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生绿又生金 科尔沁沙地成了农牧民的“聚宝盆”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12-17 18:08:13
热度:68

生绿又生金 科尔沁沙地成了农牧民的“聚宝盆” 深冬的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早已被雪花点缀的一片银白。临近晌午,黄花塔拉苏木巴彦敖包嘎查村民韩国友在自家牛舍忙活着,筛草、清理牛舍,看着活

深冬的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早已被雪花点缀的一片银白。临近晌午,黄花塔拉苏木巴彦敖包嘎查村民韩国友在自家牛舍忙活着,筛草、清理牛舍,看着活蹦乱跳的小牛,韩国友满眼爱抚,不愿离开。“我们村里人都宠着这些牛,这可是为我们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奈曼旗的经济崛起,首先源自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了解奈曼旗的人都知道,没有生态建设,这里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治沙与富民并进,脱贫攻坚,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探索“点沙成金”之路,让奈曼旗广袤无垠的沙地成为了农牧民的“聚宝盆”。

执着,茫茫沙海变绿洲

奈曼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 200多万亩沙土地一度让奈曼饱受风沙之苦。多年来,奈曼旗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先后提出了“两种三治”“生态立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踏上了艰苦卓绝的生态治理历程。

在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工程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带动下,奈曼旗坚持“两结合、两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方针,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全旗荒漠化防治工作步入了大规模、快速度、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奈曼旗先后实施了京津塘风沙源治理工程、薪炭林工程以及“5820”工程等大规模治沙工程,奈曼大地上的绿色不断扩展。以“种树种草,治沙治山治穷”为核心的两种三治给奈曼生态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兴隆沼建设为样板的治沙模式激励了奈曼人治沙的决心和勇气。

多年的防沙治沙工作中,奈曼旗更是涌现了一大批治沙名人、能人,敢叫沙海变绿洲的女支书宝秀兰便是其中的一名。从1997年开始,宝秀兰自己出资带领村民治理沙漠,栽植了30多万株杨树、黄柳等树木。

“反正就这么个地方了,你必须得过日子。要是你在这想生存的话,得治沙,要不这沙子得治你们。”宝秀兰说。

凭借着这份决心,宝秀兰带领牧民防沙治沙二十余年,使嘎查6.3万亩沙地植被覆盖率上升到了50%以上,每年仅林业一项就为村民户均增收5万元。

几十年来,执着已经成为奈曼人治沙的核心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今年,奈曼旗继续坚定不移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全旗统筹建设“美丽乡村”,以国家森林乡村建设为契机,将林业生态建设与村屯绿化、发展庭院林果经济相结合,按照“一村一品、生态宜居”的原则,全面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今年打造100个村屯绿化示范嘎查村,推进绿色生态美丽家园建设。

今年全年,奈曼旗加强苗木储备,春季出圃乡土树种苗木3764万株,基本实现造林绿化种苗自给;加强造林技术培训指导,抽调30名林业技术骨干,深入造林一线提供业务技术指导,着力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如今,茫茫沙海已被片片绿洲所取代,全旗植被覆盖率从16%增长到30.81%,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发展,农产品鼓了钱袋子

从全民治沙开始,奈曼旗就始终坚持寻求治沙与致富同行的突破口。近年来,奈曼旗加快了沙地经济的发展,沙地药材、沙地西瓜、沙地水稻等一大批农业经济在沙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增长。

在东明镇英图村,家家户户发展果林庭院经济已成为一种常态。英图村以建设森林乡村、加快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把发展果林庭院经济和村屯绿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全村参与发展庭院经济林295户,占总户数的80%以上,群众在增加产业收入的同时,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

