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城市“里子”建设应有道 海绵化改造打通长效路径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06:04:31
热度:56

城市“里子”建设应有道 海绵化改造打通长效路径【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建设,目的在于实现雨污分流,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水环境问题,重塑城市“里子”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建设,目的在于实现雨污分流,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水环境问题,重塑城市“里子”。在切实感受到城市“海绵化”改造的好处之后,这种内外兼修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当然,质疑之声并非没有,但这并不能掩盖海绵城市建设所能带来的长远经济和社会效益。

城市“里子”建设应有道 海绵化改造打通长效路径
海绵城市,是一个刚刚兴起不久的概念,其目的是重塑城市水生态体系。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海绵城市建设逐步走出了“政策文件”的范畴,进入了民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海绵工程”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一如海绵化改造之后的透水地砖,“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看河”的愿景已经在一部分城市街道实现了。一如伴随海绵化改造而来的地下管网更新换代,雨大不碍人行,大雨不挡车走,路面积水现象看到明显改善。这些变化,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海绵化改造”的价值。
当然,这只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一部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民众认可度上来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进一步来看,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其实是体现在全局上的。海绵化改造工程其实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河湖管理、空间兼容度提升以及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板块都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我国要求将海绵城市理念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的原因。
雨水落地是否成污,关键就在于雨污能否分流。雨水集中收集不仅可以补充一部分用水需求,还能加快再生水利用。雨污分流就有利于减少流动污染,实现污水分层处理,并且防止城市垃圾顺流入河道,造成沉积和污染。
顺势,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点之一就是地下管网更新,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地下管廊建设进行再规划。目前,海绵化改造很大一部分投入皆因基建落后引起,而管道网络故障也是城市路面积水,恶劣天气排水不畅,引发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
往大了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宗旨就是“水城共融”,这关乎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业界坦言,城市化建设赚足了“面子”,海绵化改造重筑了“里子”,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表里如一”的现代化发展。所以,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正是城市“内外兼修”的好时机。
不过,正是因为海绵城市动辄“声势浩大”,所以想要彻底根除“城市病”并不能进行片面化改造。换句话说,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科学解析,紧密推进,确保其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具体而言,整个城市就是一块巨大的“海绵”,一同呼吸,一同吐纳,互相连通,实现水资源循环运行的树状“脉络”。
不难看出,“工程浩大”用来形容海绵城市建设不足为过。这就是为什么,该领域的项目大单占比高,过亿之流比比皆是。这也同时带来另一个问题,万亿盛宴之下,这一步跨得是否太急也太大?
诚然,海绵城市概念虽热,也不过是个新兴领域,更何况其项目牵一发动全身,说简单也并不简单。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倾向于选择巨资投建海绵城市项目,并且一再提速呢?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是刻不容缓的需求,另一方面,“城市病”带来的“伤痛”持续爆发,城市建设已经不能再沉默。
也就是说,海绵城市建设来得这么急这么猛,很大一部分也是问题堆积的结果。形势严峻,倒逼海绵化提速,顺理成章,且合情合理。因此,另一个与“走得太急”不同的声音是: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大胆一步。这是底气问题,也是深谋远虑的大手笔。
自2014年起,我国就开始为海绵城市建设推广做准备,2015年开启了海绵城市试点,全国已经有近400个城市有了地区专项规划。布局良久,海绵城市建设需求逐步上涨也不能说是“打无准备的仗”。另外,建设海绵城市需要投入的巨额资金,也有了更好的解决方式。
撇开中央财政专项奖补和地方投入,我国探索出了一条政企合作的长效建设之路。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PPP模式,正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发光发热。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自然需要充分发挥国家机器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巨型蛋糕由三方共享,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说,新概念的施行从一开始就不会遇到任何困难,这是不现实的。海绵城市建设亦然,但是纵然遭受过质疑,面临过难关,遇到了挑战,我们仍有理由相信,这是能够长效解决城市发展水环境问题的优路径。关键在于,城市发展理念要迅速转变过来,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高科技优势,通过统筹协作的方式撬动整个海绵城市建设支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