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以新能源之名,新老势力车企面临各自的劫数!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9-14 10:16:08
热度:

以新能源之名,新老势力车企面临各自的劫数!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84.3万辆和8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市场占有率达到32.8%。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84.3万辆和8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市场占有率达到32.8%。7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5万辆和78万辆,产量环比增长2.8%、销量环比下降3.2%,同比分别增长30.6%和31.6%,市场占有率为32.7%。

8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还有市场占有率都实现了增长。这说明了一个情况,在2022年高基数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依然能保持增长很难得。而8月销量相比较7月销量增长8%,也说明了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变缓,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瓶颈期。

就是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了增长瓶颈期,才使得新老势力汽车品牌陷入了发展困局。

合资车企首当其冲

传统汽车品牌转型新能源不利由来已久,已经成为汽车互联网江湖的经典老梗,时不时就要拿出来被“鞭尸”,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大佬们特别喜欢干这种事。

蔚来李斌曾公开diss燃油车:“除了闻汽油味就只能听个响”!余承东说:“这个时代再买燃油车,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一样!”李想作为“微博之王”,怼天怼地怼一切,燃油车已经早已不在他的攻击范围之内。就连“想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沈晖曾在两年前曾经发声“传统油车回不去了”,对燃油车极尽嘲讽之能事。

传统汽车品牌转型不力的典型代表就是合资品牌。自从2018年开始,中国从销量快速增长进入销量存量竞争的阶段,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合资品牌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有两家合资公司的品牌,全面推出了姊妹车型。

或许是因为合资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用力过猛,导致其新能源转型动力不足,以至于现在无力追赶。据乘联新数据显示,6月份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8.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只有3.7%,这样的表现确实让合资品牌欲哭无泪。

现在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比亚迪、埃安、蔚小理等新势力已经成气候,对于合资品牌来说,转型难度已经加大。所以,我们看到了大众和小鹏合作,奥迪和上汽加快电动车型开发,捷达和零跑正在商讨合作,丰田和比亚迪已经合作。合资品牌一系列的动作已经说明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增长瓶颈期,合资品牌原来还幻想着后发而至,就像杨洪海说的那样“你先烧死了,我后面再等着进来抢市场也可以”,这类观点已经破灭。

合资品牌希望用一种更快捷、更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追赶。从战术层面来说,合资品牌的这种做法是破解当下市场困局的最优解。但是从战略层面来说,你要合作的对象就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怎么把最先进、最好用的技术拿出来呢?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合资品牌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竞争对手用着最好的技术向前狂奔,自己只能拿着二流甚至三流的技术来保持追赶队形,这就是合资品牌现下最大的困局。

各自有各自的烦恼

而新势力的困局则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如何开拓海外市场,比如迅速扩大产销规模,比如控制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比如怎样才能像牲口那样活下去。各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情况不一样,面临的困局也不尽相同。

这些困局,有些是幸福的烦恼,有些则是致命伤,而有些是生死存亡。

开拓海外市场,是所有新能源造车品牌的目标。这一点,从前不久的慕尼黑车展上就能看得出来。本届车展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慕尼黑车展上亮相的中国车企,包括比亚迪、阿维塔、东风风行、合众、零跑、赛力斯、小鹏、名爵等,供应链企业更是多达几十家,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地平线等多家头部企业。

比亚迪是其中最积极的。今年1-8月份,比亚迪海外总销售超过了11.74万辆新能源汽车,已经远远超过了2022年全年5.59万辆的海外销量成绩。比亚迪如此积极,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未来的目标是丰田、大众这样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车企巨头,销量规模自然也会与之看齐,甚至是超越。这就要求比亚迪必须要趁着上升期,快速拓展海外市场。

而其它新能源汽车品牌虽然没有比亚迪如此迫切的任务目标,但是国内市场竞争态势如此激烈,价格战从年头估计要打到年尾,内卷压力实在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在海外市场蹚出一条路来,也不失为一个破局新思路。当然,对于这些非头部的车企品牌来说,它们出海的更大意义在于打出知名度,对于获取销量并不是非常急切。

但是在如何扩大产销规模、提升盈利能力、扭转亏损情况的问题上,造车新势力和非头部的造车新能源品牌就很迫切了。我们看蔚来、小鹏、赛力斯三家品牌的半年报,蔚来营收194.48亿,同比减少了3.73%,小鹏汽车营收91亿,同比减少了38.89%,赛力斯营收110亿,同比减少了11.14%。

净利润方面,而赛力斯、蔚来、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则是继续亏损,具体数字分别为13.44亿元、107.95亿元、51.4亿元、22.76亿元。蔚来和小鹏汽车的净亏损分别同比扩大137.78%和16.82%。目前,理想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其他同行们的压力变得更大。

威马则是特殊的那一个。曾经和蔚小理齐名,如今却一地鸡毛。9月10日,威马借壳上市计划终止,这也意味着威马410亿元的投资终归逃不过打水漂的厄运。

以上所提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困局,虽然轻重缓急各不相同,但都是在中国车市进入增长瓶颈期所触发的。

百姓评车

市场是公平的。合资品牌当年享多大的乐,今天就要受多大的罪。中国品牌受过的委屈,如今终于扬眉吐气。但对合资品牌,这说不上彻底失败,对中国品牌,革命还未成功。

越是在车市处于这种增长瓶颈期,变化更是瞬息万变,一个细节或许就能决定一个品牌的生死。总的来说,新能源大局已定,至于说哪个品牌谁哭谁笑,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以新能源之名,新老势力车企面临各自的劫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