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丨生态环境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盘点丨生态环境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副司长钟斌介绍土
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副司长钟斌介绍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并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40余家境内外媒体记者来到发布会现场。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首先向记者们通报了生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进展。
1、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月28日至31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生态环境部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和中央有关部署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制约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生态环境部与全国工商联合力推动民营企业绿色发展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召开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交流推进会,进一步推动落实两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目前已有天津、山东、内蒙古等11个省份生态环境厅(局)和工商联出台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或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3、第二十一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日本举行
11月23日至24日,第二十一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日本北九州市举行。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日本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韩国环境部部长赵明来分别率团出席会议,交流了本国环境政策及最新进展,并就共同关心的区域和全球环境议题交换意见。
随后,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向大家介绍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
苏克敬表示,土壤生态环境司是在2018年机构改革过程中,整合原环境保护部、原国土资源部、原农业部有关职责的基础上组建的,职责涉及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三个领域。近年来,围绕这三个领域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依法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针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薄弱的现实,按照“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控风险”的思路,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是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发布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聚焦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攻坚战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三是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坚持强基础、建体系、控风险、保安全,推动分区管理、分类防控,不断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
发布会上媒体问答
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法》
时代周报记者:《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一年,有何进展?
苏克敬:这是我国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壤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局面,为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提供了法治保障。
该法出台后,各地扎实推进有关法律制度的落实。北京等14省(区、市)已公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涉及地块340块;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共计一万余家;完善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依法推进在排污许可证核发中纳入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责任和义务;各地在环境管理中,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查处多起环境违法行为。
关键词:农用地环境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农用地土壤治理开展了哪些工作,如何保障居民粮食安全?
苏克敬:为了确保农用地环境安全,保障居民粮食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着重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强化污染源头防控。“十三五”以来,全国关停涉重金属行业企业1300余家,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900多个,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配合农业农村部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目前来看,到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90%左右的目标预期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路透社记者:土壤污染防治通常涉及巨大的资金投入,现在是否有土壤修复的财政支持机制?
苏克敬:说到土壤污染防治,首先要澄清一个片面的认识,就是一说土壤污染治理就是要花大价钱去治理修复受污染土壤的片面认识。不能盲目的大治理,大修复,还是应该坚持风险管控的总体思路。对于受污染耕地,应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之上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安全利用;对于建设用地,应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重点针对拟开发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污染地块,因地制宜采取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设立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16年以来累计下达280亿元,有力支持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工作。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
红星新闻记者:宁夏中卫市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最新调查结果如何?
刘友宾: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腾格里沙漠边缘再现大面积污染物。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于11月9日派工作组连夜赶赴现场,指导、督促地方政府做好调查处置工作。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对中卫市环境污染问题公开挂牌督办。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同志及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截至11月25日18时,现场累计已清挖污染物129264吨袋,14个污染地块中已有11个初步清理完毕,完成总清挖量的93.2%。已确定了地下水监测调查方案,正在建设地下水监测井,开展取样监测分析。
关键词: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封面新闻记者: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进展如何?
苏克敬:2016年12月,五部委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2017年7月联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全面启动详查工作。本次详查,包括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两个方面。
目前,农用地详查主体工作已经完成,进入总结收尾阶段。详查结果表明,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风险突出,超筛选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的任务依然较重。目前,各地正依据本次详查结果,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推动安全利用。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
南方周末记者:生态环境部和央视联合制作的长江警示片受到媒体关注,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刘友宾:2018年,生态环境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联合制作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警示片共披露问题163个,截至2019年10月底,已完成整改84个,到年底预计可完成整改129个。以警示促重视、以警示促落实、以警示促整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较好效果。
目前这项工作已形成工作机制, 2019年警示片已于11月12日在安徽马鞍山市召开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会上进行了播放,披露了长江生态环境严重违法违规问题152个。
关键词:土壤修复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土壤修复工作进展如何?
钟斌:《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土壤污染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抓紧建立健全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规范标准,积极开展治理修复技术研发和试点,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完成风险评估并确认需要采取风险管控或者修复的地块550多块,已完成风险管控或者修复的地块460多块。
关键词:差异化减排措施
澎湃新闻记者:今年秋冬季,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到将重点行业企业分为A、B、C三个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
刘友宾:《指导意见》从工业设备、污染治理技术、无组织管控、监测监控水平、排放限值、运输方式等方面,对钢铁、焦化等15个重点行业进行绩效分级,将重点行业企业分为A、B、C三个等级,本着“多排多减、少排少减、不排不减”的原则,在重污染天气期间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
原则上,A级企业从生产工艺到污染治理水平上,基本属于国家一流、行业带头水平,是同行业企业升级改造的范例。我们还对重点区域城市已实现超低排放、具有铁路专用线的燃煤电厂,予以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对工艺水平先进、污染治理设施高效的1万余家涉及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民生保障类企业,纳入保障类企业清单,不采取或仅在高级别预警下采取应急管控措施。
目前,各地已完成企业绩效分级及认定工作,相关结果将由省级相关主管部门公示。
关键词:环境综合整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生态环境部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苏克敬:200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不断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37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目前共完成17.9万个村庄整治,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近30万套,2亿多农村人口受益。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对各省(区、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协调指导,确保2020年底前完成剩余2.9万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逐步推动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关键词:海洋废弃物与海洋垃圾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有外媒报道,2018年中国向沿海水域倾倒垃圾量为近十年最高水平,环境部对此怎么看?
刘友宾: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公报》,中国海洋废弃物2018年的倾倒量为20067万立方米,相比于2017年的15771万立方米,增长约27.24%。个别媒体在报道时,将海洋废弃物(Waste)等同于海洋垃圾(Trash),错误地将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总量当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总量,这是概念混淆。
我国自2007年起在沿海近岸代表性区域开展海洋垃圾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漂浮垃圾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对比全球其他区域,中国海洋垃圾污染整体处于中低水平。
-
生态环境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2019-12-02
-
生态环境部通报12月中上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2019-12-02
-
生态环境部官员:环境监测的需求巨大,请珍惜机遇2019-12-02
-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答记者问2019-12-02
-
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期间对企业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2019-12-02
-
环保产业迎新格局:近半数央企涉足生态环境产业,涉水的最多2019-12-02
-
生态环境部: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19-11-30
-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12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9-11-30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额超亿元!全国已办理案件600多件2019-11-30
-
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召开首次共建联席会2019-11-30
-
生态环境部:中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19-11-30
-
生态环境部: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2019-11-30
-
生态环境部:中国海洋垃圾污染整体处中低水平2019-11-29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两年 业内:尽快出台专门法律2019-11-29
-
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邓民生主动投案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