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智能驾驶,理想汽车有点拉胯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10-10 19:21:00
热度:

智能驾驶,理想汽车有点拉胯监制|何玺 排版|叶媛在刚刚过去的9月,理想汽车的销量达到3.6万辆,同比增幅突破210%,创下新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今年销量不断走高的理想,却并没有如

监制|何玺 排版|叶媛

在刚刚过去的9月,理想汽车的销量达到3.6万辆,同比增幅突破210%,创下新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今年销量不断走高的理想,却并没有如团队上下期待的那样,受到市场的一致看好。

恰相反,这家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后续发展,却因为在智能驾驶技术这个关键环节上的滞后,被不少资深消费者和行业人士打上了“存疑”的标签。

01

智能驾驶渐成刚需

对理想的这种存疑,并非没有原因。回顾品牌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理想在技术路径上,一直都在深耕增程式混动系统,并依托这方面的积累,在30万元左右价格档位中大尺寸家用SUV市场上,实现了份额扩张。可问题在于,理想这些年来似乎已经习惯于路径依赖,不断吃增程式混动技术的“老本”,却在其他关键技术环节上缺乏进取。就在理想技术创新的步伐减慢的同时,市场在悄然发生变化,新能源领域品牌竞争的关键点,已经不再单纯集中于动力系统的比拼,而是开始向更侧重数字化能力的智能驾驶方向转移。

这个变化趋势,在过去两三年中逐渐增强,到了今年双节期间,其对汽车消费者心智的重塑作用,更是显露无疑。在大约两年前,多数消费者在做购车决策时,往往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驾乘舒适性、操控性能、内饰等“传统”层面上。然而进入2023年后,情况与以往已大不相同。统计数字显示,用户们对智能驾驶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例如,根据官方数据,前不久上市的问界M7大五座版本订单中,超过50%的用户选择了配置华为ADS 2.0高阶智驾功能的智驾版。而另一家新势力车企小鹏的情况也类似,根据小鹏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10月7日,在2024款G9累计获得的15000辆定单中,标配小鹏XNGP高阶智驾的MAX版本占比超过80%。可见,高阶智驾对用户的吸引正在逐步走强,甚至成为购车刚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市场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各大车企已经不再满足于将智能驾驶技术部署在高端、高配车型上,而是开始将该项技术“下放”,甚至在中低端车型上也要搭载较为高阶的智驾系统。例如,在新能源领域向来被视为“领头羊”的比亚迪,就已经在腾势N7上加推可支持高速NOA和快速路NOA的高快智驾包。以算力峰值相对较低的84 TOPS芯片、以及激光雷达少两颗的“中低配”系统,将高阶智驾门槛进一步拉低。

另一家新能源“后起之秀”厂商IM智己,也已经在售价在20余万元水平的车型LS6上,通过采用高精度的IM AD智驾感知能力,实现了一键AI代驾,轻松解决了城市出行的痛点。而关注度不亚于比亚迪的国产新能源汽车龙头厂商长城,更是全栈自研了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系统 Coffee Pilot,具备重感知、全覆盖、强安全、快迭代的特点,能够实现从高速路到城市路的智慧领航功能,并且已落地三代产品,整体搭载了近20款车型。

总的来说,无论是销量行业领先的比亚迪,还是紧随其后的智己,长城汽车等,都已经发布了自身的智能驾驶全面应用规划。根据大主要厂商的研发和车型适配进度来看,到2024年后,中等程度、甚至高阶的智能驾驶技术,将不再是各种“选配”、“加配”的要素,而是很有可能直接成为各档次车型的标配。届时,智能驾驶就会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这样的现状和前景,足以给理想团队敲响警钟。

02

智能驾驶,理想汽车有点拉胯

当然,理想作为新势力造车阵营的重要一员,也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大在这个环节上的投入和适配力度。但与其他车企横向对比的话,理想智驾系统的研发进度仍是比较滞后的。

从时间线来看,理想汽车2021年才开始搭载高精地图,12月才落地高速NOA。到了2022年8月,在理想终于在L系列上正式交付了智驾2.0系统。从这一代开始,理想智能驾驶分为了AD Max和AD Pro两个产品。AD Max 2.0采用了英伟达OrinX芯片和禾赛车规级激光雷达,交付了首个视觉融合激光雷达的高速NOA产品;AD Pro 2.0采用了地平线征程5芯片,交付了首个纯视觉感知的高速NOA产品。

眼见总体进度不理想的情况,理想近一年多来明显开始“着急”,并针对性地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不但持续自研AEB和NOA,还布局自动驾驶芯片。在智驾这条路上,理想汽车一直在持续追赶中。而在城市道路环境的适应性方面,理想直到2023年6月,才正式开启了城市NOA内测,计划以通勤NOA为基础逐步向无图城市推送城市NOA,2023年底计划在100城落地城市NOA。另外,在“算力+数据”双轮驱动下,理想汽车计划2025年在高速及封闭道路实现L4级自动驾驶。

