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 太湖将进一步深化治理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04:35:46
热度:52
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 太湖将进一步深化治理【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2007年,太湖水危机暴发,时光荏苒,太湖治理已然走过10年。10年来,太湖水质总体好于1997年以前的水平,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2007年,太湖水危机暴发,时光荏苒,太湖治理已然走过10年。10年来,太湖水质总体好于1997年以前的水平,保持稳中向好趋势。从铁腕治污到科学治太再到长效治理,如今我们已探索出一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湖泊治理的新路。
2007年5月29日,无锡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明珠”失色,太湖治理攻坚战由此拉开大幕。10年过去,太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河长全面上岗,重拳出击:清淤泥,疏河道,控源截污,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5300多家,打捞蓝藻1000多万吨,生态清淤3700万方……自此,太湖流域走出一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
经过10年治理,太湖水质总体上已好于1997年以前的水平,并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监测数据表明,湖区整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Ⅴ类以上,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连续10年安全度夏。据新华日报此前报道,10年来,太湖治理完成生态清淤土方3700万方,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3600万方的任务。打捞蓝藻1000多万吨,日处理藻浆能力达2.2万吨。从长江调水入湖87亿方,极大促进了太湖水体流动和水质改善。
治水是个细活,也是个慢活,多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10年治理之路,调结构转方式,做到了争经济发展之先,创下了生态环境之优,正是贯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结果。统计表明,十年间江苏各级财政投入太湖治理的专项资金,以及带动投入治理的社会资金,累计超过1000亿元。随着太湖治理的推进,治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治理工作也从太湖沿岸延伸到了河浜河道,从城市污水延伸到农村生活污水,从工业点源污染延伸到了农村面源污染。
其中包括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环境保护重点工程、生态文化推广工程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的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实施,生态红线区和畜禽禁养区的划定都为“科学治太”探索了一套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全面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留、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工程。
而在集中式治理之后,如何保障常态化治理,关键在长效机制。伴随太湖流域河长制深入推进,一批生态文明新机制应运而生:深化“河长制”管理,落实新任务新要求。截至目前,太湖流域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督导检查、考核激励等机制基本建立,全面建立河长制体系。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入湖河流及小流域综合整治,打造环湖生态保护圈,进一步开展湖泊治理规律性、科学性研究,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
难得的是,这样的成就是在流域GDP翻番、人口增加千万的情况下取得的。太湖治理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而且有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太湖治理过程中,通过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污染物排放和严厉的整治手段,倒逼流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另一方面也要修改地方法规,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依靠科技进步和发挥市场力量,帮助企业改变生产方式,推进行业绿色转型。
当前,“太湖流域治理进入新的阶段,是战略总攻期,进入实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建成生态文明样板工程的治太3.0时代。”环保专家朱玫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太湖治理更难啃的“骨头”还在后头,未来面源污染治理、氮磷控制、底泥清理仍是难题。也正基于此,如果说治太前两个阶段是政府主导的“火车头”时代,那么治太3.0应该是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力量都成为“动车组”的高铁时代。
2007年5月29日,无锡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明珠”失色,太湖治理攻坚战由此拉开大幕。10年过去,太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河长全面上岗,重拳出击:清淤泥,疏河道,控源截污,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5300多家,打捞蓝藻1000多万吨,生态清淤3700万方……自此,太湖流域走出一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
经过10年治理,太湖水质总体上已好于1997年以前的水平,并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监测数据表明,湖区整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Ⅴ类以上,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连续10年安全度夏。据新华日报此前报道,10年来,太湖治理完成生态清淤土方3700万方,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3600万方的任务。打捞蓝藻1000多万吨,日处理藻浆能力达2.2万吨。从长江调水入湖87亿方,极大促进了太湖水体流动和水质改善。
治水是个细活,也是个慢活,多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10年治理之路,调结构转方式,做到了争经济发展之先,创下了生态环境之优,正是贯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结果。统计表明,十年间江苏各级财政投入太湖治理的专项资金,以及带动投入治理的社会资金,累计超过1000亿元。随着太湖治理的推进,治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治理工作也从太湖沿岸延伸到了河浜河道,从城市污水延伸到农村生活污水,从工业点源污染延伸到了农村面源污染。
其中包括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环境保护重点工程、生态文化推广工程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的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实施,生态红线区和畜禽禁养区的划定都为“科学治太”探索了一套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全面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留、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工程。
而在集中式治理之后,如何保障常态化治理,关键在长效机制。伴随太湖流域河长制深入推进,一批生态文明新机制应运而生:深化“河长制”管理,落实新任务新要求。截至目前,太湖流域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督导检查、考核激励等机制基本建立,全面建立河长制体系。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入湖河流及小流域综合整治,打造环湖生态保护圈,进一步开展湖泊治理规律性、科学性研究,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
难得的是,这样的成就是在流域GDP翻番、人口增加千万的情况下取得的。太湖治理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而且有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太湖治理过程中,通过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污染物排放和严厉的整治手段,倒逼流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另一方面也要修改地方法规,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依靠科技进步和发挥市场力量,帮助企业改变生产方式,推进行业绿色转型。
当前,“太湖流域治理进入新的阶段,是战略总攻期,进入实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建成生态文明样板工程的治太3.0时代。”环保专家朱玫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太湖治理更难啃的“骨头”还在后头,未来面源污染治理、氮磷控制、底泥清理仍是难题。也正基于此,如果说治太前两个阶段是政府主导的“火车头”时代,那么治太3.0应该是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力量都成为“动车组”的高铁时代。
-
政策驱动与需求升级齐上阵 水污染治理迎投资高峰2019-09-18
-
环保部:年内投资3000亿 开展3300个水污染防治工程2019-09-18
-
2018年水污染治理产业发展评述和2019年发展展望2019-09-18
-
水污染防治攻坚进入落地期 五大战役专啃“硬骨头”2019-09-18
-
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入下半场 农村污水处理蓝海市场开启2019-09-18
-
5000亿资金缺口待填补 水污染防治获双轮驱动2019-09-18
-
大动作频频!管窥2019年水污染防治新风向2019-09-18
-
环境保护部启动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2019-09-18
-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2019-09-18
-
国家环境保护电力工业烟尘治理工程技术中心成立2019-09-18
-
环境保护税首个征期顺利结束 正向激励机制作用初步发挥2019-09-18
-
水利部: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 地下水污染有什么危害吗?2019-09-18
-
最高法通报十起环境保护行政典型案例2019-09-18
-
中央预算将拨款47亿元防治重点流域水污染2019-09-18
-
关于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