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垃圾回收:抗疫“隐形战场”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4-16 18:03:55
热度:86

垃圾回收:抗疫“隐形战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垃圾量也随之增加。垃圾分类工作受影响吗?垃圾分类工作又该如何持续开展?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垃圾量也随之增加。垃圾分类工作受影响吗?垃圾分类工作又该如何持续开展?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城乡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这次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环卫工人的作业量增长了一倍以上。广大环卫工人克服工作任务量激增、作业时间拉长、安全风险加大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工作,受到各方面的一致褒扬。”

“工作一天都没停过”

清晨6点,在北京丰台区一个住宅小区承担保洁工作的迟师傅已经清理完垃圾准备运到附近的垃圾收集点了,“现在的垃圾量明显增加,工作量是之前的好几倍,人手也紧张。”迟师傅告诉记者。不仅要清扫保洁、公共区域消毒,在城市隔离区还承担了疫情防控的应急任务,比如集中隔离点消杀、医疗废弃物协同处置等,几个月来,环卫工人为城市生活的安全、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家环境公司,启迪环境城市环境服务板块(以下简称启迪城服)在全国27个省份分布250多个项目公司,环卫服务从业人员超过9万人。

“工作一天都没停过。”启迪城服总经理助理崇忠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城市环卫工作比喻成了“隐形战场”,在他看来,在疫情期间,生活垃圾中掺杂大量防疫废弃物如口罩、手套等等,给环卫作业人员带来巨大威胁。与此同时,掺杂防疫废弃物的生活垃圾若不能及时清运,将带来二次传播的巨大风险。

“疫情期间,我们的环卫工人真的很辛苦,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海南陵水有个小区因发生感染导致保洁人员离职,项目组就派出10名年轻员工接管;针对深圳市龙华区无物业管理的城中村,我们通过从全国其他项目抽调以及紧急招聘等手段,一周内迅速集结近300人,承担起4个社区22个防疫卡点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力保障了因返工潮而可能带来的疫情扩散隐患的消除。”崇忠义说。

刘李峰也表示,今后要继续落实好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关爱措施,首先是做好生产调度,通过轮休、调休、补休等措施,让一直高负荷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人身心得到调整。同时,加强人文关怀,落实补贴措施,帮助环卫工人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垃圾分类已成低碳新时尚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城市对一些小区实行了封闭化管理,很多人都担心这是否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又如何持续开展?

“生活垃圾分类关系文明习惯养成,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总的来看,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引领低碳生活的新时尚。”刘李峰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经接近70%。其他地级以上城市,这项工作也全面启动。

刘李峰同时坦言,疫情的发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入户宣传以及在小区内生活垃圾投放环节的现场引导等工作没有办法正常开展。

但刘李峰也表示,“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上海、广州、厦门、杭州、宁波、苏州等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早的城市,群众工作基础好,很多小区居民在疫情期间,在没有现场引导、监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自觉地定时定点地分类投放垃圾。”

上海市末端处理设施监测数据也表明,第一季度厨余垃圾处理量与疫情期间的常住人口量相匹配,进入处理设施的厨余垃圾的纯度并没有下降,这也意味着混入的其他垃圾并未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在今年5月1日实施。如今,垃圾分类的大幕在北京已悄然开起。

位于北京霄云路的朝阳区政府服务大厅,是全区政务服务的总枢纽,拥有上下8层楼,近500名工作人员。不久前,这里的政务服务窗口、机关办公区和食堂都实现了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走进三楼食堂的洗刷间,一绿一灰两个大垃圾桶格外显眼,墙上还贴了数张垃圾分类宣传画。早餐时间刚过,记者掀开两只垃圾桶,发现绿色桶盛满了食物残渣,灰色桶则是酸奶盒、餐巾纸等其他垃圾。

“去年底我们就开始垃圾分类了,大概半个月就习惯成自然了。”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一桶垃圾的收运日期、数量和去向都可以追溯。在办公大厅,则设置可回收、厨余、有毒有害、其他四种垃圾桶,有物业人员负责协助投放和分类。

不仅是朝阳区政府服务大厅,如今,朝阳全区的党政机关都已经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

此外,为保障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环节的有机衔接,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闭环管理,朝阳区正在加快推进各类环卫设施建设、计量称重改造和精细化管理系统搭建等工作。

“上周我们已经部署46个重点城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突出提高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短板等工作重点,努力把疫情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刘李峰表示。

“物尽其用”仍需多方发力

分类后的垃圾都能做到“物尽其用”吗?

“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地方政府重视推动了垃圾分类行业的发展,使垃圾分类有了实质性推进。但由于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从仅仅回收再生资源到全品类回收利用,特别是厨余垃圾的处置,如果后端没有做好,那就是‘假的’垃圾分类。”启迪城服再生垃圾分类及无废城市业务负责人温德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杭州市萧山区的很多居民楼下,装着易腐垃圾的小绿桶排放得整整齐齐。环卫工人拎起一个小绿桶,往车上的电子秤上一放,便能得到这个垃圾箱的具体信息,并被实时记录收集到小绿桶底部的“智能环”上,同时也传输到萧山区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

在易腐垃圾运输途中,专业运输车辆车身上安装的GPS监控设备、过磅系统,能实时跟踪车辆在收运途中的路线、称重等内容;处置企业在末端对易腐垃圾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情况,通过专业设备接入监管系统,让每吨易腐垃圾都有明确去向。

“垃圾分类的政策、模式也要因地制宜,我们针对不同的城市也做了多种模式的尝试,比如杭州模式的萧山‘小绿桶’解决方案、天津滨海新区的‘小绿袋’模式、上海青浦徐泾镇的定时定点模式等全国20~30个垃圾分类项目,现在覆盖了500~600个小区,近100万人,基本完成了从前端到后端整个流程的固废系统建设。”温德芳说。

但温德芳也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个全民的事情,不仅仅是一个模式的问题,仍需要在机制、模式、技术等一起发力,特别是政府顶层设计上,建议各地方政府早日出台分类计量收费机制,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确保分类的可持续性。

“另外,垃圾分类从居民上说,更多的是思想的改变,除了尽量方便老百姓分类外,建议多聚焦精准宣传教育,针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方案。同时,垃圾分类的成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要特别重视青少年在此方面的教育,他们才是我们的未来。”温德芳建议。

作为垃圾的最终解决方案,“无废城市”的建设也备受关注。

“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周志强介绍说,目前,开展试点的11+5个城市和地区正在按计划推进。一年来,“无废城市”的理念也逐步得到了各方的认同,浙江省、吉林省政府已经决定在全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未来,我们将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逐步整合全品类固废及固废全产业链力量,取得综合效益最大化,从而推动国家‘无废城市’的试点建设。”温德芳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