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北京市城管委李如刚: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1-16 10:03:39
热度:103

北京市城管委李如刚: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1月15日,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会上,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刚介绍了贯彻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1月15日,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会上,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刚介绍了贯彻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以下为“管城理市”根据会议内容整理讲话实录:

李如刚副主任:

2019年1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为贯彻落实新《条例》,各区、各相关部门围绕《条例》实施前期准备,抓紧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介绍如下。

一、2019年垃圾分类治理情况

(一)巩固提升党政机关垃圾分类成效。在134家中央及国家机关、118家市级和1660家区级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垃圾分类方案并组织实施。在使馆区和外交公寓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外交官和家属积极响应和参与。北京会议中心争创垃圾分类减量的“先行者”,倡导“不剩餐”,实施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二)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市城市管理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考核验收办法》。各区积极推进创建工作,截至2019年底,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乡、镇)总数达到224个,占全市街道(乡、镇)总数的67%,涉及4194个社区(村),5.2万余个责任主体,8511个居民小区。完成了50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

(三)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得到新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为32711吨/日,其中焚烧16650吨/日、生化处理8130吨/日、卫生填埋7931吨/日,可基本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需求。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8%,资源化率达到59%以上。

(四)垃圾分类减量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动员修条例,垃圾分类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社会组织主动履行责任,南锣鼓巷商会创新方式,积极引导游客和商户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减量。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以奖代补政策,促进垃圾治理投入由末端向前端转移。2017年以来,我市垃圾清运量增速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10.41%下降到2018年的3.07%,2019年增速进一步下降。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市将按照“法治先行、依法治废,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上率下、主体履责,突破难点、建立互信”的原则,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

(一)夯实基础工作,做好《条例》实施前的准备。

一是组织准备。设立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联席会议,组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形成高位协调、部门联动、专班推进、重点突破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区也将参照市级模式抓紧建立健全区、街两级工作机制,形成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合力。

二是政策准备。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和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居住小区、收集运输处理、减量等4个配套实施办法,明确了62项具体工作任务。集中研究出台垃圾分类的支持政策和相关标准,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撑。

三是设施准备。各区加快完善分类投放收运设施设备配置,今年5月1日前,按标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车辆。因地制宜加快就地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满足分类处理需求。加快推进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垃圾分类科学管理。

四是宣传准备。进一步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方法,结合新修订的《条例》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完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分类投放指引挂图、宣传折页等宣传资料。研发垃圾分类拍照查询微信小程序,方便市民查询。

五是执法准备。依据《条例》,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执法保障工作方案,健全垃圾分类日常执法检查机制,进一步明确执法案由、执法依据和执法标准,完善执法文书。完善检查考核和社会监督机制,严厉查处垃圾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等各种违规行为。做好管理和执法的有效衔接,教育劝阻、书面警告与执法处罚相结合,促进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垃圾分类义务。

(二)做好全民动员,注重基层发动。

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治理,形成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物业管理、志愿服务的工作合力。在做好社会面宣传动员的同时,街道、社区组织开展“走万户、宣万家”活动,深入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入户宣传,充实基层垃圾分类管理力量,加快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人人皆知如何分类的局面,促进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三)紧抓重点区域,实现重点突破。

学习借鉴北京会议中心等单位成熟有效做法,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宾馆、饭店、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商超、写字楼、农贸市场等各类责任主体,在2020年4月底前全面开展垃圾强制分类。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率先在全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全市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含单位自管小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展,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垃圾分类。

(四)突出质量优先,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研究出台厨余垃圾分类管理的政策办法,理顺厨余垃圾的价格和收费机制,促进餐饮单位厨余垃圾源头减水控杂,推动有条件的单位安装就地(预)处理设备,落实“光盘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安装就地(预)处理设备,确保安全环保运行,并将资源化产品回馈居民,让群众亲身体验到垃圾分类的效果。制定快递包装减量、净菜上市等工作方案,出台餐饮行业、宾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目录和党政机关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目录,加强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执法,促进垃圾源头减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