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普通环卫工人的真切感受:咸宁越来越暖 道路越走越宽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12-20 16:05:07
热度:71

普通环卫工人的真切感受:咸宁越来越暖 道路越走越宽13日清晨,寒意甚浓,头夜的路灯还没熄灭,刘守荣就套上橙色环卫衣,来到自己的责任区十六潭路咸宁南站路段,开始为城市“梳

13日清晨,寒意甚浓,头夜的路灯还没熄灭,刘守荣就套上橙色环卫衣,来到自己的责任区十六潭路咸宁南站路段,开始为城市“梳妆打扮”了。

刘守荣今年47岁,是咸宁市桑德公司的一名环卫工人,干这行6个年头。

街上的行人很少,刘守荣橙色的身影显得格外醒目。她弯着腰,扫帚摩擦地面发出的“沙沙”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刘守荣老家在重庆,上世纪90年代和丈夫一起来到咸宁。刚入行时,她还有些不好意思,总觉得会被人嘲笑是个“扫大街的”。

那时,刘守荣负责咸宁南站路段500米的清扫工作。南站刚刚建起,乘客不多,需要清扫的道路少。但是道路不平,清扫工具简单、笨重,再加上完全靠人工作业,使得她的工作量很大。

“一个板车,一个簸箕、一个大头扫帚和一把小扫帚,是我们的家当,道路坑坑洼洼都是泥,遇上刮风下雨不但扫不干净,还刮得到处都是。有些车主等人时喜欢嗑瓜子、吃零食,吃完往窗外一扔,经常我刚扫好,一转身又是一堆垃圾。”刘守荣说,她提醒车主注意,有人甚至说:“我不扔,你不就失业了?”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慢慢在发生变化。

最先改变的是他们的工具。“现在我们使用电动保洁车,扫帚也轻便。过去那些‘老古董’早都‘退休’了!”刘守荣说,路面采取机械洗扫和人工保洁相结合的模式,机械清扫工具有洒水车、抑尘车、洗扫车、小养护车、吸污车等,不仅给环卫人员减轻工作量,清扫质量也提高不少。

近年来,我市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街小巷的创文宣传,让市民们素质有所提高。街上无论是停放整齐的车辆、还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亦或是干净整洁的路面,都让刘守荣印象深刻,也给所有到咸宁的“客人”留下了好印象。

“市民的自觉性提高了,会主动把垃圾投放进垃圾桶。”刘守荣表示,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有时也会上街清扫路面。

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越来越多。天气冷起来,好多沿街商家店铺提供热水,让他们暖暖手。夏天时还有商家给他们提供冰饮料。一些爱心单位和企业,专门设置了环卫工人爱心驿站,让他们可以在里面歇歇脚、热热饭。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她想起来心里就暖暖的,也有了归属感。

最让刘守荣开心的是,她的收入翻了番,家庭经济有很大改观,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过去大家都叫我们清洁工,我干活时用围巾把脸捂得严严实实,生怕被人瞧不起。”刘守荣说,如今,已经习惯了每天穿橙色衣服,感觉特气派。走在大马路上,看到城市因自己而美丽,心里觉得干这个工作挺自豪!

记者感言:

小到路边垃圾,大到城市文明,近年,咸宁的条条街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不仅仅是环卫工人,也是所有咸宁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市目前有1300多名环卫工人,承担了全市1225万平方米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清洁维护工作。正是他们用双脚丈量着城市的道路,用双手装扮着城市的容颜,才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干净整洁。

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一代城市管理者和居住者的共同努力。短期内,硬件设施建设或许容易,但市民的文明素养则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让城市更文明,人人都是参与者、受益者。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文明就能成为时代的底色。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