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小鹏汽车在滴滴上眺望远方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9-08 10:16:28
热度:

小鹏汽车在滴滴上眺望远方监制|何玺 排版|叶媛小鹏汽车越来越有看头了。前不久,小鹏汽车宣布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将采用股票增发形式,收购滴滴旗下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预计到2024

监制|何玺 排版|叶媛

小鹏汽车越来越有看头了。

前不久,小鹏汽车宣布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将采用股票增发形式,收购滴滴旗下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

预计到2024年,小鹏汽车将依托这次收购的技术和资产,向市场推出具备全自动驾驶功能的A级车型“Mona”。

01

小鹏宣布收购滴滴造车项目

小鹏汽车此次与滴滴的战略合作并非没有预兆。笔者留意到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小鹏方面就已经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由CEO何小鹏亲自宣布要在最主流的A级市场上,推出自家的“全自动驾驶”车型。如今协议公布后市场才意识到,小鹏心目中的新车型就是指Mona,而新车的技术和生产线等资源,则来自于战略合作方滴滴。在为本次协议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小鹏方面对新车型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Mona预计将于2024 年上市,其市场定位是同时面向C端的普通消费者,以及B端的网约车队等运营主体。

Mona车型的售价被定在15万元左右,是一款纯电驱动的A级车。同时,Mona将搭载小鹏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以普惠的价格,成为小鹏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向市场全面推广的重要载体。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宣布,距离小鹏7月26日与大众汽车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才刚刚过去了一个月时间。短时间内密集的大动作显示,小鹏已经不再满足于现有的产品矩阵和市场份额,而是开始谋求通过跨品牌、甚至跨业态的合作来实现快速的规模扩张。

双方的合作要点颇多。首先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小鹏收购的滴滴造车项目,实际就是滴滴从2年前起就在紧锣密鼓独立开发的定制车 D2。从滴滴内部的产品沿革时间线来看,D2是滴滴上一款合作开发车型D1的后继者。而刚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则说明,滴滴在造车方面已经不再谋求独立开发,而是转而通过与小鹏这样的新势力造车强者合作,来实现既减少重资产比例,又提升销售额和效率的目标。而在合作形式上,小鹏这次收购并没有采用现金支付,而是以两阶段的增发股份来与滴滴方面进行资源置换。

第一阶段,小鹏在交易达成的当天,即向滴滴增发了 5800 余万 A 类普通股,总价值为 37.24 亿港元(约 34.62 亿元人民币)。小鹏在合作的第二阶段,还拟向滴滴增发3296万股。其中根据双约定,当收购项目在规定期限达到 SOP(小批量生产阶段)里程碑时,则鹏需向滴滴方发行 463 万股;当新车交付达到 18 万台时,小鹏最多需向滴滴方发行约 1405.46 万股;而当新车交付累计达到36万台时,小鹏最多需再向卖方发行约 1427.65 万股。简言之,小鹏和滴滴的合作,本质上是以增发股份为对价的,两年内新车交付量下限为10万台、上限为36 万台的年销量对赌协议。

02

滴滴为什么要卖掉造车项目?

从行业角度来看,本次合作也是滴滴将研发和造车资产向小鹏转移的过程。作为一家以互联网出行为主营业务的滴滴方,其实在造车这件事上早有参与。时间回溯到2018年,当滴滴联合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成立“洪流联盟”时,就已经为参与造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到2020年,滴滴与比亚迪设立了合资公司,致力于网约车的设计与研发,并在当年底推出了首款网约车D1,由比亚迪负责代工,而滴滴方面则负责从座椅到车联网架构在内的整套设计和工程体系。尽管滴滴方面对D1的开发倾注了很多资源,但其销量并不理想,其交付量在2021达到大约1万台的顶峰后,到2022年就迅速滑落至区区994台,连千台门槛都没过。

大约在同期,滴滴还曾经尝试与理想汽车合作推出电动MPV,只是后来由于双方对市场前景的看法不同,该车型的量产计划还是被搁置。但滴滴方面始终没有放弃造车之梦,从2020年至今,公司不但组建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甚至还将其升级为独立团队,并在北京、上海以及美国加州等地获得路测资格。到今年4月13日,滴滴公开表示了自身对实现自动驾驶车辆普及化的雄心,还表示将积极推动L4级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生产。然而在从2021年至今,各大专业汽车厂商纷纷布局新能源市场的大潮下,滴滴作为一个非主机厂商,始终无法拿出具备组竞争力的产品,去与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哪吒等主流品牌相抗衡,无论在销量还是口碑上,均无法在新能源时代的汽车市场上站住脚跟。

