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DH-II污水净化器开辟高浓度灰渣水处理新途径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21:33:22
热度:53
ZJ/DH-II污水净化器开辟高浓度灰渣水处理新途径【中国环保在线 技术前沿】目前国内的渣水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沉淀池、浓缩机、陶瓷滤砖池等处理方法,也有少数厂家采用絮凝沉淀+斜管+砂
【中国环保在线 技术前沿】目前国内的渣水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沉淀池、浓缩机、陶瓷滤砖池等处理方法,也有少数厂家采用絮凝沉淀+斜管+砂滤的方式。在高悬浮物污水处理中,ZJ/DH-II污水净化器显示了较大的技术优势。ZJ/DH-II污水净化器开辟高浓度灰渣水处理新途径
概述
火电厂除渣系统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灰渣经碎渣机粉碎后,由炉底液下泵将灰渣水抽至脱水仓,使大部分灰渣在脱水仓内沉淀,灰渣由脱水仓底部运出。少部分渣与水经脱水仓溢流堰流至浓缩机沉淀,澄清水再循环使用。
目前国内的渣水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沉淀池、浓缩机、陶瓷滤砖池等处理方法,也有少数厂家采用絮凝沉淀+斜管+砂滤的方式。上述处理技术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处理能力、运行稳定可靠性上还有所欠缺。如采用沉淀池工艺悬浮物去除率较低,出水水质差,占地面积大,清池频繁且工作量大;浓缩机要求入口悬浮物含量低,出水水质差,斜管(板)易堵塞需人工清理,排灰口立管易堵塞导致排泥不畅,常发生压耙事故;陶瓷滤砖池的占地面积大,需要人工清池和反冲洗,清池频繁,劳动强度大;絮凝沉淀+斜管+砂滤工艺,要求入口悬浮物含量低,需要配置庞大的预沉池,斜管(板)易堵塞,砂滤负荷大,需经常反冲洗,滤层易板结。上述几种工艺大的问题是耐冲击负荷低,对于悬浮物SS>3000mg/L,特别是对SS>5000mg/L以上的灰渣水,无法正常处理。
在高悬浮物污水处理中,ZJ/DH-II污水净化器显示了较大的技术优势。它无须设置预沉池,可以快速连续地将SS≤3000mg/L的污水净化到5~50mg/L,该技术高可以处理SS≤30000mg/L的污水,为高浓度灰渣水处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解决了灰渣水回用中的难题。
适用范围
适用于火电厂浓灰渣水(含煤废水)处理回用;
适用于水浊度小于3000mg/L的各类江河、湖、水库等为水源的城镇、工矿企业的水厂,作为主要的净水处理装置;
对于低温、低浊、有季节性藻类的湖泊水源,有其特殊的适应能力;
用于冶金工业循环水系统,可有效而大幅度地提高循环用水水质。
主要特点
工艺流程短,故障率低,运行稳定可靠;
处理能力强,效率高。设备处理负荷可达SS≤3000mg/L,高可达SS≤30000mg/L;
设计负荷高,废水停留时间≤30min;
设备占地面积小,系统无须配备预沉池、污泥池和清水池,可按普通过渡水池设计以节省占地面积;
处理后出水水质好SS=10-70mg/L,防止了冷却塔和水封槽集灰,并可回用于炉膛密封;
采用PLC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设备排污量少,污泥浓度高,含水率低;
操作简便,滤料使用周期长,反洗周期达0.1-1个月一次,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能及环境、社会、经济效益;
设备本体免维护,减少维护工作量;
设备运行只需一次提升,节省配套机电设备投资,节省电耗;
设备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大大提高设备的精度、质量和美观程度,提高产水质量;
设备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可批量生产,缩短了施工工期。
工作原理及结构
ZJ/DH-II型污水净化器是在原DH型污水净化器基础上改进而成,将物理、化学反应有机融合在一起,集成了直流混凝、临界絮凝、离心分离、浅层沉淀、动态过滤及污泥浓缩沉淀技术,短时间内(25~30min)在同一罐体中完成废水快速多级净化的一体化组合设备。该设备SS去除率高达99.9%,COD去除率达到40%~70%。
净化器为钢制罐体,上中部为圆柱体,下部为锥体,自下而上分别为污泥浓缩区、混凝区、离心分离区、动态过滤区、清水区。直流混凝和临界絮凝技术取代了混凝反应池,在泵前及泵后投加絮凝和助凝药剂,利用泵、管道、水流完成药剂的水解、混合、压缩双电层,吸附中和作用后高速沿切线方向进入罐体快速完成吸附架桥,絮凝形成矾花。
