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跻身两会热议话题 围绕六大支点实现河长治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07:54:10
热度:47
“河长”跻身两会热议话题 围绕六大支点实现河长治【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如何实现河湖生态责任明确?如何重焕一片明净山水?早在2016年底,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如何实现河湖生态责任明确?如何重焕一片明净山水?早在2016年底,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标志着河长制将全面推行,实现由点及面、由水质管理向全面治理转变。2017年两会上,“全面推行河长制”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至此,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将在我国全面铺开。
“河长”跻身两会热议话题 围绕六大支点实现河长治
今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党委或政府“一把手”将有一个新头衔:“总河长”。3日下午,水利部部长陈雷经过“部长通道”时回答的问题,就是关于河长制的推进情况:截至目前,31个省市自治区,加上新疆建设兵团,都已经制定了实施方案,其中有20多个省份得到省委省政府批复正在全面实施。
2016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规定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随即,“全面推行‘河长制’”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出。
事实上,这个由江苏无锡首创、源于蓝藻暴发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在无锡实行一年,辖区主要河流考核断面达标率就从53.2%提高到71.1%。党政负责人挑起河湖管护的大梁,成效显著。此前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沿用这一创新,提出由党政一把手管河治湖,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河长制,简言之,就是由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湖管理保护。纵向上,省级主要领导、市委书记市长、区委书记区长、镇委书记镇长、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各级“河长”形成治水“首长责任链”;横向上,发展改革、财税、水利、国土、农业、交通、环保、经贸、住建、工商、公安乃至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各有分工、各具使命。限制向河湖排污、防治水体污染,严禁侵占河岸、乱采乱挖,河长制不仅负责河流“水质达标”,更是管好整个河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
对此,在日前开启的两会“部长通道”上,陈雷进而指出,推行河长制关键是落实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担任总河长和河长责任体制,建立一个多部门联动、协调有序的河长办。“关键的是按照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六项重点任务来加以推进。”具体来看,这六项重点义务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和管理河湖岸线以及执法监督。
但是,由于河长制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也曾一度引发业界对其治水“疗效”的争议。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推进河长制长效化献计献策。河是流动的,跨省市、跨部门的协调治理依然是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关键。“上下游之间、地方政府间、水利、环保、交通等各部门之间,利益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协调?没有统一授权的管理平台,很可能造成多头执法,或者执法盲区。”民革辽宁省委员会主委施中岩呼吁,让河长制尽快进入立法程序。
而“河长”治水能否妙手回春,取决于是否依赖科学的决策。对此,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委员提议的数据观测站是“沉浸式”的,数块高清屏幕和计算机围成了巨大的环,实时检测河道每分、每秒的水质情况。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汇集的大数据,分析全国水网环境变化原因,预测变化趋势,实现多区域联控联治。“既可以监测人为影响,也可以监测复杂的自然变化引起的水质污染。”
此外,从河长制到“河长治”,还要靠全社会参与。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认为,治水主体要多元化,要提高公众护水自律和监督意识,健全公众监管激励机制,就要重视和支持民间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关心河流活动,畅通环保公益诉讼。
“河长”跻身两会热议话题 围绕六大支点实现河长治
今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党委或政府“一把手”将有一个新头衔:“总河长”。3日下午,水利部部长陈雷经过“部长通道”时回答的问题,就是关于河长制的推进情况:截至目前,31个省市自治区,加上新疆建设兵团,都已经制定了实施方案,其中有20多个省份得到省委省政府批复正在全面实施。
2016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规定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随即,“全面推行‘河长制’”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出。
事实上,这个由江苏无锡首创、源于蓝藻暴发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在无锡实行一年,辖区主要河流考核断面达标率就从53.2%提高到71.1%。党政负责人挑起河湖管护的大梁,成效显著。此前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沿用这一创新,提出由党政一把手管河治湖,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河长制,简言之,就是由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湖管理保护。纵向上,省级主要领导、市委书记市长、区委书记区长、镇委书记镇长、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各级“河长”形成治水“首长责任链”;横向上,发展改革、财税、水利、国土、农业、交通、环保、经贸、住建、工商、公安乃至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各有分工、各具使命。限制向河湖排污、防治水体污染,严禁侵占河岸、乱采乱挖,河长制不仅负责河流“水质达标”,更是管好整个河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
对此,在日前开启的两会“部长通道”上,陈雷进而指出,推行河长制关键是落实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担任总河长和河长责任体制,建立一个多部门联动、协调有序的河长办。“关键的是按照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六项重点任务来加以推进。”具体来看,这六项重点义务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和管理河湖岸线以及执法监督。
但是,由于河长制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也曾一度引发业界对其治水“疗效”的争议。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推进河长制长效化献计献策。河是流动的,跨省市、跨部门的协调治理依然是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关键。“上下游之间、地方政府间、水利、环保、交通等各部门之间,利益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协调?没有统一授权的管理平台,很可能造成多头执法,或者执法盲区。”民革辽宁省委员会主委施中岩呼吁,让河长制尽快进入立法程序。
而“河长”治水能否妙手回春,取决于是否依赖科学的决策。对此,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委员提议的数据观测站是“沉浸式”的,数块高清屏幕和计算机围成了巨大的环,实时检测河道每分、每秒的水质情况。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汇集的大数据,分析全国水网环境变化原因,预测变化趋势,实现多区域联控联治。“既可以监测人为影响,也可以监测复杂的自然变化引起的水质污染。”
此外,从河长制到“河长治”,还要靠全社会参与。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认为,治水主体要多元化,要提高公众护水自律和监督意识,健全公众监管激励机制,就要重视和支持民间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关心河流活动,畅通环保公益诉讼。
-
关于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进展情况的通报2019-09-18
-
“十三五”时期中国水环境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2019-09-18
-
环境保护部启动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2019-09-18
-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2019-09-18
-
国家环境保护电力工业烟尘治理工程技术中心成立2019-09-18
-
环境保护税首个征期顺利结束 正向激励机制作用初步发挥2019-09-18
-
最高法通报十起环境保护行政典型案例2019-09-18
-
关于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2019-09-18
-
加强环境保护督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9-09-18
-
环境保护部:多部门推进重点流域 水污染治理2019-09-18
-
环境保护部发布2016年环境日主题——“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2019-09-17
-
生态环境部发布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2019-09-17
-
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2019-09-17
-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将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2019-09-17
-
张家港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