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2023年新势力集体被“抄底”,好事还是坏事?
2023年新势力集体被“抄底”,好事还是坏事?2023年终将至,中国车市经过了一年的发展,各家品牌也都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内卷——一方面是极限的降价优惠,一方面是狂热地推出新技术新车型
2023年终将至,中国车市经过了一年的发展,各家品牌也都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内卷——一方面是极限的降价优惠,一方面是狂热地推出新技术新车型,一方面是巨头们或主动或被动地纵横联合。
在激烈且重大的市场大动作面前,中国车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1月份,新能源销量102.6万辆,同比增长30%,市场渗透率达到40.4%。,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830.4万辆,同比增长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到如今的高度,新势力品牌出现了原始股东退出、新晋资本进入的情况,这种新老轮换就成了市场关注的新问题。
新势力合作不断
2023年7月,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官宣合作,12月6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大众汽车7亿美元入股已经完成,12月16日,阿里巴巴减持小鹏汽车2.7%的股票,套现3.91亿美元;12月19日,CYVN再度投资蔚来22亿美元;11月20日,Stellantis集团投资零跑汽车完成交割,零跑汽车所得款项总额85亿港元。再加上此前,王兴不断减持理想汽车的股份。
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一个事实,当一家初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风险也变得不同,就会有新老股东交替的情况出现。
在以上股权变动的车企中,蔚来汽车是最引人注意的。因为来自中东石油资本的阿布扎比CYVN?Holdings在今年已经两次投资蔚来汽车。12月19日,蔚来汽车宣布CYVN将以22亿美元现金,认购2.94亿股新发行A类普通股,该公司在6月投资额度约11亿美元后,两次投资累计33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CYVN实际持有蔚来汽车股份总数的20.1%,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而创始人李斌李斌通过C类股权拥有1:8的超级投票权,虽然不再是第一大股东,但依然实际控制蔚来。
这引发了消费者对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担心——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外国资本进来抄底?
从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经营情况来看,它们的处境其实并不是特别好。2023年,除了理想一家完成了年度销量KPI、实现了盈利之外,其余品牌都是严重亏损。
其中以蔚来汽车最为严重。2023年前三个季度,蔚来汽车累计亏损超过160亿元,超过了2022年全年水平。其余两家上市公司,小鹏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亏损90亿,零跑汽车亏损额达到33.59亿。
而且从目前车市发展状况来看,比亚迪一家独大,前11个月累计销量286万辆,中国新能源车市整体销量830万辆,占据了34%的份额。比亚迪在产销规模上已经是巨无霸的存在,它还在产业链方面深耕多年,垂直整合的优势非常明显,最令人绝望的是它还挟各种“遥遥领先”以令诸侯,通过频繁地主动降价,把压力传导到竞争对手。
而吉利、长安、东风、广汽、上汽等大型汽车集团孵化的二代新能源品牌一个个又是虎视眈眈,无论是在产品定位、技术研发还是市场价格,推出的产品极具针对性,瞄着各个细分市场的标杆产品打贴身近战,为了能在市场上先站稳脚跟,可以说不计成本和代价。它们背后有大树可靠,所以才能“放手一搏”。
而血条本身就不厚的造车新势力面临如此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它们想要实现盈利可以说困难重重。在产销规模迟迟没有突破,亏损额加大的形势下,还要接受价格战的考验,它们对资金的需求就更大;而大众汽车、Stellantis、CYVN无论是出于业务方面的考虑,还是向外投资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这在某种程度也应和了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COO)杨洪海说的“你先烧死了,我后面再等着进来抢市场也可以。”的说法,只不过是,国际汽车巨头已经没有时间,再等下去黄花菜真的要凉了,只能提前用“资金”换技术了。
双方都是有利可图
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说,当一家新创公司发展一定阶段,其市场战略和执行路径就会发生重大改变,其背后的股权结构势必也要发生变化。因为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说,原始资本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对于很多造车新势力的公司来说,它们在初创阶段没有同行会投资,也没有相应的产业资源来匹配,它们需要自己来开拓局面,摸着石头过河,独立打造首款车型,供应商、销售渠道、营销策略等诸多环节都需要从头开始。原始投资在这个阶段进来,基本都是风投资金,顾名思义,也承担着特别大的风险,赔赚的概率都是一般对一半。一般情况下,原始资本都是在初创公司上市之前或者经营层面有重大变故(比如引进新的战略投资)的时候退出,一来是已经锁定高额利润,二来是为腾出更多的股权空间,方便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配。
尤其是第一条,对于新势力品牌而言,新能源车市的竞争愈发残酷,将来的股价是赔是赚尚未可知,如今有这样一个合理的理由,又合适的机会,套现走人何乐而不为呢?
再加上,新势力车企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也需要新的业内投资者进来,这个时候行业巨头的入局,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上的帮助,还有更多的技术以及资源支持,以及资本市场上想象空间。
比如大众和小鹏在双方的合作中,小鹏汽车将贡献整车平台以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大众汽车则提供全球领先的工程和供应链的能力,双方的长处和短板都很突出,联手能够释放出来的能量值得关注。双方合作的消息一经传出,小鹏汽车美股开盘快速拉升,股价一度大涨超40%。
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的合作也同样如此。因为前者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不利,它和小鹏之间的合作能够提升在华的影响力,重拾市场信心。
当今社会,双方合作都是互惠互利、有利可图的,不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直到一方达到了自身目的,另一方被榨干“剩余价值”,双方的合作也将告一段落。届时,就会有新一轮的股权变化。
百姓评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无论是商业行为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往来,说到底都是有利可图。当年中国车市“市场换技术”如此,今天国际巨头合作新势力也是如此,双方都希望通过合作来实现自华丽转身。至于合作效果如何,过程中谁受益谁吃亏,则需要长期观察。
原文标题 : 2023年新势力集体被“抄底”,好事还是坏事?
-
打破新能源汽车的环保假象,谁才是电动汽车时代的丰田?2023-12-29
-
工信部:2024年度、2025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28%和38%2023-12-28
-
在新能源前线,月薪10万背后的残酷真相2023-12-28
-
没有特斯拉,国产新能源汽车可卖百万,但日系燃油车咸鱼翻身了2023-12-27
-
新能源货车不限行!洛阳明年1月1日起实施货车通行新政2023-12-26
-
2023新能源汽车,吵得越凶,卖得越多2023-12-26
-
收紧的欧美新能源补贴,让国际车企先“撑不住”?2023-12-25
-
在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为何如此之低?2023-12-25
-
德国补贴突然“断奶”,新能源车开向何处?2023-12-25
-
产销逐年攀升,新能源汽车自燃该如何避免?2023-12-25
-
寒风中,新能源汽车续航严重打折,消费者重投燃油车怀抱2023-12-22
-
工信部:2024年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2023-12-22
-
新能源汽车厂商狂卷城区NOA的背后2023-12-21
-
新能源车企年底冲刺KPI,只能抓住“价格战”做文章?2023-12-20
-
11月国内产销数据:新能源汽车增势明显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