离心分离是利用废水沿切线方向进入罐体产生高速旋流、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废水中形成的悬浮颗粒及矾花被甩向器壁,并随下旋流及自身重力作用沿罐内壁下滑至锥形污泥浓缩区,废水向下作螺旋运动到一定程度后向中心靠拢,又形成向上的旋流,这股旋流水质较清,流向设置在上层动态过滤区。在离心分离区一般粒径大于20μm的悬浮颗粒(矾花)被固液分离至污泥浓缩区。废水经离心分离进入浅层沉淀区,斜管沉淀区是根据浅池沉淀理论设计。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板或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板(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这种池子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3~5倍。浅层沉淀区上部出水进入动态过滤区再次完成吸附过滤作用,过滤区采用表面吸附的悬浮滤料,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截留5μm以上的粒径的悬浮物。在动态状态下过滤,因此滤料不易堵塞,吸附的颗粒物易脱落又下沉至分离区,因此滤料反洗周期长(0.5~1个月反冲洗一次)。废水经多级固液分离及净化后排出。
离心分离、浅层沉淀、过滤脱落的悬浮颗粒在离心力及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污泥浓缩区,污泥在锥形泥斗区中上部经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体结合成一整体,各自保持相对不变位置共同下沉,在泥斗区中下部SS很高,颗粒间将缝隙中液体挤出界面,固体颗粒被浓缩压密后从锥体底部排出,一般污泥含水率≤90%(排污量只有传统工艺的1/6)。
概述
火电厂除渣系统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灰渣经碎渣机粉碎后,由炉底液下泵将灰渣水抽至脱水仓,使大部分灰渣在脱水仓内沉淀,灰渣由脱水仓底部运出。少部分渣与水经脱水仓溢流堰流至浓缩机沉淀,澄清水再循环使用。
目前国内的渣水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沉淀池、浓缩机、陶瓷滤砖池等处理方法,也有少数厂家采用絮凝沉淀+斜管+砂滤的方式。上述处理技术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处理能力、运行稳定可靠性上还有所欠缺。如采用沉淀池工艺悬浮物去除率较低,出水水质差,占地面积大,清池频繁且工作量大;浓缩机要求入口悬浮物含量低,出水水质差,斜管(板)易堵塞需人工清理,排灰口立管易堵塞导致排泥不畅,常发生压耙事故;陶瓷滤砖池的占地面积大,需要人工清池和反冲洗,清池频繁,劳动强度大;絮凝沉淀+斜管+砂滤工艺,要求入口悬浮物含量低,需要配置庞大的预沉池,斜管(板)易堵塞,砂滤负荷大,需经常反冲洗,滤层易板结。上述几种工艺大的问题是耐冲击负荷低,对于悬浮物SS>3000mg/L,特别是对SS>5000mg/L以上的灰渣水,无法正常处理。
在高悬浮物污水处理中,ZJ/DH-II污水净化器显示了较大的技术优势。它无须设置预沉池,可以快速连续地将SS≤3000mg/L的污水净化到5~50mg/L,该技术高可以处理SS≤30000mg/L的污水,为高浓度灰渣水处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解决了灰渣水回用中的难题。
适用范围
适用于火电厂浓灰渣水(含煤废水)处理回用;
适用于水浊度小于3000mg/L的各类江河、湖、水库等为水源的城镇、工矿企业的水厂,作为主要的净水处理装置;
对于低温、低浊、有季节性藻类的湖泊水源,有其特殊的适应能力;
用于冶金工业循环水系统,可有效而大幅度地提高循环用水水质。
主要特点
工艺流程短,故障率低,运行稳定可靠;
处理能力强,效率高。设备处理负荷可达SS≤3000mg/L,高可达SS≤30000mg/L;
设计负荷高,废水停留时间≤30min;
设备占地面积小,系统无须配备预沉池、污泥池和清水池,可按普通过渡水池设计以节省占地面积;
处理后出水水质好SS=10-70mg/L,防止了冷却塔和水封槽集灰,并可回用于炉膛密封;
采用PLC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设备排污量少,污泥浓度高,含水率低;
操作简便,滤料使用周期长,反洗周期达0.1-1个月一次,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能及环境、社会、经济效益;
设备本体免维护,减少维护工作量;
设备运行只需一次提升,节省配套机电设备投资,节省电耗;
