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垃圾资源化 助力碳中和
张益:垃圾资源化 助力碳中和2021年4月19日,中国环联2021(第八届)固废资源化高峰论坛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围绕着碳减排社会背景介绍了在此背景下国家做出的重
2021年4月19日,中国环联2021(第八届)固废资源化高峰论坛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围绕着碳减排社会背景介绍了在此背景下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和“碳中和”,并通过对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方式的碳减排能力的综合研判提出各类处理方式中替代化石燃料发电量或再生资源利用量越多,其碳净减排能力就越大,当采用碳净减排工艺技术的比例越高,垃圾处理行业对碳减排的贡献就越大,并就此提出宏观政府层面和微观环卫企业层面实现碳减排的建议。他提出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的垃圾处理产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家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着眼长远,提前布局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垃圾分类由重点突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垃圾焚烧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不变,厨余、危废、建筑垃圾处理日趋重视,环卫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模式初见成效,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需求增多,水泥窑协同处置扩大应用,垃圾热解气化和生化处理技术渐成热点,无废城市建设将扩大试点范围,新能源环卫车发展前景看好,国进民退中长期趋势仍将延续,绿色低碳技术正迎来重要的政策风口期。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的垃圾处理产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
碳减排的社会背景
碳是指CO2,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高达65%左右。碳达峰是指CO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技术回收、碳交易等形式,冲抵自身CO2排放量,实现CO2“零排放”。
2019 年,全球CO2 排放总量达341.7 亿吨,其中中国/美国/欧盟的CO2 排放量分别为98.3/49.7/33.3 亿吨,占比28.8%/14.5%/9.7%,占比达全球的53%。中国碳排放量尚处于上升期,峰值可能在130亿吨左右,而美国和欧盟已分别于2007 年和1979年左右实现碳达峰,且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据统计,目前已有54个国家实现碳达峰,有29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有22个国家和地区把目标设立在2050年,中国是2060年,另有98个国家正在就碳中和目标进行讨论。
碳中和,意味着一个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旧时代结束,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绿色低碳的新时代开始,全球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共同的价值观——碳中和。
碳减排的中国行动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垃圾处理碳减排分析
通过对比11种垃圾处理方式排放CO2,可分析其碳减排能力,并据此进行综合研判。
绝对减排:垃圾焚烧发电、厨余产沼发电和可回收物资源利用,因得益于回收能源和再生资源,可实现碳净减排,也就是碳负排放,其碳净减排能力分别约为0.70吨、0.40吨和0.30吨CO2当量/吨垃圾。
相对减排:收集运输、卫生填埋和好氧堆肥,因得益于新能源车应用、填埋气体发电和工艺设备优化,可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碳减排,其碳减排潜力分别约为0.25吨、0.20吨和0.15吨CO2当量/吨垃圾。
基本研判:各类处理方式中替代化石燃料发电量或再生资源利用量越多,其碳净减排能力就越大,当采用碳净减排工艺技术的比例越高,垃圾处理行业对碳减排的贡献就越大。
行业贡献:预计到2030年,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产业的碳净减排总量可达3.0亿吨CO2当量左右,其对实现碳中和愿景的贡献率可达2%以上,在市政公用和生态环境领域名列前茅。
碳减排举措
(1)宏观国家层面
政策保障: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将在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环保等领域迎来重大变革和挑战,为此亟须健全配套相关保障、支持和激励机制,构建自上而下的创新政策体系。
试点示范: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和重点企业等主要责任主体先行先试,开展自下而上的探索与创新,然后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
科技创新:包括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以及碳减排、碳监测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金融支持:包括绿色金融、绿色债券、ESG基金、碳交易、碳信托、碳税和国际金融合作等应用。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好目标和成效、降污和减碳、政府和市场、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的协调关系。
重点突破:能源替代和节能减排是实现碳达峰的主要抓手,碳监管(MRV)、CCUS、碳交易和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2)微观环卫企业层面
研究基准值:对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源,进行调查与核算,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发布白皮书:对碳排放源强、碳减排目标、碳减排举措等提出书面声明和承诺。
减少碳排放: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并实施包括源头减量、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工艺改造、CCUS等措施。环卫企业应做到“两多两少”,即多发电、多利用和少用油、少用电。
参与碳交易: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积极争取碳配额、参与碳交易,包括ETS(碳排放权交易)、CCER(中国自愿减排)、CDM(清洁发展机制)、绿证交易等,以充分利用政策红利。
实现碳中和:在实现碳达峰基础上,通过增加碳汇量、应用CCUS、参与碳交易等方式,以冲抵自身所产生的碳排放,最终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
发展机遇与挑战
把握机遇:生活垃圾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等环节,都有较大的碳减排潜力。迎接挑战:在很多情况下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是互补互利的,但在更多情况下这两者是不尽一致、甚至是矛盾的,研究高效的协同减排技术是当务之急。
着眼长远:实施碳减排措施在短期内很可能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大于经济效益,政府部门要研究制订支持政策,相关企业要做好中长期获益的思想准备。
提前布局:对环卫企业而言,对碳减排的政策研究与技术研发同样重要,而善于捕捉碳减排带来的市场机会并尽早参与更加重要。
发展趋势:一是从投资建设向运维服务转变,二是从传统作业服务向低碳智能服务转变,三是从末端处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四是从污染物控制向多目标协同控制转变,五是从单一产业向相关产业耦合发展转变。
受益板块:垃圾分类属于绿色低碳生活范畴,将继续全面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厨余产沼发电和农林生物质发电等具有双重减排效应,将受到政策支持;新能源环卫车逐步替代传统车辆将是大势所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前景看好;与碳减排、碳监测、CCUS等相关的产业在未来将大有作为。
当前,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向纵深发展,垃圾分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低碳、低废、低污染理念的最好注释,践行碳中和,环卫人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全球实现碳中和,必定有我们中国人的一份贡献!中国实现碳中和,必定有我们环卫人的一份贡献!
-
废弃物发电行业能参与碳交易市场吗2021-04-23
-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与碳中和愿景的差距2021-04-21
-
国资委:将制定央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2021-04-20
-
四川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揭牌2021-04-20
-
国家发改委:八方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1-04-20
-
践行碳中和目标,侨银股份做好城市管理行业先行者2021-04-20
-
包头市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做好部署工作2021-04-19
-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企业应有更大的作为2021-04-19
-
发掘土壤碳库 助力实现碳中和!2021-04-16
-
国外碳中和的法律政策和实施行动2021-04-16
-
实现碳中和不能一窝蜂发展绿色能源2021-04-15
-
上海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0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及履约工作2021-04-14
-
习近平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1-04-14
-
促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投融资的五个建议2021-04-12
-
解码碳中和背景下的技术流 工业水处理仍要花“芯”思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