尽管理想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前进步伐在加快,但从实际产品的表现来看,还是有些“拉胯”的。近一年多来,理想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相关宣发中,反复强调其“中国首个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优势,这种做法虽然带来了营销上的声势,但专业媒体和挑剔的消费者们真正关注的却是实测效果。不少行业平台在试驾中发现,理想的智驾系统在体验上还是存在对场景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例如,在避让行人和电动车时经常采用重刹动作,影响驾乘舒适性。而且在城市道路会出现跨越实线或者压线避让等操作,带来潜在的交通问题。

更令部分用户感到不安的是,截止到2023年,理想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曾屡次因为发生安全事故而遭到投诉。比如2023年6月9日,在S14杭长宜高速上一辆理想L9在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的过程中,以120km/h的时速追尾了前方一辆变道的大货车。同样在6月份,一位L7车主爆料称,他在驾驶自己的理想汽车以低速度(5km/h)右拐时,车辆右前方撞上一个石墩,导致车辆右前方直接翘起。他表示,汽车系统全程没有任何提示,因此认为理想汽车的雷达存在重大隐患。这引发了对理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让市场术产生了担忧。

03

智能驾驶不应该成为理想的软肋

在刚刚过去的双节期间,智能驾驶技术上的不足,也被广泛认为直接或间接地对理想汽车销量的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如果仅从自身数据来看,理想在“金九银十”的旺季,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国庆前,理想汽车公布了9月份成绩单。这个月内,理想各车型共计交付新车36060辆,同比增长212.7%,创单月交付新高,理想L系列三款车型,已经连续两个月单车交付均突破万辆,为双节带来喜气。然而令团队上下不由得不紧张的是,在尺寸、车型、目标市场均与理想主力车型L7具有较大重合度的竞争对手,问界AITO,在中秋、国庆假期中也实现了订单量的大爆发,形成极大的竞争压力。

新上市的问界新M7系列,在动力上引入了增程式电动系统,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问界M7的综合续航里程甚至可以轻松超过1000公里。同时,新M7车身长度为5020mm,轴距达到了2820mm,提供了5座和6座两种座椅布局,空间和实用性表现不俗,让理想L7销售团队深感焦虑。尤其重要的是,问界M7搭载的华为鸿蒙智能车机和ADS2.0驾驶辅助系统,让新车在各种复杂路况的智能驾驶测试中表现惊艳,让众多潜在车主惊呼“遥遥领先”,也直接带来了双节期间亮眼的销售数据,上市18天内销售量达到了3万辆,而且国庆假期订单量一路攀升,10月5日达到3500台,10月7日更是冲高至7000台。显然,问界M7凭借同样的目标市场定位,以及更惊艳的智能驾驶技术水平,已经吸引了大量原本倾向于理想L7的用户专项购买。其几天假期内就相当于对手近一个月销量的强劲表现,恐怕已经给理想四季度的市场业绩,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如今回头看,理想自成立以来,依托增程式技术以及豪华的内饰和驾乘体验,的确在中高端SUV市场闯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但双节期间的市场状况,已经清晰告诉我们,新能源汽车真的已经进入下半场了。以往那种单纯依靠增程式技术等优势“一招鲜吃遍天”的玩法,已经不再足够为车企支撑起光明的未来。换句话说,从今年4季度开始,理想再想依靠增程式+冰箱彩电大躺椅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从各网络平台上用户们热情发表的试驾视频、以及其下成千上万的回复来看,在这竞争更加激烈的下半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从拼配置、价格进入到拼智能化刚需和整体体验的新阶段。

必须提醒的是,理想过去引以为傲的增程式混动技术,含金量已经不足,仅凭这“一招”,已经不能再为理想构筑足够宽阔的技术护城河。在已经拉开帷幕的智能化新时代,理想汽车想要再造爆品,唯有在智能驾驶上多下功夫,方能在未来市场立足。就在市场热烈讨论问界M7双节期间优异表现的同时,各厂商的智能驾驶技术“大战”还在激烈上演。这边厢,搭载华为ADS 2.0高阶智驾系统的问界车型的城区NCA已经落地北京、深圳、上海、广州、重庆和杭州等地,年底前计划将落地城市扩大至45城。而在另一边,小鹏汽车XNGP高阶智驾系统的城市NGP目前已经支持上海、深圳、广州、佛山、北京等5座城市,年底前将支持市扩大至50座,2024年扩大至200城。

在同行车企们纷纷布局智能驾驶这个未来赛道、力图获取更大竞争优势的当下,理想千万不能继续沉迷在月销量创新高的业绩中。新能源的下半场,智能驾驶才是决胜关键。理想不能让智能驾驶这个关键环节,成为自身的软肋。

       原文标题 : 智能驾驶,理想汽车有点拉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