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资源化“十四五”有望提速,但入局这一市场并不简单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6-25 14:04:47
热度:56
污水资源化“十四五”有望提速,但入局这一市场并不简单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国经验表明,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常年
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国经验表明,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常年面临中度缺水的突出问题,但反观污水资源化市场发展缓慢,2011~2016年再生水利用率提升不到2%,“十三五”规划要求的再生水利用率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展望“十四五”,在需求与利好政策两大因素发力下,我国污水资源化市场发展有望提速,以13.68%的年复合增速在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600亿。辰于认为,做好污水资源化业务并不简单,入局企业需把握好三大关键:
• 瞄准项目类型
• 选好合作伙伴
• 理顺商业模式
需求与利好政策双重发力下,污水资源化市场有望提速
放眼全球,以色列等缺水国家污水资源化行业发展很好,污水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0%。同是缺水国家,中国污水资源化行业发展并不顺利,直到2019年污水资源化率也仅为20.93%,2011~2016年间的提升比例甚至不足2%,主要在于面对水资源短缺困境,中国政府过去更重视跨流域调水、划定用水量红线等方式:1980年代启动“南水北调”重大工程,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规划调水448亿亿立方米;连续多年稳定农业用水、降低工业用水,2010~2019年间用水量一直控制在6000亿立方米以内。
展望“十四五”,需求与利好政策双重发力下,我国污水资源化行业迎来转机:
一是南水北调超规划、用水控制到达平台期,污水资源化需求释放。截至2018年,中线调水超155亿立方米,京津地区调水量已超规划,新的解决方案已提上日程;用水控制方面,各细分领域均到达平台期,未来节水空间较小,以农业用水为例,近十年其用水量基本维持不变,在3700亿立方米左右,而为保障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对应的灌溉用水需求量至少应达到3700亿立方米(见图1)。
二是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密集出台。2020年以来,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等重磅政策,这些政策要求的目标可行性更强,例如相比“十三五”规划中同时提及缺水城市和非缺水城市的再生水利用率目标,本次规划主要集中于缺水城市,针对性更强;与政策配套的支持体系也更健全,近期这些政策明确提出了包括法律法规、价格机制、财政资金、科技支撑等方面的配套体系支持,确保污水资源化市场发展(见图2)。
基于以上两大因素考虑,“十四五”期间污水资源化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经辰于测算,2021~2025年,我国污水资源化市场有望实现13.68%的年复合增长,到2025年达到600亿元以上的投运规模(见图3)。
入局污水资源化,把握三大发展关键 1. 瞄准项目类型
再生水利用(污水资源化主要体现)方向多样,分为生态补水、工业回用、居民杂用、农业灌溉等方式。不同利用方向在技术难度、配套建设、付费模式、投资水平等多方面差别较大:
技术难度:从农业灌溉到生态补水,水质要求逐渐提高,农业灌溉<居民杂用<工业回用<生态补水。要求相对低的农业灌溉采用二级处理就可满足要求,其他方向均需进一步深度处理,例如工业回用水中,循环冷却水要求低,过滤消毒即可;洗涤水、锅炉水要求高,需加上深度处理+脱盐工艺;产品用水要求极高,需要RO 膜叠加离子交换技术等工艺。
配套建设:居民杂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均需建设储水设施和输配管道,例如以农业灌溉为主的以色列投入巨资建设了200多座再生水水库,总库容超过2亿立方米,同时铺设了大量从水库放射到灌溉点的输配管道,覆盖了绝大部分国土面积;而工业回用用水点集中,不需建设储水设施,只需从再生水厂到用水点的点对点连接,管道铺设难度相对较小。
付费模式:生态补水一般是公益性项目,由政府付费,资金来自于水资源费、国债、地方债等;工业回用则较为市场化,使用者付费,由市场定价。
投资水平:技术难度高的生态补水和工业回用水往往单位投资比后两者高,污水厂改造成再生水厂,即添加深度处理工艺,双膜(MBR+超滤)工艺设备一般的吨投资额 在1500 元/吨左右,一般传统工艺设备吨投资额则为 800元/吨左右。
对于新入局的企业而言,辰于建议从技术难度、配套建设、付费模式、投资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项目类型切入。
2. 选好合作伙伴
参与污水资源化行业的企业,主要为传统水务企业和技术设备企业。传统水务企业基于多年行业积淀,立足于传统水务业务拓展再生水业务,并借助并购、合作等方式增强再生水业务处理能力,不断完善污水资源化业务产业链;技术设备企业往往拥有技术优势,立足于对水处理技术的深度理解拓展水资源循环利用业务,同时以技术为抓手不断完善其综合治理能力。