设备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大大提高设备的精度、质量和美观程度,提高产水质量;
设备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可批量生产,缩短了施工工期。
工作原理及结构
ZJ/DH-II型污水净化器是在原DH型污水净化器基础上改进而成,将物理、化学反应有机融合在一起,集成了直流混凝、临界絮凝、离心分离、浅层沉淀、动态过滤及污泥浓缩沉淀技术,短时间内(25~30min)在同一罐体中完成废水快速多级净化的一体化组合设备。该设备SS去除率高达99.9%,COD去除率达到40%~70%。
净化器为钢制罐体,上中部为圆柱体,下部为锥体,自下而上分别为污泥浓缩区、混凝区、离心分离区、动态过滤区、清水区。直流混凝和临界絮凝技术取代了混凝反应池,在泵前及泵后投加絮凝和助凝药剂,利用泵、管道、水流完成药剂的水解、混合、压缩双电层,吸附中和作用后高速沿切线方向进入罐体快速完成吸附架桥,絮凝形成矾花。
离心分离是利用废水沿切线方向进入罐体产生高速旋流、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废水中形成的悬浮颗粒及矾花被甩向器壁,并随下旋流及自身重力作用沿罐内壁下滑至锥形污泥浓缩区,废水向下作螺旋运动到一定程度后向中心靠拢,又形成向上的旋流,这股旋流水质较清,流向设置在上层动态过滤区。在离心分离区一般粒径大于20μm的悬浮颗粒(矾花)被固液分离至污泥浓缩区。废水经离心分离进入浅层沉淀区,斜管沉淀区是根据浅池沉淀理论设计。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板或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板(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这种池子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3~5倍。浅层沉淀区上部出水进入动态过滤区再次完成吸附过滤作用,过滤区采用表面吸附的悬浮滤料,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截留5μm以上的粒径的悬浮物。在动态状态下过滤,因此滤料不易堵塞,吸附的颗粒物易脱落又下沉至分离区,因此滤料反洗周期长(0.5~1个月反冲洗一次)。废水经多级固液分离及净化后排出。
离心分离、浅层沉淀、过滤脱落的悬浮颗粒在离心力及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污泥浓缩区,污泥在锥形泥斗区中上部经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体结合成一整体,各自保持相对不变位置共同下沉,在泥斗区中下部SS很高,颗粒间将缝隙中液体挤出界面,固体颗粒被浓缩压密后从锥体底部排出,一般污泥含水率≤90%(排污量只有传统工艺的1/6)。
-
加强控制工业废水污染全过程 实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2019-09-18
-
超微米气泡装置:水污染点源治理(排污口)简案2019-09-18
-
碧水源、北控、桑德等21家企业技术入选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2019年版)2019-09-18
-
发改委公布首批6大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2019-09-18
-
地下水污染治理 原位反应带修复技术教你一招2019-09-18
-
环境污染整治“新路子” 第三方治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2019-09-18
-
着力水污染“条块”防治 环保部拟开展专项督查2019-09-18
-
水污染防治法出台在即 水环境治理再迎实质利好2019-09-18
-
水污染防治走进精细时代 千亿级市场持续加速释放2019-09-18
-
水污染进入深度防治阶段 环保装备坐收万亿市场2019-09-18
-
2017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2018持续推进5项工作2019-09-18
-
水污染防治走进攻坚期 黑臭水体成治理难点2019-09-18
-
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在即2019-09-18
-
用核技术攻克两大顽疾 水污染治理收获新路径2019-09-18
-
攻克水处理薄弱环节 水污染防治法提出7大要点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