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动力电池市场动荡 价格战将愈演愈烈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6-10-08 10:03:00
热度:

动力电池市场动荡 价格战将愈演愈烈   今年以来,国内外先后有报道称宝马、福特和捷豹路虎三家车企将联合建立电动车用电池生产厂,此外有此计划的还有德国大众。另外,特斯拉投资50亿美元

   今年以来,国内外先后有报道称宝马、福特和捷豹路虎三家车企将联合建立电动车用电池生产厂,此外有此计划的还有德国大众。另外,特斯拉投资50亿美元的超级电池工厂即将投产,而包括上汽、北汽、奇瑞、力帆在内的一大批国内整车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不同程度的将业务延伸至动力电池领域。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除特别说明外,本文中所指的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快速扩张,众多车企在加快推出新能源汽车的同时,逐步开始布局动力电池领域,动力电池市场格局迎来变数。

  车企涉足电池成必然

  目前,国内车企向动力电池领域延伸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本身就是车企同时也做电池,主要以比亚迪为代表。第二种是自投资金建设动力电池企业和生产基地。例如北汽新能源投资30亿元在常州建立产能高达5Gwh的动力电池项目,力帆股份定增52亿元用于建设60亿瓦时锂电芯以及30万台智能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等多个核心零部件项目。

  第三种则为与动力电池企业建立合作联盟。例如奇瑞新能源已经与欣旺达合资成立公司,共同研发生产车用锂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我国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大约达到130多家,这些车企完全有多种选择,为何大费周章建立电池厂?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动力所在,是其核心部件之一,也是反应技术实力的关键所在。动力电池不仅成本占整车的50%左右,电池的生产技术、品质、安全性等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了整车的性能与安全。

  对于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不掌握动力电池这一核心技术,在动力电池发展中拥有主导权的话,极其容易丧失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就如同现在的燃油汽车,引擎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上,我国车企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其次,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成本比重随着电池容量增加而增大,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动力电池的成本高达40~50%。由于国内补贴的存在使得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利润率较高,而随着国家逐步削减补贴,新能源汽车利润率肯定会大幅下降。

  不管是从控制成本角度还是提高利润率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都会将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控制在自己旗下,而不是放任给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再次,动力电池是新能源企业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没有完全掌控动力电池生产之前,为了保证采购体系的稳定性,车企的动力电池采购商至少在两家以上,这就大大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核心技术泄露的可能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以上也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产业纷纷采用合资、并购等方式建立自己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原因所在,如北汽就联合韩国SK成立北电控动力锂电合资公司将在北京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而万向就收购美国的A123发展自有的动力电池技术。

  另外,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并未成熟,车企与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合作也并不稳定和紧密。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突然放量,许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产品均是供不应求。不少车企都是等米下锅,导致不少车企的订单大批滞后,使得车企十分被动。

  而车企在选择动力电池供应商时,不仅要严格考察电池本身的安全性能,还要考虑整个车型的整体布局、兼容性和安全性。如果随意更换电池,需要做大量的验证工作,而且成本太高。因此,为了保证动力电池供应的稳定性,车企必须要涉足动力电池领域。

  动力电池“结构性供不应求”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给出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计划产能将达到90-100GWh,以7成的产能利用率计算,2016年产量将达到63-70GWh。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近38万辆,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量约为15GWh,2016年电动汽车产量按照80万辆计算,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在32GWh左右。

  所以,2016年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局部过剩的局面,供过于求已经定局。尽管动力电池的总体产能存在过剩之忧,但下游的车企目前却因动力电池供不应求而烦恼,动力电池结构性供不应求局面凸显。原因有三: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