位的联动模式,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让机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要素充分活跃起来,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让科技成果快速推广应用、转移转化,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壮大,真正实现科技成果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
  问:《行动计划》出台前,生态环境部在科技服务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哪些经验和成效?
  答:“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部针对中央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动科技工作积极向“科技服务”转型,探索构建新时期服务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实效。
  一是创建了“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机制,服务地方精准治污。该机制是科研成果落地应用的快车道,打通了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流域派出99个专家团队进行驻点跟踪研究和技术帮扶,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城市科学治污进程,帮助各个城市解决了科技人才短缺、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带动地方环保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科研基础能力建设等,建立健全长效决策科技支撑机制,为其他地区开展有关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据不完全统计,99个专家团队向地方提供各类对策建议和咨询报告近5800份,形成136份综合解决方案,帮助地方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有力提升了地方污染防治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能力,为地方打赢蓝天保卫战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以及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55个地方人民政府发来感谢信对该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是建成了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技术服务。平台秉承“网尽天下环保好技术”、“回应各方环保诸需求”、“汇聚环保专家做服务”三大宗旨,汇聚各类优秀科技成果4470项,注册用户超11000人,技术条目浏览总量超200万次。围绕VOCs治理、三磷整治等组织15次线上直播技术讲座,为55万人提供服务。举办系列线下成果推介活动,累计推介生态环境治理技术近600项,为长江流域沿线12省市1500余家企业、2万余人提供了咨询服务。
  三是国家加大了生态环境科技投入,形成了丰富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在科技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十三五”中央财政总投入超过150亿元,实施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等一批重大项目,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方面取得突破,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方案和人才,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问:目前生态环境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有哪些?
  答:尽管中央财政在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但是,我国生态环境科技依然面临着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脱节、成果不落地、成果转化慢、广大科技人员融入生态环境保护主战场不够等问题,科技对生态环境保护支撑引领作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此同时,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发展,基层和企业仍面临着环境治理能力弱、科技人才短缺、决策科学性不强、技术选择困难、治理精准性不高、治理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日益凸显。
  生态环境领域作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应用研究为主体的领域,科研项目存在问题、目标、结果导向不鲜明,应用与研究两张皮问题,生态环境系统科技管理也存在“上热、中温、下冷”“上下不联动”,科技界与管理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如何将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深度融合、推动政产学研用联动、促进技术供需双方对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提升基层和企业治理能力、调动全国生态环境科技资源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是“十四五”科技工作亟待重点解决的问题。
  问: 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答:《行动计划》坚持“自愿、实效、联动”的基本原则。到2025年,建立生态环境科技帮扶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新时期服务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实际治理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基层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环境治理体系与能力得到提升,科技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帮扶内容紧密结合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痛点以及热点问题,主要包括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防控、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与修复、支撑碳达峰与碳中和、陆海统筹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危险废物风险精准管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整治、督查整改与应急处置等各方面。在科技帮扶过程中,既要突显科学研究的前沿性和先进性,更要体现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问: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将如何开展,具体有哪些帮扶模式?
  答:《行动计划》从指导性和操作性出发,根据问题与需求的来源、复杂性和工作特点,将生态环境科技帮扶总结为5种模式。
  一是“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针对区域性和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需要,开展1年以上驻点跟踪研究。按照“统筹资源、自愿合作、合理组建、注重实效、动态调整”的原则组建国家队和地方队相结合的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生态环境部、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地方人民政府、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四方通过签订协议共同推进工作。
  二是“一事一议”科技咨询服务。针对地方政府在日常环境监管与治理、企业在达标排放和技术升级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的、单一目标的技术需求,通过成果转化平台开展技术供需对接和科技咨询服务。
  三是“一难一攻”科技集中攻关。针对地方和企业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遇到的复杂难题和重大需求,通过组织优势团队和优秀科学家开展集中攻关,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和先进技术供给能力。
  四是“一镇一员”科技特派员制度。针对基层和企业生态环保队伍严重不足、治理能力偏弱的现状,通过选派一批生态环境科技人员深入城市、区县、乡镇、村庄和企业一线开展科技帮扶。
  五是“一题一训”科技培训与成果推介。针对地方和企业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综合利用、低碳发展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与焦点问题,举办专题科技培训和科技成果推介。
  问: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行动计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方案、健全帮扶平台、加强经费保障、加强监督调度、加强表彰激励等6个方面,提出了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问:生态环境部近期将从哪几个方面推动科技帮扶工作?
  答:一是建立科技帮扶联动工作机制,生态环境和科技部门强化协作,在实际工作中凝练重大科技需求,共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
  二是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54个城市推进实施PM2.5与O3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后续还要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核心,启动长江、黄河等流域驻点跟踪研究工作。
  三是完善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和机制,设立科技帮扶专栏,成立平台理事会,让平台成为大家身边的“好帮手”。
  四是面向全国征集专家,建立科技帮扶专家库,调动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参与帮扶工作。
  五是深入地方调研座谈,根据地方实际需求探索和实践不同帮扶模式。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主要负责同志就《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答记者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