辰于认为,两类企业之间合作大于竞争。传统水务企业往往拥有雄厚的政府资源和较为充沛的资金,更容易通过PPP或BOT模式获取污水资源化产能建设项目,通过施工建设,以及再生水厂运营获取收入,例如北排与碧水源投资参股公司北京京建水务,北排再生水工程涉及膜工艺项目,优先由京建水务承担。
面对“十四五”期间1500万吨/日的产能释放,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即将开始,选好合作伙伴,通过战略合作、并购入股等方式强强联合,或许是快速切入市场的捷径。
面对“十四五”期间1500万吨/日的产能释放,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即将开始,选好合作伙伴,通过战略合作、并购入股等方式强强联合,或许是快速切入市场的捷径。
3. 理顺商业模式
相比于传统污水处理项目,污水资源化项目的模式更为灵活,例如出现了PIPP、蓝色生态园等创新模式。企业应跟紧行业最新趋势,尽快理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PPIP模式中,“公司利用污废水生产再生水,政府协调工业企业进行购买”,政府可由此减免支付污水处理费,工业企业可获得更便宜的水源,而污水资源化企业则获得了再生水销售收入,以此实现公司、政府、企业三方共赢。
在蓝色生态园模式中,污水资源化公司将工业园区污废水中的有用物质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再生水出售给工业企业,把其他污染物转化成化肥等进行出售,园区可因此实现废水零排放,工业企业降低了用水成本,公司获得了产品收益,该模式下成功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报告采集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
报告资料来源为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各企业年报、北极星环保网、辰数等。
原标题:污水资源化“十四五”有望提速,但入局这一市场并不简单
展望“十四五”,在需求与利好政策两大因素发力下,我国污水资源化市场发展有望提速,以13.68%的年复合增速在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600亿。辰于认为,做好污水资源化业务并不简单,入局企业需把握好三大关键:
• 瞄准项目类型
• 选好合作伙伴
• 理顺商业模式
需求与利好政策双重发力下,污水资源化市场有望提速
放眼全球,以色列等缺水国家污水资源化行业发展很好,污水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0%。同是缺水国家,中国污水资源化行业发展并不顺利,直到2019年污水资源化率也仅为20.93%,2011~2016年间的提升比例甚至不足2%,主要在于面对水资源短缺困境,中国政府过去更重视跨流域调水、划定用水量红线等方式:1980年代启动“南水北调”重大工程,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规划调水448亿亿立方米;连续多年稳定农业用水、降低工业用水,2010~2019年间用水量一直控制在6000亿立方米以内。
展望“十四五”,需求与利好政策双重发力下,我国污水资源化行业迎来转机:
一是南水北调超规划、用水控制到达平台期,污水资源化需求释放。截至2018年,中线调水超155亿立方米,京津地区调水量已超规划,新的解决方案已提上日程;用水控制方面,各细分领域均到达平台期,未来节水空间较小,以农业用水为例,近十年其用水量基本维持不变,在3700亿立方米左右,而为保障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对应的灌溉用水需求量至少应达到3700亿立方米(见图1)。
二是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密集出台。2020年以来,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等重磅政策,这些政策要求的目标可行性更强,例如相比“十三五”规划中同时提及缺水城市和非缺水城市的再生水利用率目标,本次规划主要集中于缺水城市,针对性更强;与政策配套的支持体系也更健全,近期这些政策明确提出了包括法律法规、价格机制、财政资金、科技支撑等方面的配套体系支持,确保污水资源化市场发展(见图2)。
基于以上两大因素考虑,“十四五”期间污水资源化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经辰于测算,2021~2025年,我国污水资源化市场有望实现13.68%的年复合增长,到2025年达到600亿元以上的投运规模(见图3)。
入局污水资源化,把握三大发展关键 1. 瞄准项目类型
再生水利用(污水资源化主要体现)方向多样,分为生态补水、工业回用、居民杂用、农业灌溉等方式。不同利用方向在技术难度、配套建设、付费模式、投资水平等多方面差别较大:
技术难度:从农业灌溉到生态补水,水质要求逐渐提高,农业灌溉<居民杂用<工业回用<生态补水。要求相对低的农业灌溉采用二级处理就可满足要求,其他方向均需进一步深度处理,例如工业回用水中,循环冷却水要求低,过滤消毒即可;洗涤水、锅炉水要求高,需加上深度处理+脱盐工艺;产品用水要求极高,需要RO 膜叠加离子交换技术等工艺。
配套建设:居民杂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均需建设储水设施和输配管道,例如以农业灌溉为主的以色列投入巨资建设了200多座再生水水库,总库容超过2亿立方米,同时铺设了大量从水库放射到灌溉点的输配管道,覆盖了绝大部分国土面积;而工业回用用水点集中,不需建设储水设施,只需从再生水厂到用水点的点对点连接,管道铺设难度相对较小。
