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市值50天跌掉“1个蔚来+2个小鹏”,理想汽车到底怎么了?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4-05-24 10:20:25
热度:

市值50天跌掉“1个蔚来+2个小鹏”,理想汽车到底怎么了?这几天关于理想汽车跌下神坛的文章随处可见,有些甚至写了一个很大的标题:理想汽车崩盘了。我觉得崩盘倒不至于,但理想汽车现在确

这几天关于理想汽车跌下神坛的文章随处可见,有些甚至写了一个很大的标题:理想汽车崩盘了。

我觉得崩盘倒不至于,但理想汽车现在确实身处困境,说面临背水一战也不为过。

最直观的表现是销量萎靡,4月销量同比增长仅0.4%,增幅已经岌岌可危。这种颓势,集中反映到了股市。

港股股价已经连跌一个多月,从2月29日的阶段性高点182.9港元,跌到现在的79港元,跌幅高达57%。

也就是说,理想汽车的市值,一个多月跌掉了2200亿,从3900亿跌到了1677亿。

这是什么概念?现在蔚来港股市值842亿,小鹏市值625亿,理想汽车这50多天,相当于跌掉1个蔚来汽车+2个小鹏汽车的市值。

资本市场会提前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很显然,投资人已经意识到了理想即将面临的状况,可能比预想的还要困难,逃命成为最佳选择。

现在还不是理想汽车在港股的最低点,5月23日,理想汽车再度大跌。

01、投资者“反水”

2023年底,理想汽车风光无限。投资机构都已经知道,理想汽车创造了成立以来最好的业绩,年底利润有可能达到中国车企前三。

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它的盈利能力,可能是划时代的,而且意味着造车新势力的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汽车模式。

我看了很多券商的报告,将理想汽车的未来描绘成了一幅壮丽的图景,有美股里的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的意思。

有些投资机构的报告,预期理想汽车2024-2025年的营收将达到2092亿和3218 亿

元,销量将达到65万辆和106万辆。

不过,理想汽车自己定的销售目标是2024年就达到80万辆。从媒体的角度看,分析师对理想汽车的判断已经过于乐观,没想到理想自己更乐观。

如果以4月2.58万辆的销量看,理想汽车全年的销量为30-35万辆,如果以一季度的销量8.04万辆的销量看,理想汽车今年的销量大概也是30-35万辆。

这和理想汽车定下的目标,差了不是一点点,而是一个太平洋。当然,这不能说李想是在吹水,没有人会吹这样的水。

最大的可能是李想和团队被去年的泼天富贵迷惑了,把运气偶发的东西,完全当作了自己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飘了。

基于年销80万辆的判断,理想汽车定下了超高的营收目标和盈利目标等一系列指标。当然,这些指标一般人看不到,但投资人看得到。

资本市场欢欣鼓舞,一路将股价拉到了阶段性高点,一直到MEGA上市,市场的反馈和投资人的预期截然相反,有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有人还活在理想构建的梦中。

所以,隔行如隔山,尽管精明如投资大佬,也未必能看得懂汽车的消费需求。在MEGA上市前,大部分汽车媒体都对它持明确的不看好态度,但机构却一致认为它是跨时代的产品。

这种差异,源于它是长期的对市场的理解,还是被“教主”洗脑。

5月17日,理想汽车被投资者集体诉讼,诉讼称,理想汽车的公开声明都存在重大虚假和误导性,包括理想在推出首款电动汽车车型MEGA时,夸大了市场对车辆的需求和运营策略的有效性。

MEGA在理想汽车的这一轮危机中,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不过,MEGA只是外部表现,理想汽车危机的根源,在于内部体系和团队认知。

02、理想不再坚定

理想汽车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市场误判。

理想汽车对MEGA预期背离现实的程度,令人咋舌。一款完全不太可能上量的产品,在理想对内和对外的传播中,美化成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

按理说,李想其实从事垂直媒体多年,判断力应该不至于如此低。事实上,从MEGA的争议来看,李想本人确实提出过质疑,比如在MEGA还没有曝光前,李想发了一张渲染图,在微博中说,如果理想最终推出类似的产品,他就跳楼。

很显然,MEGA曾经被严重怀疑。

但后来MEGA被神化,很有可能是2022年底到2023年,理想汽车忽然爆发,又惊又喜的李想,极度相信了开发团队的判断,进而对自己的判断没有信心。

理性分析一下,理想汽车去年的爆发,不排除有理想产品定位和品牌独特性选择成功的因素,但最核心的因素,应该是理想自身和市场对增程的认可、大经济环境和消费观念改变的驱动,多种因素偶然凑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

完全归功于开发团队对汽车判断的敏锐,肯定是错误的。这是李想犯的第二个错误。

李想一向自称产品经理,也一向颇为自负,在微博上,经常出言不逊,两三句话就要怼人。公司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更甚,从去年李想的微博日更,甚至一日两三更,言辞中一副过来人的模样,也可以看出,李想真的有些飘了。

当年的“蔚小理”,从销量和盈利能力上看,确实不能和去年的理想在同一个层级,但和百年车企巨头比,理想不过是一个刚出道的毛头小子。

很明显,李想不会这么想。李想的自负,圈内皆知,后来李想发文承认MEGA失利,很多汽车媒体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李想终于低头了。

理想汽车定下超高的年销目标,以及其他现在看来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经营指标,背后跟李想的这种性格和心态直接相关。

但投资者诉讼说理想汽车涉嫌证券欺诈,认为李想有意为之,那倒是言过其实,这不过是投资者对自己投资判断失误的过激反应,说到底是赖皮。

不过,因为经营指标过高,李想也不得不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比如裁员18%,达到5600人。短期内,这可以为理想汽车节约21亿的人工成本,但长期看,这伤害了理想汽车的根基。

李想面对MEGA失利的处理方式,我认为已经矫枉过正。比如李想原计划今年推4款纯电产品,除了MEGA,还有M9、M8、M7,但在一季度报发布后,李想计划今年不再发布纯电动SUV产品。

也就是说,理想汽车原本计划的产品大年,变成了没有全新产品推出。李想对外的理由是,目前理想汽车的超充不足,不足以支撑理想汽车的纯电充电

不过,从本人作为新能源车车主来看,这个理由很牵强。其实新能源车很多时候未必用超充,就算用,也未必用该品牌,公用的就可以用。

李想在一季度财报会议上说,理想车主不想去挤公用快充桩。这种说法,只要是充过电的新能源车主,都会认为是无稽之谈。只要能充电,没有人会在乎到底是谁的充电桩,而且大部分时候公共快充桩并不拥挤。

很显然,李想不想说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李想对产品团队已经不那么信任,怕推出第二、第三款失利纯电产品,导致摊子无法收拾。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这个时候刹车,缓一缓是对的。汽车产品研发成本极高,提高产品成功率,远比盲目上产品,组建所谓的产品矩阵要聪明得多。

特别是市场极度卷、竞争极度激烈,车企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形势下,连续犯错误极有可能玩倒一家车企。减少犯错,至少保留了子弹,比所谓的发展速度更重要。

尽管李想的战略开始摇摆,不像以前那么坚定,微博也不常发了,也没有那么自负了,但按兵不动,夹着尾巴做人,可能是他此时最好的选择。

       原文标题 : 市值50天跌掉“1个蔚来+2个小鹏”,理想汽车到底怎么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