在D1被残酷的市场现状冲击下推出竞争后,滴滴将大部分的造车团队和资源,都集中在了新成立的“达芬奇”项目名下。这个项目囊括了滴滴在车型平台、座舱、以及智能驾驶系统方面的研发资产,运行目标直指推出D1的下一代车型、更加智能化的D2。然而此时的滴滴,已经在高投入和高成本的消耗下,难以为独立造车的目标提供足够支撑了---尽管滴滴出行在2021年一季度实现了高达55亿元的季度盈利,但随即又在当年7月遭遇“安全事件”,APP被下架,以至于公司业务全线遇困。

回顾2018年至2020年期间,滴滴的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其中国内出行业务占比超过90%,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97亿元和106亿元。到2022年,滴滴虽然采取了多种手段实现降本增效,但当年营业收入还是只达到1408亿元,同比下降19%,净亏损更是达238亿元。至此,滴滴在从2012年成立以来的十年间,累计亏损超过了千亿元。

在整体缺乏明显赢利点的情况下,滴滴事实上已无力向耗资巨大的新能源造车领域进行持续投资,乃至于面临被新能源造车赛道淘汰的危险了。因此,滴滴这次果断放弃了独立造车的执念,改为以技术和研发资源交换股价,将耗资巨大的造车体系置换给老牌造车大厂小鹏。此举,一方面让滴滴能够在战略合作协议的支撑下,保持在新能源造车领域里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又可让滴滴籍此放下造车体系的重资产负担,并发挥自身的营销优势,通过合作协议确认的新车渠道营销权,来取得盈利分配权,可谓是明智的决策。

03

小鹏汽车眺望远方

而对于小鹏汽车来说,这次合作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同样获益满满。首先从产品角度来看,目前小鹏旗下的主流车型,不是P5这样的纯电家庭轿车,就是G9这样的大尺寸SUV,均为档次相对较高的、至少在准B级以上的车型,售价一般在15万元以上、甚至上探30万元水平。这样的产品矩阵结构,让小鹏品牌获得了偏向中高端的市场定位,但也限制了其市场规模。为了尽快摆脱品牌当前在“蔚小理”中销量经常落后、月交付量徘徊在万台甚至以下的状况,品牌必须快速寻求产品矩阵的扩容,以增加自身的用户面,实现销量提升。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滴滴在过去一两年中已经搭好了体系、完善了基本车型架构的Mona,也就成为了小鹏汽车倾心相顾的目标---根据车联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上,定价在10至15万元区段的A级轿车,已经占据了汽车市场年度总销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主流销量王。而Mona恰恰是一款定位为A级轿车、并且售价在15万元水平的车型。预计,以Mona完成度相当高的技术架构,加上小鹏品牌的加持,在2024年推出市场后取得大卖并非难事。再考虑到,滴滴在这次战略合作协议中还承诺,将通过自身在长期网约车运营中积累起来的销售渠道,积极向B端和C端用户群体推荐新车,Mona的销售前景确实值得看好。总之在这次战略合作当中,滴滴获得了减轻资产负担和保持在造车领域影响力的好处,而小鹏则获得了产品矩阵的扩充和市场覆盖面的有效延展,实属双赢。

当然在笔者看来,小鹏这次做出收购滴滴造车项目的决策,并不只是着眼于车型扩充和市场销量。其更深远的目标,还是放在了自身驾驶智能化技术的加速推广上。众所周知,小鹏品牌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将智能化作为品牌及产品的主打卖点与核心竞争力。回顾过去,小鹏也是行业内最早布局智能驾驶全栈自研的车企之一。通过不断的投入和积累,小鹏到2023年初,已经把智能化的辅助驾驶系统,迭代到了XPliot,实现了对高速NGP、停车场记忆泊车等功能的支持。

到2023年4月份,小鹏宣布全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XNGP(Xiaopeng Navigation Guided Pilo, 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正式上线。下一步,当XNGP实现完全形态后,小鹏的只能驾驶系统将不依赖高精地图,在全国各个城市都能无缝连接高速、城市、地下停车场等各种场景,实现从起点停车位到终点停车位全程无断点的辅助驾驶体验。在小鹏看来,XNGP就是实现无人驾驶前,辅助驾驶的终极产品形态。为了尽快将自家具备 优势的智能驾驶技术在市场上推广开去,小鹏急需一款受众面广、销量庞大的主流车型来作为载体。

而Mona这款定价在15万元的A级车型,恰好为小鹏提供了普惠化推广智能驾驶技术的最佳平台。从硬件层面上看,Mona是一款完成度非常高、准量产的 A 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车型,而且还通过战略合作协议,为小鹏带来了相关的研发设备等资产,和一些核心团队成员,为下一步运营做好了充分准备;而从系统层面看,Mona在滴滴的合作支撑下,将迅速进入网约车市场,给公司带来大量的架构复杂、而且实际运行的数据,为小鹏更深入地智能化驾驶技术研发提供坚实基础。显然,无论从市场还是从技术角度来看,Mona都是小鹏不错的选择。而小鹏也将借助与滴滴的这次战略合作,实现规模扩张、技术迭代,继而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原文标题 : 小鹏汽车在滴滴上眺望远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