付费模式:生态补水一般是公益性项目,由政府付费,资金来自于水资源费、国债、地方债等;工业回用则较为市场化,使用者付费,由市场定价。
投资水平:技术难度高的生态补水和工业回用水往往单位投资比后两者高,污水厂改造成再生水厂,即添加深度处理工艺,双膜(MBR+超滤)工艺设备一般的吨投资额 在1500 元/吨左右,一般传统工艺设备吨投资额则为 800元/吨左右。
对于新入局的企业而言,辰于建议从技术难度、配套建设、付费模式、投资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项目类型切入。
2. 选好合作伙伴
参与污水资源化行业的企业,主要为传统水务企业和技术设备企业。传统水务企业基于多年行业积淀,立足于传统水务业务拓展再生水业务,并借助并购、合作等方式增强再生水业务处理能力,不断完善污水资源化业务产业链;技术设备企业往往拥有技术优势,立足于对水处理技术的深度理解拓展水资源循环利用业务,同时以技术为抓手不断完善其综合治理能力。
辰于认为,两类企业之间合作大于竞争。传统水务企业往往拥有雄厚的政府资源和较为充沛的资金,更容易通过PPP或BOT模式获取污水资源化产能建设项目,通过施工建设,以及再生水厂运营获取收入,例如北排与碧水源投资参股公司北京京建水务,北排再生水工程涉及膜工艺项目,优先由京建水务承担。
面对“十四五”期间1500万吨/日的产能释放,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即将开始,选好合作伙伴,通过战略合作、并购入股等方式强强联合,或许是快速切入市场的捷径。
面对“十四五”期间1500万吨/日的产能释放,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即将开始,选好合作伙伴,通过战略合作、并购入股等方式强强联合,或许是快速切入市场的捷径。
3. 理顺商业模式
相比于传统污水处理项目,污水资源化项目的模式更为灵活,例如出现了PIPP、蓝色生态园等创新模式。企业应跟紧行业最新趋势,尽快理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PPIP模式中,“公司利用污废水生产再生水,政府协调工业企业进行购买”,政府可由此减免支付污水处理费,工业企业可获得更便宜的水源,而污水资源化企业则获得了再生水销售收入,以此实现公司、政府、企业三方共赢。
在蓝色生态园模式中,污水资源化公司将工业园区污废水中的有用物质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再生水出售给工业企业,把其他污染物转化成化肥等进行出售,园区可因此实现废水零排放,工业企业降低了用水成本,公司获得了产品收益,该模式下成功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报告采集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
报告资料来源为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各企业年报、北极星环保网、辰数等。
原标题:污水资源化“十四五”有望提速,但入局这一市场并不简单
-
江苏省财政厅答复: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可加大应用PPP模式2021-06-25
-
污水资源化“十四五”有望提速 但入局这一市场并不简单2021-06-25
-
案例:提质增效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分析2021-06-25
-
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农场虹桥村(含公厕)污水处理工程施工单位确定 中标价201.88万元2021-06-25
-
日喀则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目前正在进行降水、地质处理及前期各项准备工作2021-06-25
-
福建省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行动2021-06-24
-
陵水黎族自治县贫困村庄污水治理工程(隆广镇、英州镇)设计单位确定2021-06-24
-
【行业深度】洞察2021:中国农村污水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等)2021-06-24
-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污水处理项目(星海村渠南组)施工单位确定2021-06-24
-
这个超级工程将“绿色”做到极致:不让污水流入金沙江2021-06-24
-
天津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提高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2021-06-24
-
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百县千亿”融资工作座谈会召开2021-06-24
-
天津市宁河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设计单位确定2021-06-24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1-06-24
-
保山工贸园区轻纺物流片区污水处理站截污管网完善工程完工投入使用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