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南北交恶?智己L6首发 多次内涵小米SU7 雷军慌了!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4-04-11 08:21:53
热度:

南北交恶?智己L6首发 多次内涵小米SU7 雷军慌了!“人车合一,我心澎湃,这是小米最近刷屏的slogan,但我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工程师们,一直在思考,在这个伟大的智能

“人车合一,我心澎湃,这是小米最近刷屏的slogan,但我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工程师们,一直在思考,在这个伟大的智能时代,全新的真正的人车合一的智能体验,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是智己L6内涵小米SU7智能不够,用口号来凑;

“我们友商001和SU7的实测(麋鹿测试)成绩已经出来了,分别是73km/h和79km/h,70-79是优秀,80+是顶尖水平,至于85以上,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是没有车能够做到,那L6的麋鹿成绩会是多少呢,80,85,还是90公里,我们先保密,会在后续的上市发布会上公布,一定会带来惊喜”,——这是智己L6内涵小米SU7自称性能车,但性能一般;

“前不久呢其实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智能小妙招,手电筒,手机支架,外接氛围灯,真的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即便如此呢,我们算了一下,我们大概用了将近6分钟做了智驾的介绍,如果我们对比小米SU7的发布会,雷总一分钟就把智驾给讲完了,有时候感叹啊,还是雷总效率高啊”,——这是智己L6内涵小米SU7智驾空洞无物。

“原创设计是一辆车最贵的配置之一,光靠模仿产生不了好的设计,更走不出中国汽车自己的路”;——这是智己L6内涵小米SU7造型模仿保时捷。

“大家都在疯狂地拥抱流量,但其实技术的真理,未必掌握在流量的手中”,——这是智己L6内涵小米SU7空有流量,但没有核心技术。

4月8日,上汽集团旗下高端品牌智己在上海发布了旗下第四款车型——智己L6,预售价为23万元-33万元。正是在这场发布会上,智己联席CEO刘涛多次提及小米SU7,更是直接搬出了智己L6和小米SU7进行“参数对比”。

对比图显示,小米SU7 Max带电量多出1度(101kWh),但在能量密度、峰值充电电压、15min补能、最大功率上全面落后,仅最大扭矩略有领先。有意思的是,这张对比图标错了小米SU7 Max版前后电机的“碳化硅模块”,把小米SU7的“双碳化硅模块”,标注成“前IGBT 后SIC(碳化硅)”,由此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当天夜里23:04分,智己联席CEO刘涛在被网友指出参数标错之后,立即发了一条微博向小米致歉。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米对刘涛的这一“微博道歉”并不买账,于23:24分、23:38分,及次日凌晨0点10分,连发三道微博,称不接受“个人道歉”,指出智己公司“一而再、再而三的骚扰、抹黑”小米SU7,称这不符合“上汽集团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行业地位”。

在小米的“三连击”之下,智己汽车分别于9日0点47分,9日下午16时许连发两道致歉函,反复向小米致歉。其中9日下午发布的致歉函称“主观上不存在蓄意抹黑的意图”,“我们主观上真的没有蓄意抹黑的意图,我们无意也更无意挑战小米汽车的泼天流量”,请小米公司能够“口下留情”。

由此,小米和智己正式“开战”。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智己和小米“首次”交锋。

4月6日,智己联席CEO刘涛发微博称:“小米汽车速度确实是快,三年就从平台开始干出了第一辆整车。从原生平台开始做研发,如此纷繁复杂的整车和零部件试验和验证计划,按照大厂研发测试的节奏,没有4,5年是很难完成的。互联网企业能够如此高效和高速的实现,的确有快步小跑,我心澎湃的感觉 ”。

没想到,刘涛的这一发言引发了轩然大波。针对刘涛的这一“质疑”,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公开回应称:小米已创业14年时间,有丰富的经验和积累,也组建了一支非常靠谱的研发团队;在团队中至少有一千名业内专家,这些专家帮助小米造车少走了许多弯路。而且重点是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基础很好,做智能汽车的体系非常完善;当初的小鹏、蔚来造一台车大概用了三年时间,所以三年的时间如果不走弯路,那么把一台车造出来还是有机会的。

针对雷军的这一回应,刘涛再发微博称:“前面的提问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这种超快的中国速度,正是因为中国有着强大的产业链和技术人才储备做支撑。接下来不提速迭代的品牌将被淘汰,我们也正在全力提速。”

