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垃圾分类“守桶行动”进行时,他们是垃圾桶前的“指南针”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9-14 10:03:32
热度:51

垃圾分类“守桶行动”进行时,他们是垃圾桶前的“指南针”自北京市朝阳区“守桶行动”开展以来,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桶站是否也有您的身影?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都是

自北京市朝阳区“守桶行动”开展以来,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桶站是否也有您的身影?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都是桶前的“指南针”,他们用自己的热心与耐心,助力垃圾分类工作。

青年:六里屯街道李雪和她的伙伴们

8月31日,朝阳区六里屯街道炫特社区青年汇工作人员李雪兴奋地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顿时收获了无数点赞。看着满满的点赞和来自亲朋好友的热心评论,李雪幸福地回忆起为何这条消息能收获如此大的关注。

8月29日,市委书记蔡奇带领十六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朝阳区就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拉练式检查。在六里屯街道,李雪作为街道社区青年汇代表,向蔡奇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经验和做法。看到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十分到位,蔡奇给予了相应鼓励,并拍了拍社区青年汇代表李雪,告诉她们一定要全力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造福社区、造福居民。蔡奇的叮嘱让李雪深感自身责任重大,她称一直以来社区青年汇工作人员都在尽全力助力社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早期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比较薄弱,社区青年汇工作人员就专门采取“守桶行动”,一人负责一个垃圾桶站,每当看到有居民前来扔垃圾,就仔细检查其是否做好分类工作。为了提高居民们的环保意识,青年汇工作人员还专门在周末举行丰富有趣的垃圾分类小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知识传播给居民。

如今,看到辖区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大大提高,李雪的心里也感到非常高兴,她表示一定不负蔡奇书记所托,继续见“圾”行事,努力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更好,让辖区环境变得更美。

党员:团结湖街道吴玲玲

来自朝阳区团结湖街道一二条社区的党员吴玲玲马上70岁了,当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在全市实施后,身兼多职的她除了担当七姐妹环境监督岗、社区助老小组、五行交通志愿岗、戎春林板报社、楼门文化小组的成员,还多了一个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身份。

自五月份开始,吴玲玲和其他几位志愿者一起,经社区统一调度安排,在各个小区内的垃圾站开展“桶前值守”,对来往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指导和监督。“居民们都知道垃圾分类是大趋势,所以大家也都十分配合,遇到不会的,也会诚心向我们请教。”在讲述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吴玲玲回忆起了一件小事,“有一个小伙子,他提了两袋垃圾,一袋是厨余垃圾,一袋是其他垃圾。他扔完厨余垃圾后,还把装垃圾的袋子特别扔进了装其他垃圾的桶内,当时我非常欣慰,特别想给他发一朵小红花,太棒了!“

说起做志愿服务的初衷,吴玲玲感慨道:“我们生活在这里,社区就是自己的家,这些事情都是应该做的,能为社区环境卫生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尽自己一份力,是我的骄傲。”

物业人员:建外街道庞彩菊

庞彩菊是北京天一绿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优秀垃圾分类分拣员,目前,她负责建外街道四个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包括桶前指导、桶站维护等内容。

每天早上6点,作为小组长的庞彩菊就会在桶站前等待着扔垃圾的居民,悉心为他们服务。“我觉得我这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要有热情。”庞彩菊说,小区里的老人都很配合垃圾分类工作,但也有一些年轻人因为上班着急,便想“蒙混过关”,“我们会耐心地和他们解释这个垃圾应该怎么扔,一次扔错可以理解,两次扔错我再指导,不超过三次,大多数人就会感到不好意思啦,这时他们会逐渐改正习惯,也开始支持垃圾分类工作了。”

居民们都亲切称庞彩菊为“开心分类讲解员”,因为她是个爱笑的人,心胸豁达、十分亲切。有庞彩菊在的桶站,永远都是干净无异味的,在她看来,倾注自己的心血服务于垃圾分类事业,是一份责任,更是信任。

志愿者:孙河地区雷廷华

今年68岁的雷廷华家住朝阳区康营三社区,自2011年搬入以来,他就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他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守桶员”。“我不仅自己做志愿者,我妻子也被我动员成为志愿者,只是她最近做手术,需要休息,现在我就一个人守桶了,但是她还是很支持我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垃圾分类的这件事往大了说造福人类,往小了说,这环境好了,我们自己也受益。”雷廷华提到,为了做好垃圾分类,他也是想尽了办法,刚施行垃圾分类时,有居民不配合,他就自己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在上面标注每天的垃圾分类做得好的人,有了这个“红榜”,大家垃圾分类的干劲更足了。

一提起他,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说他认真负责。“也有人问我每天早起守着垃圾桶图啥啊。志愿服务都是义务的,我图的就是咱们地区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好。”雷廷华如是说。

三里屯街道:东三里社区东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

朝阳区三里屯街道东三里社区东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目前有11名队员,负责值守小区内5个桶站。这支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志愿服务队是垃圾桶站前的“站”士,是垃圾分类的宣传员,更向他人证明了“参与垃圾分类没有年龄界限,人人都应参与”。开展垃圾分类,除了研究相关法规条文,志愿者们还开动脑筋,希望打造符合小区情况的垃圾分类模式。同时,志愿服务队还主张以管理的方式推进垃圾分类。他们认为“习惯的养成源于有效的管理”,并将这种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志愿服务中。

有人说,人老不以筋骨为能。但东三里社区东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坚持“守桶”。在“守桶”时,他们有喜悦,有委屈;有奉献,有无奈。但从未有过退缩和放弃。当整个社会还在讨论老人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融入社会时,东三里社区东区的老年志愿者们可以骄傲地说:在垃圾分类这件事儿上,我们比年轻人更有冲劲儿!

潘家园街道刘继强

作为朝阳区潘家园街道华威里社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刘继强对待工作从不“走马观花”,每到一个垃圾分类点,她都会拿着小钩子翻一翻,看看是否有投放错误的或者分类不够彻底的垃圾,如果有,就用夹子夹上来,现场进行第二次垃圾分类。“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初期,居民们没有垃圾分类意识,所有垃圾都会混到一起,二次分类很困难。但是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很多居民都行动起来,自觉做好垃圾分类。”

虽然每天和垃圾桶相伴,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城市环境能变得更加整洁,居民的生活也会更加舒适,刘继强觉得,作为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是值得自豪的事。

除了这些优秀的典型,还有很多,不同职业、身份、年龄的志愿者都在为建设美丽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