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高原明珠”的自白:百亿级增量资金 水体修复进入关键期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11-26 14:01:24
热度:76

“高原明珠”的自白:百亿级增量资金 水体修复进入关键期自2019年12月起,历经四次修订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将正式施行。  《条例》将洱海保护管理范围

自2019年12月起,历经四次修订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将正式施行。
  《条例》将洱海保护管理范围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并对各级保护区的保护管理作了规定。在一、二级保护区内,围堰、网箱、围网养殖的,由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从事餐饮、住宿等经营性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重拳治污换来的美好环境,就应该用“零容忍”的态度来维护。《条例》还对整个洱海流域保护管理涉及的规划管控、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发展、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垃圾污水处理、水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作了梳理规范。同时,加大了处罚力度,针对在洱海湖区和湖滨带范围内清洗车辆、宠物、畜禽、农产品、生产生活用具等屡禁不止的情况,情节轻微的,将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洱海,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然而,这样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长期以来却遭遇着“洗刷困境”。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明珠”因为水质下降而“黯然失色”。2003年,洱海爆发了大规模蓝藻,水质急剧恶化,2004年全年只有1个月达到Ⅱ类水标准…洱海的美丽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大到地图上看得见的河流,小到自家门前的沟渠,全都自上而下奔流入湖这加剧了洱海治理的难度。
  为了挽救洱海,大理开创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治污之路。要使洱海变清,首先得截住流入洱海的污水。早在四年前,大理就启动了洱海“两污”治理、流域“两违”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减量等“七大行动”和“八大攻坚战”。长城如在农业种植方面,洱海流域受到了严苛管控。推进以“三禁四推”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出台洱海流域农药、化肥经营使用管理办法,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之后,大理市发布《关于开展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餐饮客栈服务业专项整治的通告》,为此,当地政府关闭了洱海周边的大批客栈。推行“乡镇初审、市级复核、乡镇审批”的农村住房联审联批制度,规范洱海流域农村建房审批,保住水生态用地。严格环保“一票否决制”,坚决把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企业拒之门外。在2017年4月,伴随史上最严洱海治理令的发布,整个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的停业餐饮客栈达到1900多家。
  在过去的四年里,累计投入洱海保护资金183亿元,构建覆盖全流域的截污治污体系。新建和原有的截污治污工程设施并网运行后,除了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迄今整个洱海流域还有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35座,化粪池12万个,累计处理污水7063万吨。洱海,正努力实现流域内全流域“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到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化”的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经化验室、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大理市级监测站检测,现在出水水质已全部达到一级A标排放。
  洱海保护治理已有“时间表”:2019年,全湖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部分指标改善。另据公开资料,2019年全年的水质也将与2018年持平,甚至有望达到全年Ⅱ类水质标准,成为2015年以来水质类别最好的一年。而在守护洱海这场持久战中,每个人都是守卫者,每个人也是受益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