事实上,刘涛在今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么描述智己汽车将来的迭代速度:“原来德国车、日本车都是40个月迭代一次,迭代的速度实在太慢,我们今年(2024年)就会实现,一个新产品从立项到SOP18个月,明年可能是12个月,这背后是解决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是敏捷和规模化的问题”。

“在今年初开了一次大会,内部宣贯了今年主要的智己产品的迭代方向,就是一年一迭代。第一年将会实现,中国一个整车产品项目,从立项到真正SOP,我们实现12-18个月的迭代速度,这个向消费电子行业学习并且借鉴过来的方式”,刘涛称。

但刘涛这里指的是“迭代”,而非“从0到1”的创造。公开资料显示,智己公司注册成立于2020年12月,首台车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但作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智己项目在智己公司成立之前,已经秘密筹备了2年多时间,意味着智己品牌“从0到1”这个过程花了差不多4年的时间。因此刘涛口中所说的“按照大厂研发测试的节奏,没有4,5年是很难完成的”,既是行业判断,也是基于自身品牌的情况才有此一说。

而作为回应,雷军4月7日“点赞”了一位博主的微博,这条微博显示,蔚来、小鹏、理想从成立到首台车量产,均用了约3年的时间。

但公开信息显示,蔚来、小鹏的初代车型,分别是ES8和G3,在质量方面给消费者的反馈并不是很好。

2021年初,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与行业分析师桑迪·门罗的一次访谈中,异常坦诚地承认了特斯拉的品控问题。

马斯克在采访中说:“我们花了一些时间真正解决生产问题。有朋友问我:我应该什么时候买特斯拉?我的回答是:好吧,要么一开始就买,要么等生产稳定下来再买。但在生产加速过程中,要让产量直线上升并在所有小细节上做到完美的确非常困难”。

也就是说,即便强大如特斯拉,在面对产品质量问题时,同样需要花时间来解决。而2021年距离特斯拉Model 3发布已经过了整4年。同样,作为造车新势力,特斯拉Model 3也经历了“从0到1”的整车平台搭建过程,而直到首批车型交付4年之后,Model 3依然存在品控的问题。由此,小米集团3年时间就推出第一款车型,刘涛作为“传统造车”出身的人,表达一些看法,也是在情理之中。

相比之下,智己脱胎于上汽集团,而上汽集团已经连续18年保持国内销量第一,这恐怕正是刘涛这么说的“底气”,或者说“屁股决定脑袋”的出发点所在。

这也难怪刘涛在智己L6的发布会上这么描述智己——实际来自于上汽集团的研发实力:“2014年,上汽集团就率先提出了汽车的‘新四化’,也于同年正式成立了一个新项目,叫Project X。十年间,从平台到整车,从硬件到软件,上汽集团潜心钻研智能电动车的尖端科技。随着陆续量产的一系列创新技术,一定会全面推动汽车进入智能时代。”

以此次智己L6搭载的固态电池为例,实际上,早在2016年,上汽集团就对固态电池技术进行了正式布局;2018年就与清陶能源就固态电池展开合作,2020年正式入股清陶能源。不仅如此,上汽集团还投资了美国固态电池头部公司QuantumScape。而上汽投资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下重注的时间还要更早,是在2017年。

除了动力电池,上汽还在人工智能、各种先进感知技术、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等多个方向展开了布局,加上早在燃油车时代就在汽车制造、各种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深度布局,才有了今天上汽的规模和实力。

这意味着,智己汽车正是上汽集团厚积薄发的产物。由此,智己刘涛“内涵”小米,事实上也代表了消费者的利益:到底小米第一代车型,其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就绝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而言,完全有充足的理由来持一定的保留意见的。

写在最后:既然上汽集团有这么强大的研发实力,那么智己L6就一定能够打赢小米SU7吗?从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情况来看,恐怕实际结果仍有待观察。就技术层面而言,一些大的企业集团显然更有发言权,但就消费者需求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消费者最需要的,以及如何达成对消费者“心智”的捕获,中国有不少造车新势力显然有其独到之处,如前面提到的蔚来、小鹏和理想,甚至某些方面要强于传统大厂。对小米来说,即便被智己抓到产品力上的“弱点”,也不必如此气急败坏,甚至不把对方CEO的公开道歉当做真正的道歉,这种容人之量,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就小米和智己而言,真正的竞争,可能才刚刚开始。

有意思的事,小米和智己,分别一南一北,小米落地北京,智己落地上海,有网友形象地称之为“南北之战”。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小米在上海也有一个千人左右的研究院,其中就有不少上汽集团的前员工。

       原文标题 : 南北交恶?智己L6首发 多次内涵小米SU7 雷军慌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