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村庄风貌提升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村庄风貌提升研究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将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美丽乡村的建设历程从2003年至今,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历了乡村建设起步,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将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美丽乡村的建设历程从2003年至今,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历了乡村建设起步,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三个阶段,村庄风貌得到不断地改善提升,乡村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充满着幸福感。然而,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关注对象,村庄的规划设计却在发展理念和引导政策的理解偏差下,失去了乡土景观的特色与本真,乡村建设走入了“千村一面”的建设误区,村庄的规划设计逐渐公式化,套用城市景观的设计成为乡村建设的“时尚设计”,乡村景观的特色也成为了其牺牲品。乡土景观的特色与气息是乡村风貌的品质与吸引力,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在保留乡村乡土特色的前提下提升村庄风貌,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成为时下美丽乡村村庄建设的重点。
01 村庄风貌营造存在的普遍问题1、脱离村庄自身实际,乡村建设千村一面
在当前的村庄建设中,对村庄自身资源与景观特色的挖掘和思考不够深入,村庄建设脱离村庄自身的实际情况,大到村中心设计布局,小到建筑外墙材质色彩,一味地复制其他村庄的建设模式,村庄建设不仅丢失了传统的地域文化,也失去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本质和特色,陷入了“千村一面”“千村一品”的美丽乡村建设误区。
2、 乡土景观缺失,城市景观照搬照抄
在城市发展的大潮流下,村庄建设明显也受到了城市景观建设的影响,村庄建设或是大量套用大硬质广场、大草坪等城市建设方式,或是痴迷于追求标新立异的雕塑等形式景观,乡村建设城镇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3、产业发展缺乏引导,村庄发展缺乏活力
村庄产业作为村庄发展的活力因子,是村庄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村庄风貌的营造过程中,注重景观风貌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其附加的产业效益,而不是过分局限于建筑风貌以及环境风貌的营造提升,缺乏对特色产业的思考与引导,以至于村庄后续发展没有活力。
02村庄风貌提升指引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同年,为正确落实“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战略,指导“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住建部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其中“提升村庄风貌”被列为第十四条要求。其内容有村庄风貌整治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两条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沟渠水塘、壕沟寨墙、堤坝桥涵、石阶铺地、码头驳岸以及村口、公共活动空间、主要街巷等重要节点的整治提升以及明确保护村庄历史文化、乡土特色和景观风貌[2]。
1、村庄风貌要素构成体系
村庄风貌要素是村庄整体风貌的基本构成,村庄风貌特色是村庄风貌要素的综合体现,本文依据风貌尺度的不同将村庄风貌要素分为山水田园风貌以及聚落场所风貌两个层面;其中山水田园风貌是由山水格局和田园风貌组成的山水田园景观格局,是村庄风貌的整体景观格局,其风貌要素主要管控村落环境和乡村产业;聚落场所风貌是由建筑风貌,场所空间风貌和人文风貌组成的村落景观格局,是村庄风貌的聚落景观格局,其风貌要素主要管控乡村历史、文化和村庄人居环境[3]。
2、 村庄风貌提升指引框架
村庄风貌提升框架主要分为村庄风貌整治和村庄风貌保护两部分,一方面是在村庄风貌要素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控制对象,以具体要素为对象更加直接、系统地指引营造提升村庄风貌,另一方面则是明确村庄保护对象以及制定保护策略(见表1)。
03村庄风貌提升指引初探1、山水田园风貌提升指引初探
自然山水和田园风貌作为山水田园风貌的组成部分,是村庄聚落的生态基底和基本框架,是营造乡村风貌的基础也是核心所在。在整体规划设计层面,村庄山水田园格局与聚落空间形态也息息相关,总的来说,区域地形地貌决定着村庄聚落的空间形态和总体空间布局。
(1) 村庄山水格局
在满足区域整体空间格局和区域景观风貌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山水要素,充分保护利用现有山水景观资源、森林资源等,保护优势景观,提升劣势景观,通过景观视线廊道分析协调村庄和周边山水资源的关系,疏通景观廊道,优化景观视觉面,完善生态系统,增加景观资源与村庄聚落的有机联系,确定有价值的景观保护对象,提出有效的景观风貌保护策略,是营造优化村庄山水格局的重要举措。
(2) 村庄田园风貌
