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降价的极越,令人更加不安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12-04 15:17:55
热度:

降价的极越,令人更加不安11月30日,极越宣布旗下首款纯电SUV极越01全系车型价格下调3万元。此时,距离这款新车上市的时间,刚刚过去1个月。作为一个全新品牌正式投入市场的第一款产

11月30日,极越宣布旗下首款纯电SUV极越01全系车型价格下调3万元。

此时,距离这款新车上市的时间,刚刚过去1个月。

作为一个全新品牌正式投入市场的第一款产品,这个动作虽说让极越收获了不少传播,但同时却也让一些网友有了某种不详的预感。

为什么?

一种不详的预感

实际上,从网络信息来看,极越这次降价是十分有诚意的。

因为不仅是产品直接放价3万,与之呼应的是,购车的权益也得到了提升,比如说,高阶辅助驾驶的体验时间,从6个月延伸至12个月,置换用户还能再减5000元,1000元购买价值15000元的舒享包等等,最让人称赞的是,对于已提车的用户,极越还能给予了现金补贴。

按照极越CEO夏一平的说法,极越是希望通过调整价格促进“科技平权”。

好,直到这里,极越的这次降价,还是振奋人心的。可接下来,要是再进一步作出逻辑演绎,就开始能闻到一些奇怪的味道了。

比如,按照市场供需的逻辑,商品的价格,其实反应的是市场的供需。市场需求弱,则商品价格下滑。所以,极越01的降价,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销量出了问题。

如果再进一步。作为一款新产品,刚刚上市1个月,就要对全系列产品的价格体系和购车权益做出重大调整,这其实也说明一些问题。比如,是否表明,极越的管理层,对市场的理解其实存在偏差。大概可以推测,刚刚过去的1个月,极越管理层发现,市场的表现和他们对于市场的理解出现了巨大落差。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就需要做出如此激进的调整。

不过,这其实也能说明,极越的管理层也有着较为灵活的纠错机制。发现情况不妙时,还是能够遵循客观情况,灵活调整。这种机制,其实在一些传统品牌是有所缺失的,正是这一特质,也让人们愿意相信,极越的管理层有充分的韧性,面对未来的任何挑战。

至于究竟是哪部分市场理解出现了偏差,其实价格也只是表象,因为价格只是供需的反应,真正要害的是,很可能,极越高估了市场对于智能化买单的意愿。

作为一家新势力品牌,和其他车企不同的是,极越十分愿意别人叫自己“机器人公司”,显然是希望给人留下智能化的印象。但形象归形象,消费者考察的最终还是产品,至少从这次降价可以说明,人们对于极越极越想要塑造的高端智能化形象,并没有那么强的买单意愿。如果是这样,那可能有些麻烦,因为极越作为吉利旗下的子品牌,其核心特色,就在于智能化这个特点上。

与此同时,对于吉利来说,子品牌极氪的IPO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状态,这其实足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其面临新能源转型的一部分焦虑,至少表明,吉利已经赛出了一匹黑马。所以,即便没有极越,吉利也是有退路的。但对于极越的另一个股东,也就是负责智能化的百度来说,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极越几乎是百度自动驾驶以及车机智能系统等AI产品的商业化象征,如果极越玩砸了,百度显然会十分被动,甚至有可能影响到资本市场对于百度AI战略的看法。

这些十分复杂的背景,和这次匆忙的调价混杂在一起,让人在思考极越发展前途时,也感到心态复杂。

品牌定位的尴尬

实际上,极越的智能化定位,是踩准了行业发展趋势的。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决定2024年智能电动车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智能化竞争。

既然是行业趋势,那为什么市场销售会遇到明显的阻力呢?其答案,或许正是在于产品本身。

在电动势以消费者身份,通过不同官方渠道了解极越这台车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都直接告知我们,这台车和极氪001用的是一个平台。

坦率的说,这的确可以成为极越的一个亮点,因为极氪001的市场表现,证明了其平台的可靠性特征。但问题是,这也凸显出极越自身品牌的弱势,以至于需要用属于竞争关系的品牌,来为自己背书。一个不恰当例子,这就好比小米宣传手机,需要告诉消费者华为也用了某某部件,以此在自证优秀一样,令人觉得十分奇怪。而对于极越强调同平台说法,极氪的销售给电动势的说法是:“他们说是这样说,具体其实上车对比开一次就知道差异了”。

其实,对于极越来说,其核心的吸引力,也并非汽车平台,而是百度带来的智驾能力,在上市前夕极越将采用纯视觉路线作为宣传的亮点。简单来说,就是极越的自动驾驶,和特斯拉一样,不用雷达。这样做的好处,其实是有利于控制成本,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自动驾驶体验上,并不能拉开差距。所以从这点看,消费者仅仅因为技术路线,就为极越买单,显然是存在难度的。

更重要的是,从智能驾驶的实际体验来看,极越的智驾目前也主要支持在部分城市的部分路线实现点对点的自动驾驶。坦率的说,这样的自动驾驶体验,的确富有新意,但距离真正解放驾驶员,还离得很远。甚至有些分析人士还指出,相比于华为等其他新势力,极越的自动驾驶很难拉开优势差距。但就是这样的一套自动驾驶系统,其售价却并不便宜,3万的价格,足以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所以,以智能化为特点的极越,在智能驾驶这点来说,并不足以成为构建产品竞争力的护城河。

那么在智能车机方面呢?其体验就更加捏了一把汗,倒不是极越的智能座舱不好,而是你很难指出,它和其他新势力品牌相比,存在足以拉开身位的优势。相对而言,极越中控那块超长的高清屏幕,反而成为智能化的一大特色,可问题是,如果卖点特色仅仅局限于硬件而非体验,其实不如直接给用户发几台iPad。

所以,一个问题也摆了出来。虽然智能化的确是下个阶段竞争的核心,这没错,但另一个事实是,智能化能否很快成为品牌商业生存的核心,这点其实是存疑的。因为智能化的核心自动驾驶技术,从目前发展的进程来块,要做到真正解放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理论上,自动驾驶足够成熟时,车辆是不需要方向盘的。而只要自动驾驶不能真正取代人,他的作用就是辅助,一个90分的辅助相比一个80分的辅助,真的足以让消费者仅仅因为这10分并不那么容易感知的差距而买单吗?或者换种说法是,自动驾驶技术,真的能在短期内,成为构筑产品竞争壁垒的核心吗?显然,从目前极越降价反应出的销售困境来说,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另外,从极越的智能化定位来说,其实品牌调性决定了其更适合高投入、高溢价的高端品牌竞争。在经济萧条下打低毛利、卖点驱动的价格战,其实并非其特长。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从特斯拉今年1月6日宣布降价开始,价格战已经进行了12个月。这一年,有车企倒下,同时也有车企产量爬升。

而从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到,那些参加价格战的主要品牌,毛利率基本都在可以接受的地步,并没有主流车企的现金流击碎,反倒毛利有所提升,并且汽车售价没有任何大规模回调的迹象。原因就在于,通过规模优势,成本降低,反而让头部企业更好的活下来。

因此,与其说当前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价格战,倒不如说这就是汽车市场的价格重构。所以能否快速放量降低单车成本,对于车企能否活下来十分关键,这还是极越需要迈过的山峰。显然,在品牌声量依然较弱,智能化定位尚不足以拉开差距的情况下,极越需要以更加灵活的战术应对市场的考验,其决定生死的稻草依然压在了销量上。

我们期待极越未来的表现。

       原文标题 : 降价的极越,令人更加不安 | 电动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