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上海垃圾管理变迁史——建筑垃圾末端处置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2-02 16:04:07
热度:43

上海垃圾管理变迁史——建筑垃圾末端处置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维修、拆除旧建筑物时产生的。据统计,2000年左右,上海年产出的建筑垃圾量就高达2300&mda

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维修、拆除旧建筑物时产生的。据统计,2000年左右,上海年产出的建筑垃圾量就高达2300—2400万吨。面对如此之多的建筑垃圾,如何处置、资源化利用就成了摆在面前的问题。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低洼地较多。通过使用大量的建筑渣土进行回填或者堆山造景让建筑垃圾得到资源化利用。如,闵行的体育公园、外环线绿带等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而上海利用垃圾填浜筑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

【目前,上海市建筑垃圾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分类处理:一是工程渣土,进入消纳场所进行消纳;二是泥浆,进入泥浆预处理设施进行预处理后,进入消纳场所进行消纳;三是装修垃圾和拆除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分拣后进入消纳场所和资源化利用设施进行消纳、利用;四是建筑废弃混凝土,进入资源化利用设施进行利用。】

一、填浜筑路

1914年填浜时的洋泾浜

从上海开埠至十九世纪60、70年代,上海市区的垃圾(其中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已采取填埋沟、浜、洼地和堆山筑路等方式进行末端处置。在咸丰十年(1860年)前后,江浙一带和上海附近的大量居民涌入租界,造房出租成了当时获利最丰的行业,大量垃圾用来填沟平洼,增加了可利用的土地,也提高了土地的价值。

1914年老城厢填护城河、拆城墙、筑中华路的影像

19世纪70年代,不少用垃圾填平的土地上盖起了房屋,筑起了跑马厅,修起了公园。但此时进行填埋的垃圾往往是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的混合物,填埋后仅在表面覆盖上一层泥土或用泥土杂以棉絮之类混合后封盖,自然无法做到像今天这样如回填渣土等无害化的处理。有些用垃圾来填没水塘,在20世纪初还作为灭除蚊蝇滋生地的一种措施,既减少了运输费用,垃圾清运部门又能在经济上得到一些补偿。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