受到区域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村庄的种植形式与种植作物甚至于村庄经济产业都不尽相同,在平原区域的村庄,由于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限制较小,此类村庄适宜发展种植业,种植的规模也较大;在丘陵区域的村庄,由于地形有一定的坡度,此类村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不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情况下将缓坡场地改造为梯田或是种植果树、茶叶与适当放牧;在山地区域的村庄,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对种植农业的影响和限制也较大,一般只能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因此,在营造优化村庄田园风貌方面,一方面,应依据地域文化特色,明确优势产业,明确划分种植区域,分析优化田园种植形式,形成整体田园风貌;另一方面,可根据村庄基调树种与特色树种提出绿化种植组织建议,为村庄的绿色景观提供指引。
产业作为村庄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是支撑村庄不断发展的催化剂,在结合村庄发展所处的环境与自身发展的水平的前提下,村庄的建设也应该注重于农村自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或是引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与产业,资源形式多样化、产业化,提升资源优势与地位。以农村自有资源的利用开发为基础,注重产业的高附加值,使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农村发展提供新思路。
2、 建筑场所风貌提升指引初探
(1) 建筑风貌
村庄建筑风貌应该依据地域文化为基础对村庄建筑进行分析优化,在尊重自然地理与文化地理属性归类下的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代建筑进行风格引导与改造,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并制定具体的控制策略与优化措施。在新建筑改造方面,主要分为建筑特色分析和建筑空间布局优化分析。即一方面在明确建筑风貌类型的前提下,对建筑从色彩、材质和单元细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引导,另一方面,归类总结建筑体量形态并分析优化院落的空间布局形式与景观效果;在老建筑保护方面,明确保护对象并及时修缮,必要时划定保护区域,制定保护策略。
(2) 场所风貌
场所风貌主要是指出村民公共生活、邻里交往的公共空间场所的风貌[4]。通过分析场所空间的现状、特色和功能,确定空间的类型和尺度,提取村庄文化元素,完善基础设施,优化铺装设计,提升绿化环境,因地制宜,保留乡土气息。
(3) 人文风貌
社会文化和自然条件的差异造就了不同区域的人民历代的行为模式,造就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如何将这种人文景观继承延续下去,也是提升村庄风貌的重要一部分。
04结语在党和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高度重视下,村庄的建设发展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提升村庄特色风貌作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活力与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决定着村庄的发展潜力与吸引力。本文将村庄风貌从山水田园风貌与聚落场所风貌两个层面上进行剖析,并提出以较为系统的具体控制要素为导则的村庄风貌整治提升要素框架体系,为制定引导提升当地村庄的风貌策略提供了初步的指导方向,对村庄现实的规划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
苏跃芬:推动乡村振兴 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2021-01-26
-
乡村振兴让农民增收致富,政府和村民得联手干!2021-01-26
-
干干净净迎春节!河北泊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2021-01-25
-
【1月22日环保要闻】四方入围10.75亿山东海阳市乡村污水治理PPP项目......2021-01-24
-
方山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01-20
-
乡村大变脸 群众乐开怀:宝鸡麟游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热潮2021-01-20
-
甘溪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021-01-20
-
以农村宅基地改革推动乡村振兴2021-01-19
-
京彩好评:科学谋划乡村振兴,吹响民族复兴的嘹亮号角2021-01-18
-
信息化引领农业农村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1-01-14
-
激活农村消费赋能乡村振兴2021-01-14
-
乡村必将成为人们实现田园生活梦想的地方2021-01-14
-
中国援柬乡村供水项目第二期工程截至去年12月底施工总体进度达83%2021-01-14
-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我国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01-14
-
乡村振兴第一仗,搞人居环境建设并不是刷白墙!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