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两会“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5-26 10:04:02
热度:48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两会“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5月25日下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2020年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开启。生态环境部部

5月25日下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2020年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开启。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以适宜策略和方法治污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看到,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压力在不断加大,也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想请您介绍一下生态环境部将怎样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谢谢您。

  

黄润秋:好的,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像您刚才谈到的,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我理解这句话,总书记是把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说透了。因此接下来,在疫情防控期间,怎样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生态环境保护的满意答卷,就非常重要了。这方面,生态环境部有几点考虑。

  

第一,我们认为,还是要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对环境监管和环境准入的要求。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那就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或者是我们会走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想,这一点各位记者朋友也好,我们广大干部群众也好,是不会答应的。因为这些年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环境质量改善也是非常显著的。如果再走回到老路上去,我们多年的成果就可能付诸东流,这一点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因此,在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方面,我们要做到三个坚定不动摇。第一个不动摇,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第二个不动摇,是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第三个不动摇,是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我们原则不能改,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标准也不能降。

  

第二,在把握好战略定力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也要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我认为,前面是个战略问题,这个是战术问题。在战术问题上,统筹疫情防控,我认为我们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更加注重科学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最近,按照“三个治污”的要求,我们也提出了“五个精准”。第一个精准是问题精准,第二个是时间精准,第三个是区位精准,第四个是对象精准,第五个是措施精准。另外,为了服务好复工复产,支持好“六保”,我们也出台了两个正面清单,一个是环评审批的正面清单,另外一个是监督执法的正面清单。这两个清单都实行一段时间了,总的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地方是满意的,也是欢迎的。因此,我们还将继续做下去。总的来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准上。我们历来反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搞“齐步走”,搞“撒大网”,搞千篇一律。

  

第三,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帮扶,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已经陆陆续续派出一些指导帮扶工作组,深入到地方,深入到市、县、企业,帮助地方发现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一些当下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提高地方的治理能力。另外,我们也要送技术、送方案、送政策到企业,做到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总之,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把握好工作推进的节奏和力度,既服务好“六稳”,支持好“六保”,同时又圆满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

  

■ “十四五”将下大力气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青年报记者:去年北京收获了近年来最多的蓝天。“十三五”即将结束,请问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进展如何?我们所确立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另外在这几天的讨论中,代表委员也十分关心“十四五”的环保规划,那么“十四五”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部署来建设美丽中国?谢谢。

  

黄润秋: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十三五”已经过去四年多了,总的来看,“十三五”的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推进还是很顺利的。根据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调度统计,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也是比较好的。

  

在“十三五”规划里面所确定的生态环保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中,到2019年年底,有7项已经提前完成。这7项里面,包括4项总量指标,也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另外4项环境质量指标里面,已经完成了3项。第一项是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这项指标到2020年应该是比2015年降低18%。到2019年年底,我们已经降了23.1%,也就是说已经超额完成了5.1个百分点。两项水的质量指标也是很好的,一项是Ⅰ-Ⅲ类的优良水体,说得通俗点就是“好的水体”,按“十三五”的规划目标,是要达到70%,去年年底我们已经达到了74.9%;劣Ⅴ类水体,通俗点说就是“差的水体”,“十三五”的规划目标是小于5%,我们去年已经降到了3.4%。所以总的来看,气也好、水也好,总量也好、质量也好,我们工作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情况也是比较好的,这和老百姓的感受也是一致的。这两年,老百姓普遍感受到周围的蓝天白云多了,绿水青山多了,幸福感也增强了。

  

但是我们还有两项指标没有完成,今年要继续努力。一项是单位GDP的碳排放,另外一项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这两项指标今年我们还要努力去完成,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也有信心把它完成好。这是刚才你提的怎么样评价“十三五”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那么“十四五”我们怎么考虑的呢?我想,在看到我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们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在一个低水平上的提升。这样一个改善程度,或者说我们这样一个状况,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来概括当下的形势。第一个没有根本改变,就是我们国家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第二个是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第三个是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基于这“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认为,下一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然是非常严峻和艰巨的。换句话说,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还需要我们在“十四五”继续努力,继续奋斗,继续攻坚克难。

  

因此,基于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我们对“十四五”也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污染物减排,抓环境治理,抓源头防控,这是我们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从源头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因此,“十四五”我们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然是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另外,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第二个要抓的,就是要抓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维护我们国家的生态安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第二方面,“十四五”我们还有一项工作,是要下大力气做的,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方面,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也有明确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七大体系的建设,包括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以及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等。七个方面的体系,涵盖了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到损害赔偿,这样一个全链条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所以我相信,到“十四五”末,这样一个完整的全链条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健全以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会有一个大幅度提升。谢谢。

  

■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还未到来,需从调结构上下功夫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成效还不够稳固,仍不时出现反弹的迹象。特别是在今年春节期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和过节,人们的生产和社会活动大幅减少,但是还是出现了重污染天气,请问是什么原因?下一步,有哪些举措?谢谢。

  

黄润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实际上这个问题,春节以来我们就在多种场合做过一些回应,但是我愿意在这个地方把这个问题再讲一讲。

  

