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2+26”城市进入秋冬治理关键期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10-16 20:06:36
热度:89

“2+26”城市进入秋冬治理关键期进入10月,新一轮秋冬季污染治理攻坚战已正式打响。记者从国家生态环境部获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

进入10月,新一轮秋冬季污染治理攻坚战已正式打响。记者从国家生态环境部获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已下发,正在向相关部门、地方、专家等征求意见。由于2020年即将迎来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这个秋冬季的攻坚成效,直接影响着治理目标能否实现,较往年更为关键。

尽管暂未最终定稿,记者从刚拿到的《征求意见稿》来看,共提出13大类、30余项措施,行动范围之广、要求内容之细再度刷新纪录。“可以说,重点区域秋冬季期间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已成为影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强调。

秋冬PM2.5浓度

约是其他季节的2倍

由于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稳定,秋冬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以下简称“2+26”城市)的污染形势依然严峻,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两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全年的90%以上。以上个秋冬季为例,记者了解到,当时由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6部委,京津冀、晋鲁豫省市政府,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及铁总5个央企联合,同样展开细密的攻坚行动,成效却不算理想。不但没完成“双降3%”的目标,“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反而同比上升6.5%,重污染天数同比增加36.8%。

压力之下,今年任务更为艰巨。“一方面,这个秋冬季的气象条件并不理想,预测显示,甚至有可能比上年更不利。由于目前尚处在‘靠天吃饭’的敏感阶段,气象对排放影响很大,客观加剧治理难度。另一方面,结构性污染带来较大挑战,特别是华北地区,污染物削减的潜力和空间都在缩小,为实现目标必须‘一点一点地扣’。”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称。

按照《征求意见稿》,今年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2+26”城市要实现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8%的目标。

“改善目标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总要求科学设定,充分考虑延续性、公平性与可达性,综合了上个秋冬季的PM2.5浓度值、过去两个秋冬季的累计下降幅度。”刘友宾进一步说明,对于去年PM2.5年均浓度达标的城市进行豁免,不设改善目标;对于秋冬季PM2.5浓度较低的城市,要求其巩固成果。

单独拎出控煤、

防止返煤等重点内容

围绕目标,具体如何推进治理?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产业、能源、交通及用地结构调整优化,对治理工作来说最重要,“不调整优化四大结构,大气污染治理肯定做不好。”

进一步对比以往措施,记者发现,除了推进清洁取暖、锅炉综合整治等常规做法,今年还特别强调“控煤”,并首次单独列出相关要求。《征求意见稿》提出,各地要严防散煤复烧。对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地区,依法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制定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开展打击劣质煤销售专项行动,全面抽检散煤经销点煤炭质量,确保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散煤质量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

同时,要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各省(市)要严格落实“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任务,统筹后两年的控制时序进度,防止压减任务集中于2020年。

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这些要求与多地发生的“返煤”现象不无关系。环境规划院原总工程师杨金田透露,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对已完成散煤清洁化替代的村庄进行抽样调查,散煤复烧情况较为普遍。“散煤用量总体在减少,但不排除波动情况,有3个城市的复烧比例竟然高达36.1%、35.3%、33.3%。”

彭应登也称,自己在检查中发现,有些原本完全能做到位的地区,实际控煤效果远不理想;有些已完成改造的地区,不断有劣质散煤流入。“比如靠近煤炭供应区的保定、邯郸等地,就因获取煤炭相对容易,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放松、反弹现象。既要实现新目标,更要保住已有成效,一定的高压态势也是必要的。”

实施分级管理

企业不必再一味停工限产

在“严防死守”的同时,刘友宾强调,与前期相比,今年的攻坚行动更趋于理性,强调差别化精准治理。

“我们坚决反对‘一刀切’。在方案中,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要求一律没有涉及,杜绝‘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同时,突出科学施策、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差别化指导,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发展定位等,科学确定治理方案。”刘友宾称。

《征求意见稿》也特别增设“分级办法”,针对焦化、电解铝、炼油和石油化工等15个重点行业,明确绩效分级指标。通过严格的评级程序、分级办法,这些企业被划为A、B、C三等级。原则上,达到A级的企业环保水平全国领先,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B级企业达到省内标杆水平,可适当少采取减排措施。

“这样的细化措施,让我们看到治理走向精准化。在避免污染反弹的同时,不再简单采取粗暴方式。”彭应登坦言,由于各地需要根据总方案来分解任务,省、市、区县等逐级下达,过程中难免出现层层加码。“说实话,这一倾向比较普遍,不止一两个地区,很容易挫伤正常生产秩序,更对治理成效造成一定冲击。通过分类施策,做好事前评估、事后考核工作,才能知道到底哪些措施更有效、哪些方法不适用。对于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任务的企业,才应真正采取停产措施或最严级别的限产措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