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2020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3-17 10:04:04
热度:58

2020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2020年国内十大环境新闻1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2020年国内十大环境新闻

1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并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具体部署,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2“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十三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 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圆满完成,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3中国提出力争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并宣布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在《巴黎协定》达成5周年之际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启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努力实现新的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任务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4开展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务院有关部门纳入督察试点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于8月启动。7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北京、天津、浙江3省(市)及中国铝业、中国建材2家央企开展督察进驻,并对国务院2个部门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探讨式督察试点,共受理转办群众举报1.05万余件。在督察过程中,督察组坚决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服务“六稳”“六保”,强化精准督察、科学督察、依法督察,把握督察方向和重点,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多方共治、市场导向、依法治理等4个原则,到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6生态环境部建立环评审批和环境执法“两个正面清单”,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复工复产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生态环境部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做到“两个紧盯”,不断强化重点地区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理处置等相关环境监管和服务措施,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应急监测,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六稳”“六保”,实施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3.5万个建设项目环评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8.4万余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管理,有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加快恢复。

7《长江保护法》揭开母亲河保护新篇章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并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长江保护法》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9章,共96条,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确立了绿色发展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针对长江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流域协调机制,强化政府管理责任;推进流域休养生息,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禁止生产性捕捞和禁渔;加强长江资源保护,推行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完善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最严格法律责任,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标志着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8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如期实现

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海关总署等14个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通过深化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加大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力度,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实现2020年底前固体废物零进口的目标。同时,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此外,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新《固废法》突出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机制,确立“国家逐步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等制度,明确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9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

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共同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历经3年达到既定目标,掌握了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和排放情况,建立起信息数据库,对于摸清国情意义重大。《公报》显示,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污染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72%、46%和34%。

10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实现全覆盖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生态环境部部署开展了全国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工作,历时4年,经历“摸、排、分、清”四个阶段,出台了75项规范,建成了统一的全国排污许可信息化平台。2020年底,全国全面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273.44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范围,核发排污许可证33.77万张,下达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3.15万家、排污登记表236.52万家。2020年12月9日,国务院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2020年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1联合国举行首次生物多样性峰会,为2021年各方在COP15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凝聚共识

9月30日,联合国举行历史上首次生物多样性峰会。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使峰会诸多重大进程不得不推迟,但各方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显著增强。此次峰会为2021年各方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积聚了力量。COP15计划2021年在中国昆明举办。中方表示,虽然受疫情影响,但COP15各项工作仍稳步有序推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联合国倡议经济绿色复苏,呼吁各方促进清洁和绿色发展

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广受关注,联合国多次强调其重要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城市应该追求绿色、有韧性和包容的经济复苏。通过专注于生态转型和创造就业,经济刺激计划能使经济增长朝低碳和有韧性的方向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并呼吁所有国家和利益攸关方大力促进清洁和绿色发展。联合国相关报告数据显示,到2030年气候行动能够撬动26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创造超过65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3美国在《巴黎协定》上“一退一入”,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出现转变

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成为第一个退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但随着2020年底拜登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出现转变。拜登承诺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提出一系列改善气候和环境问题、推动能源革命的措施,包括组织召开一场全球气候峰会,计划在4年任期内投两万亿美元用于气候行动,使美国电力行业在2035年前实现碳中和,推动美国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2021年1月20日,拜登在总统就职首日签署行政令重返《巴黎协定》,2月19日美国再度成为《巴黎协定》缔约方。

4欧盟持续推行绿色新政,助力2050年“零排放”目标

2020年,欧盟持续推行绿色新政。1月,推出欧洲绿色新政投资计划和公正转型机制。5月20日,提出“欧盟2030生物多样性战略”。5月27日,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名为“欧盟下一代”的全面复兴计划,着力推行绿色新政和提升应对危机的韧性。这是目前欧盟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刺激方案,以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减少煤炭发电、逐步淘汰燃油汽车等,助力欧盟加快实现2050年“零排放”目标。

5中非环境合作中心成立,南南合作迈上新台阶

11月24日,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在中国北京正式启动。启动中非环境合作中心,既是促进中非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化和丰富中非环境合作内涵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非在流域管理、饮用水和污水处理、旱地农业的可持续管理、荒漠化防治等领域深化合作,尼罗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内罗毕居民获得更安全的饮用水,撒哈拉沙漠生态环境和沙漠化数据库建立等都见证了中非在环境领域合作的硕果。

6多国提出“碳中和”时间表,全球气候行动加速推进

2020年,多国提出“碳中和”时间表。3月,欧盟提交《欧洲气候法》草案,以立法形式明确欧盟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9月,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0月,日本、韩国宣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此外,加拿大、南非、奥地利、匈牙利等国也纷纷提出减排目标。

7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计划引争议,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应邀派专门小组赴日

10月15日,日本政府基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净化后排入海洋,引起国际社会广泛争议。11月16日,英国《科学报告》杂志发布一项研究成果,2013年12月—2019年12月的6年间,在福岛核电站周边的多个地方连续检测出放射性物质氚,都超过自然标准浓度。12月20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表示,正就福岛第一核电站不断增加的含有氚的污水处置问题与日方磋商,并表示将随时应日本政府要求,派遣专门监测小组赴日以解决人们对环境影响的担忧。

8山火、洪水等极端天气令全球处于“气候灾难”边缘

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个年份之一,联合国认为全球正处于“气候灾难”的边缘。1月5日,澳大利亚堪培拉山火肆虐,造成大量袋鼠、考拉等动物死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初,2020年美国共发生52934起山火,烧毁了14905平方英里土地,数以千计的建筑物被焚毁。位于南美洲的潘塔纳尔湿地发生创纪录的火灾,过火面积达到总面积的1/10。日本九州、法国尼斯、菲律宾黎刹省、中国南方等全球多地区因极端天气遭遇持续性强降水,部分地区遭遇洪水灾害。

9各国高度关注塑料污染,陆续制定出台禁限令

2020年,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塑料污染,各国陆续制定出台禁限令。1月1日,法国通过《能源转型促进绿色增长法》的禁塑部分法令,规划了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产品的路线图。1月16日,中国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3月11日,欧盟委员会通过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对包装、建筑材料和车辆等关键产品的塑料回收含量和废物减少措施制定强制性要求。7月1日,日本要求全国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店开始实施有偿提供塑料袋的规定。

10中德欧领导人举行会晤,中欧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

9月14日,中德欧领导人共同举行视频会晤,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中欧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机制,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释放中欧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进数字合作的积极信号。会晤旨在发挥高层对话的引领作用,深化中欧环境与气候务实合作,使绿色合作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亮点、新引擎。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