重污染天气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毕竟这对我们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好,健康也好,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关注。应该说,“十三五”以来,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重污染天气在我们国家、一些重点地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大幅度降低。我提供一组数据,比如说我们所处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在2015年的重污染天数,即AQI大于200的,平均有36天,一个城市平均下来有一个多月是重污染天气。但是2019年平均降到了20天,减少了约45%。严重污染天数,也就是AQI大于300的,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平均是9天,到2019年平均只有2天,降低了约80%。北京的改善程度就更高了,北京在2015年重污染天数是43天,去年北京重污染天数算下来只有4天,是个位数,如果算百分比的话,降低了约90%,当然这还不完全稳定。北京去年没有严重污染天气。

  

所以说,从重污染天气的变化情况来看,我们治理的途径应该说是正确的,也取得了合理的治理效果。但是大家一定要看到,京津冀地区也好,或者别的一些重点地区也好,排放仍然偏重。在排放偏重的情况下,空气质量的改善就比较脆弱。为什么呢?遇到不良天气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我们说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就会影响大气的质量,重污染天还会回来,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今年1月底到2月中旬,在春节期间,像刚才这位记者谈到的,连续出现了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就是典型的案例。

  

老百姓就有这样一个疑问了,为什么这段时间,处于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活动水平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也大幅度降低,为什么还有重污染天气?实际上,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也很简单,因为大气环境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排放,另外一个是容量。当排放远远大于容量的时候,重污染天气可能就出现了。

  

我们看看排放情况怎么样呢?在春节期间,叠加上疫情防控,确确实实老百姓感觉到,我们整个社会活动水平降低了,排放也相应降低了,这是事实。但是降低的这部分,主要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部分,比如说交通出行、餐饮,另外还有建筑工地。但是也有没降、维持过去水平的,比如说冬季取暖,这是刚需。另外有一些工业,一些重化工行业,比如说钢铁、化工、焦化,工艺不可能停下来,还要维持生产,这部分是没有减下来的。因此,我们也做了科学的测算,1月底到2月份,在疫情防控期间,全社会污染物的排放降低量和正常水平相比降低了30%,这就是我说的排放。

  

另外,我们看环境容量怎么样呢?那几天,京津冀地区刚好遇到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怎样的极端不利呢?冬季高温、高湿,也就是温度高、湿度高,还有静稳,就是没有风或者风力很小,我们叫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因此,在这样一个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下,这个地区会形成强烈的大气逆温现象。所谓大气逆温,就是上面的温度比下面的温度高,像锅盖一样把这个地方给扣起来了。这样一个现象,也大大压低了边界层的高度,实际上就降低了我们环境的容量。边界层高度是多少呢?正常边界层高度是1500米-2000米,但是在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下,边界层高度大概是600米-800米,降低了约50%。所以综合测算、最保守测算,在那段时间,我们环境容量降低是50%左右。那这个问题就清楚了,这边污染物减排只有30%,但是这边环境容量降低了50%,那么这个空间要把这些污染物塞进去,只有提高密度、提高浓度了,所以重污染天气就出现了。

  

打个比方说,就像我们这个房间,本来可以坐一百人,刚好合适,现在把这个房间的面积减少一半,变成一半的体量,那么要保持这个房间人的密度不变,也得减掉50人。但是人没有减掉50,只减掉了30个,剩下的20还得塞进去,这样人的密度就提高了。这样,重污染天气就回来了。因此,在类似京津冀这样一些排放比较高的地区,遇到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重污染天气完全可能还会回来。这也印证了我前面说的,我们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因此,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至于你提到的采取什么措施和办法,我们也有系统的考虑。从长远来看,这个地区还是要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从中短期来看,我们要实施一些重大污染减排工程,这里面也包括,比如说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冬季的清洁取暖替代,减少散煤的燃烧,也包括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公转铁。从即时的措施看,就要采取联防联控,做好大气污染的应急响应。所以我想,我们接下来需要多方面努力,也包括记者朋友要多支持我们的工作。我相信,重污染天气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周围的蓝天白云会越来越多。谢谢大家。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老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黄部长您好。我们都知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社会关注度一直非常高,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所发挥的作用?谢谢。

  

黄润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议和推动下,我们国家所实施的一项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2015年开始搞试点,到2018年,我们已经实现了31个省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例行督察全覆盖。另外,我们也对20个省市开展了“回头看”以及专项督察。从去年开始,这项工作进入第二轮例行督察。去年,我们对6个省市和两个央企进行了生态环保督察。

  

总的来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走过5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应该说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我认为成效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央环保督察推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贯彻落实。正是借助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力量,推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凝聚起了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广泛的思想共识,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另外,全国上上下下干部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责任意识,可能大家都有体会,和过去相比,那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这样一个大环保体系的构建。这是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障。

  

第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推动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各轮次的生态环保督察,总共受理了群众举报19.8万件。大家想一想,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而且这些举报、这些问题反映,要么在督察期间,要么督察以后不短的时间之内,都得到了立行立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周边环境问题。另外,我们还向地方总共移交了542个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地方整改,应该说压实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充分显示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利剑”作用。


第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长效化。现在各个省都建立了自己的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另外,最近中央也明确了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本身,近期在制度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去年6月,中办、国办出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进一步从制度上、从领导机制上完善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所以我想,这个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如果用简单几句话来概括,我觉得可以概括成四句话:第一,老百姓点赞;第二,中央肯定;第三,地方支持;第四,解决问题。所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还要坚定不移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把它推动下去。今年,我们还会启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主要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围绕解决老百姓所反映的周围、身边的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察。我想,这项制度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方方面面的配合下,能够得到顺利推进。谢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