明仁苏木永安村依托无立木林地改造政策,整合全村110户无立木林地7000余亩,由市林草局牵头打造了全旗唯一一处“精准治沙”生态造林项目。项目区的生态效益催生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区不仅在奈曼旗北部形成一道抵御风沙、净化水资源和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屏障,而且通过林间发展龙牙楤木1000亩,每亩年产可食用顶芽800斤,按市场价格每斤15元计算,可收入1200万元,涉及项目区内农户人均每年增收2.7万元。

东明镇的西瓜、土城子的杏、白音他拉的水稻沙日浩来的香瓜等利用沙地种出来的农产品,已成为远近闻名响当当的品牌。“连海南人都来我们这里种西瓜,奈曼旗已成为全国最大沙地西瓜种植地,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亩均效益达3000元。”当地干部告诉记者。

每年的七月份是扁杏的采摘季,每逢这个季节,奈曼旗土城子乡平顶山村,漫山遍野的杏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的果实,放眼望去煞是好看。扁杏种植亦是平顶山村的主导产业,是村民致富的“黄金果”。

“每亩地也能收1500斤左右,今年市场价一斤大约在5块钱。”平顶山村民王利志说。通过发展扁杏经济林,平顶山村一手托起了绿水青山梦,一手开辟了农民致富路。

而依靠经济林实现增收的模式也在奈曼旗各村屯不断“复制”。奈曼旗苇连苏乡东风村果农郭志强今年种植了7亩地的鸡心果,种植的品种是金秋“海棠红”。郭志强介绍,7亩地鸡心果卖了3万多斤,收入12万多元,每亩地纯收入1万多元。

今年,奈曼旗完成经济林栽植25.36万亩,种植的品种包括沙果、山杏、文冠果、沙棘等品种。完成人工造林46.17万亩,其中,无立木恢复造林4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1.75万亩。

创新,新产业打开致富路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影响和感召下,奈曼旗秉承执着的治沙精神,在创新中寻找新产业,在创新中谋求新发展,新兴产业也应运而生。

在沙海变绿洲之后,为了警醒后人,奈曼特意保留了宝古图沙漠,并开发为旅游景点,在宝古图沙漠创建了蒙古族传统三项赛事与汽车越野拉力赛相结合的沙漠那达慕,风靡世界各地的U2汽车越野拉力赛便起源于宝古图沙漠那达慕。

在奈曼旗的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科尔沁草原上的“明珠”的母子湖,因盛产奈曼鲤鱼,成为奈曼十大文化名吃之一的全鱼宴承做地。孟家段渔村年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40%,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近两来,奈曼整合涉农涉牧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30个,培育旅游扶贫示范点10个,大力扶持“农家乐”“渔家乐”“农牧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态,将乡村旅游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效脱贫相结合,把贫困户吸附到产业链上,让广大农牧民吃上“旅游饭”。

除了特色农副产品的新产业,如何利用沙子创造工业价值?奈曼旗想到了引进高端企业。北京仁创科技集团被请到了奈曼“吃沙用沙”。企业的参与使得黄沙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内蒙古仁创砂产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沙子已经变成另外一番模样。沙子做成的产品有的用于精密铸造,有的用于石油开采,有的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或帮助农业增产。

“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和鸟巢外面铺设的生态透水砖就是用奈曼沙子做成的。”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是奈曼旗按照“三产联动,绿色循环”发展理念,重点扶持发展的沙产业项目。目前,项目已建成生产车间22000平方米、沙漠水稻实验田1000亩、设计产能5万吨的覆膜砂生产线3条、孚盛砂生产线2条、透气防渗砂生产线2条。

内蒙古仁创砂产业工业科技园经理谢常林告诉记者:“我们企业生产用的原材料就是当地的风积沙,我们把它转换成了产品,现在年产值预计两个亿左右,消耗当地的原料沙30万吨左右。”

如今,内蒙古仁创砂产业有限公司拟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林、牧、副、渔、游”六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建设集文化、艺术、科技、旅游、养生、农业及工业为一体的沙文化主题公园,实现产业集群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税金5亿元以上,安置2000人就业。

环保11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