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从利好普惠转向适者生存 海水淡化上演“三伏行情”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02:19:39
热度:48

从利好普惠转向适者生存 海水淡化上演“三伏行情”【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随着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深入和开展,海水淡化的大门已经开启。一位业界资深人士透露,但行业目前的压力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随着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深入和开展,海水淡化的大门已经开启。一位业界资深人士透露,但行业目前的压力和责任也明显增加,一方面来源于高成本制造,另一方面来源于公众监督,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海水三花行业正呈现逐渐规范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不少壁垒,如何规范发展,值得行业深思。


从利好普惠转向适者生存海水淡化上演“三伏行情”
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的低谷,海水淡化产业正迎来一波“小高潮”。
除了水资源回收利用、污水处理PPP项目规模化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兴起这三股推动力量外,利好政策无疑是为强劲的推手。2016年两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及,“十三五”期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海水直接利用规模达到1400亿吨/年以上,自主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随后一年发布的《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同样是在未来三年内,计划推进沿海省份海岛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及升级改造,初步规划海水淡化能力超过日均58万吨左右。同时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资金等对海岛海水淡化项目的支持力度。
水环境治理市场正逐渐从政策引导向市场选择方向转变,海水淡化产业正步入发展转型期。业内一种观点认为,合理制定装机规划目标能够对产业发展起到牵引作用。海水淡化作为新兴产业,需要保持一定的规模产业发展。对于产业的复苏态势和发展预期,业内的判断基本是一致的,即“十三五”规划中的指标是预期性指标,并非约束性指标,是下限,并非上限。因此,产业的实际发展并不会拘泥于规划中装机目标的限制。
此外,产业规划目标是否实现,不能仅仅看一个指标,而是要考量。除了装机目标外,还要看淡化海水量占比目标、普及推广目标等其他指标是否也实现了。但当初,相关部门设定海水淡化“十三五”规划目标,主要思路是不纠结于装机量的多少,而是保持政策稳定性,重点解决高成本、普及率低等行业顽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上述行业分析师表示,水务圈经常把海水淡化和中水回用这两个产业做对比,中水回用行业前年实现了爆发性增长,但今年仍处后补贴时代的外部环境就把整个行业带入了寒冬。相比来说,近年来,海水淡化产业已经回归到理性发展的轨道。但海水淡化产业在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同时,仍有必要防范此前一段时期内粗放式增长所带来的问题重演,要实现稳定增长,关注技术提升和质量提升。
除了合理的增长速度外,海水淡化行业当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进一步消除高成本壁垒。“通过技术驱动促使成本下降,更好应对提质增效的新局势。产业规划也应该在这些方面更好着力。”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坦言。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转变,水环境治理路径及淡水资源产生量均发生变化,水资源回收利用方式和技术改造升级速度相应加快。其中,反渗透法、膜处理装备制造、蒸馏法等,正在成为现有处理方式及处置技术的良好补充。
“我认为海水淡化产业可能还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上述业界资深人士进而强调,水资源循环利用已形成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海水淡化的需求前景随之变得非常广阔。“但淡化海水想在三年内和传统供水比拼还有难度,目前高成本、回报机制不稳定等因素,仍旧让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商承受了巨大压力。”
下一步,海水淡化装备制造能力与项目效益将持续提高。同时,对海水资源化利用方式和工艺技术要求也在提高。随着供需侧对淡化海水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处理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成本将随之下降,海水淡化企业也将在市场选择中“适者生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