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山西迎来第23个环卫工人节 环卫队伍走向年轻化、高学历化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10-26 10:04:31
热度:76

山西迎来第23个环卫工人节 环卫队伍走向年轻化、高学历化10月25日,深秋后又迎来一次降温。4时许,80后环卫工人张熠星早早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下午3时许,90后郝玉跟随太原市市

10月25日,深秋后又迎来一次降温。4时许,80后环卫工人张熠星早早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下午3时许,90后郝玉跟随太原市市容环卫科研所的姚俊花副所长,来到滨东花园小区实地采样,研究垃圾分类后的变化。10月26日是山西省第23个环卫工人节。记者走访后发现,如今的环卫队伍里来了不少年轻人,有80后、90后,本科生、硕士生等高学历人才也日渐增多。

高大上的“特种兵”

清晨5时许,顶着刺骨的寒风,张熠星来到杏花岭区环境卫生队,开车上路收运垃圾。

“每个小区每天至少要清运三次,才能确保垃圾不积存。”张熠星边介绍边“轻松”地拉起一个240升的大垃圾桶,向清运车走去,只见他准确地将垃圾桶卡在被吊起的位置上,轻轻按下按钮,两桶垃圾应声入桶,没有一点儿遗漏。

“作为一名80后,当时为何进入环卫行业?”面对记者的采访,张熠星露出憨厚的笑容:“我从小喜欢开车和研究机械,如今驾驶着大型垃圾清运车,是环卫队伍里的‘特种兵’,挺好。”2009年1月,杏花岭区公开招考环卫车辆驾驶员,年轻的张熠星凭着过硬的技术被录取。由于表现出色,他还当选新一届市人大代表。谈及环卫机械化,他说:“这些设备看起来操作简单,其实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学会排除故障和养护维修,得先把一本厚厚的说明书研究透才行。近几年确实有不少年轻人加入,区环卫队的200多人中,80后大约有30多人。”

环卫工人拥有“城市美容师”“马路天使”等诸多美丽称号,但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却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市城乡管理局副局长时中瑛回忆,“过去环卫队伍中很少看到年轻人,大街上五六十岁的环卫工人随处可见。”

近十年来这种情况在转变。2008年我市购置了近300辆环卫专业作业车,清扫车、洒水车、冲洗车、喷雾降尘车、融雪车、抛雪机……如今,环卫机械已增至2000余辆,这些设备的操作需要技术,更多有技术的年轻人开始加入。

引领“智能环卫”

近几天,太原市市容环卫科研所的所长杨迪带着几名科研人员,深入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实地采集样品。1992年出生的郝玉是其中一名。作为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2018年在我市人才引进交流大会上,经过综合考核,成为太原市市容环卫中心首批引进的高学历人才。郝玉说:“工作一年多了,深深地感觉到环卫技术的进步,过去总以为是捡捡垃圾、扫扫马路,现在才知道从收集到处理涉及很多学科,要学的知识太多了。”

太原市市容环卫科研所共有16人,是山西省唯一的环卫科研机构,是引领我省“智能环卫”发展的领军部门,这里九成以上都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市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是《生活垃圾分类中易腐垃圾协同秸秆高温厌氧消化制备生物质燃气工艺及设备研究》。这是一项针对垃圾分类而开展的新课题,更是太原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专项项目。从事环卫科研近30年的杨迪,非常愿意引入更多高学历人才。她说:“年轻人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对课题研究很有益处。我直接让她们参与新课题研究,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快速成长,助力我市环卫的智能化、专业化发展。”

实践方能出真知

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位于清徐县柳杜乡东南社村,一片开阔的土地尽头,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烟囱。“看,那就是新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处于试运行。”刚上班2个多月的李静,是记者的向导,她通俗易懂地介绍着这里的运作方式,从容、自信,令记者对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女孩子刮目相看。

康恒太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用目前较先进的焚烧处理工艺,正式投用后,日处理能力3000吨,年发电量4.52亿千瓦时,可满足30万户家庭每年的用电。李静说:“我们目前正在起草对这里日常运行的监管协议以及实施方案等。”

继2018年引入3名高学历人才后,今年8月,太原市市容环卫中心再次招录6名硕士研究生,全部分配到市生活废弃物管理处。与李静一同被招录的还有张红艳、史晓颖、柴颖慧、索慧慧、史晓林,都是90后。

“培训中,厚厚的环卫生产规范和标准,吓了我们一跳,原以为本专业就业比较容易上手。没想到实地一看,才知道我们的知识只是书面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每一个处理工艺都要留心。”柴颖慧继续介绍说,例如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在学校实验室考虑的情况过于单一,实地勘察采样后发现,渗滤液的成分与填埋时间、地区差异都有关系,真切体会到实践才能出真知。

环卫行业外部环境的发展,悄然使环卫队伍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市生活废弃物管理处的处长刘原俊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负责监管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被称为环卫新技术的‘集中营’,时常面临新技术、新知识的挑战。今年是我们人才引进的春天,我非常高兴。”如今,6名年轻的技术人员已在一线参与污泥、污水、垃圾等方面的规范操作监管。

激活一池春水

“年轻人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快,愿意吃苦耐劳。虽然是女孩子,分配在垃圾填埋场,没有叫苦叫累。”刘原俊对新招录的年轻人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利用新方式、新方法处理疑难问题的表现印象深刻。

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和污水等终端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无论工艺还是技术都涉及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等,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刘原俊表示,“我希望能继续补充高学历专业人才,一方面改变环卫系统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帮助环卫产业由大老粗逐步向专业化、智能化转变。”

相较于老环卫的任劳任怨,时中瑛对高学历环卫人员的整体感觉是:“会灵活运用头脑里的知识,想办法把工作做好,成长特别快,他们的干劲也激励着老环卫,环卫系统更有活力了。”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市、区环卫系统共有1.4万人,清扫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日清生活垃圾2500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清扫面积突破了5000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5320吨、餐厨垃圾500吨、建筑垃圾11.2万吨、医疗垃圾32.9吨,覆盖面、工作量成倍增加,但环卫工人的数量并未翻倍增加。“这主要得益于环卫产业的机械化发展和终端处理设施的更新换代。”时中瑛表示。

近年来,环卫行业不断加入的新鲜血液,犹如一支强心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卫人才断流的问题。在垃圾清运、机械化作业、终端处理等领域,二三十岁的青年面孔层出不穷。“市、区两级环卫系统在专业技术、管理层面年轻了不少。”时中瑛表示,但是,针对2万余人的环卫系统来说,依然存在年龄较大、高学历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很多部门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需要从招聘选拔、资源配置、制度机制等多方面合理规划,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