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云南省大理州以问题整改助推洱海高水平保护流域高质量发展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2-07 10:02:09
热度:54

云南省大理州以问题整改助推洱海高水平保护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一针见血地指出:“洱海环湖治污、截污体系不完善;农业面源污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一针见血地指出:“洱海环湖治污、截污体系不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洱海入湖水质较差;洱海流域非煤矿山违法现象突出;洱海周边建设强度偏大、空间规划及管控滞后”等问题。对此,云南大理强力推进“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全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的阶段性成效。
  一、直面问题,正视差距,整改坚决有力
  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摆在压倒性位置,作为压倒性任务,坚决有力抓好整改落实。“大理州全面打响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受到通报表扬。
  (一)决心体现在各级高位推进上。省委书记亲自研究部署、亲自调研指导,及时果断作出“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的重大决策部署,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的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省长担任洱海省级总河长,省长坚持每季度、分管副省长坚持每月研究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从省级层面高位推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州委、州政府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高的政治看齐,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组建州县市一线指挥部,向流域18个乡镇(办事处)派驻一线工作队,构建覆盖全流域2580名五级河湖长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做到一线决策、一线协调、一线作战;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全面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工作成效的跟踪问效,用“硬指标”“真考核”层层推动工作责任落实。
  (二)决心体现在“四个不放过”上。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贯穿整改各环节、全过程,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四个不放过”,并对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力、推诿扯皮,以及不作为乱作为、抓环保工作不力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环境保护督察开展以来,全州洱海保护治理问责21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9人。以严肃责任追究倒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涉及洱海的17个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建立健全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持续保持环境监管执法的高压态势,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决心体现在进一步加大投入上。中央持续关怀,国家部委在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理和洱海保护重点倾斜,生态环境部把洱海列入“新三湖”进行保护,财政部将洱海保护治理5个项目列入PPP项目库,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云南省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云南省级财政从2017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6亿元洱海保护治理专项资金。“十三五”以来洱海保护治理共投入318.86亿元,是“十二五”5年投资42.11亿元的7.5倍。
  二、深挖根源,注重长效,督察成效明显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推动了洱海保护治理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
  (一)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认识发生根本性变化。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巩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得到了贯彻落实,将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确定为“洱海保护日”,“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洱海清、大理兴”形成共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责任和担当意识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发展要管环保、管生产要管环保、管行业要管环保得到落实。洱海流域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2941户38.1万平方米。彻底关停洱海流域57家非煤矿山,并完成生态修复。流域内3个水泥厂全部关停,依法拆除苍海高尔夫旅游综合项目二期55栋违建别墅。全面停止了海东开发,大幅压减原有规划面积和人口,完成了海东面山5.8万亩绿化。启动了大理新区规划建设,着力疏减洱海流域人口和产业。
  (二)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未办成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
  一是在洱海2565平方公里流域内构建了城乡一体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9座、污水收集管网4461公里、尾水塘库92座、生态湿地2.76万亩,实现了“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到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化”的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二是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全力实施“三禁四推”工作,洱海流域全面取消大蒜种植12.36万亩。
  三是构建环湖生态防护体系,完成临湖15米以内1806户7270人的生态搬迁,腾退土地1029亩,用于建设129公里环洱海生态廊道,彻底杜绝“人进湖退”,为洱海构建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使人民群众共建共享保护治理成果,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是构建清水入湖工程体系,建成“三库连通”清水直补工程,整治无序取水、实施城乡统供水、入湖河道生态治理、海西清水疏导、末端拦截消纳,全面消除27条主要入湖河流Ⅴ类以下劣质水体,实现了亿方清水入湖。
  (三)推动了洱海高水平保护流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下决心聚焦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跳出传统模式,以崭新理念和业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流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彻底转变了“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打造了“洱宝话梅”等一批具有大理特色、高原品质的绿色有机农业“金字招牌”,推动了苍洱核心景区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洱海流域发展更平衡、更有质量、更可持续。
  二是下决心解决岸上、入湖河流沿线、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彻底转变了“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
  三是下决心健全完善投入机制,真正做到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大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彻底转变了“没有钱就不治湖”的被动状态。
  四是下决心处理好应急与谋远的关系,更加精细地对流域点源、面源、入湖河流和湖泊进行系统治理,统筹解决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问题,彻底转变了“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洱海水生态系统更加健康,洱海水质持续稳定向好,2018、2019年连续实现7个月Ⅱ类,总体好于2015年的水平,2020年1至9月有5个月全湖水质达到Ⅱ类,国控284点断面水质评价为“优”;全湖平均透明度提高到1.82米,湖内沉水植被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净增70%;洱海流域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洱源县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四)压实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方责任。
  一是通过严格督察问责,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受到了警醒,强化了环保责任的落实,“大环保”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在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中,各级各部门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以“大环保”的视野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三是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提高了各级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绿色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落地生根。
  (五)提升了洱海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水平。
  一是构建起了“多层级联动、全流域覆盖、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保护治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形成了“书记省长带着干、国家部委帮着干、白州上下齐心干”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了由10所国内一流科研单位专家院士领衔的科研支撑团队,建立洱海监控预警信息系统,以精准的研判、科学的决策推动洱海保护治理。
  三是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调整优化以洱海流域为核心“1+6”区域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布局。
  四是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明确划定洱海一、二、三级保护区,开启了用法律武器保护洱海的新征程。
  五是借力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加快补齐环境保护短板,聚集了全国湖泊保护特别是蓝藻防控最先进的技术,加大控藻设施设备建设,洱海流域蓝藻应急日处置能力达64.48万立方。
  牢记嘱托再出发,守好洱海再启程。云南大理将坚持问题导向,巩固督察整改成果,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奋力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奋力把大理打造成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原标题:云南省大理州以问题整改助推洱海高水平保护流域高质量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