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能学特斯拉降价,中国车企为啥难学给员工涨薪?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7-27 10:17:43
热度:

能学特斯拉降价,中国车企为啥难学给员工涨薪?最近,特斯拉充满了争议。这次的争议不再是降价,而是给上海工厂的员工涨薪。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企业收益好,给员工涨薪,再正常不过的一

最近,特斯拉充满了争议。

这次的争议不再是降价,而是给上海工厂的员工涨薪。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企业收益好,给员工涨薪,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但这一举措,被外界说成了“恶意涨薪”等等,在这就不过多评判特斯拉的行为和外界的声音谁对谁错。

而这背后我们更值得关注的事情,是特斯拉在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两款车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几乎已经来到了全球最低价的同时,还能有给员工涨薪的这一操作。然后马斯克最近还说了,特斯拉的电动车还要降价,因为经济市场现在还处于“动荡时期”。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国产新能源车的企业也有很多,销量好的也有很多,但从未见过有任何一家国产品牌如此降价(先不奢求涨薪了)让更多消费者能用低价格去购车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一下。

为什么降价涨薪的,只有特斯拉?

特斯拉模式,国内真没人能学

特斯拉在经过多次全球范围内的价格调整之后,导致它的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达到了三年来的最低水平。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2023财年第二季度的整体毛利率只有18.19%,其中汽车业务毛利率更是低至17.52%。

这和去年同期的25.4%和21.4%相比,分别下降了7.21个和3.88个百分点。而在2020年,特斯拉的整体毛利率还高达28.8%,汽车业务毛利率是24.1%。

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长期以来都保持着平均20%左右的单车毛利率,对同行业内的其他品牌形成了碾压的利润优势。同时,不断压低的售价还能保持极高的单车毛利率,这就是特斯拉品牌的优势。

单车20%以上的毛利率,什么概念?

这个单车利润率,已经超过了保时捷的16.7%,和法拉利的18%。2022年特斯拉单辆汽车成本为3.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72万元),全年单车毛利率最高为28.5%。而同期,比亚迪全年单车毛利率约为20%,新势力三家则均都没有超过20%。

而拥有行业定价权的特斯拉,在价格战中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特斯拉的降价能带来的销量刺激,可以延续很久,最典型的例子是从今年年初降价的Model 3,到现在第三个季度,也仍然能获得不错的销量;另外,Model Y在降价之后拿到了6月单月的销量冠军,而且全球销量也超过了丰田卡罗拉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另外,从特斯拉最新的二季度的全球销量情况来看,整体销量高达46.61万辆车,同比增长83%,环比增长10.2%,继续创下销量新纪录,超出市场预期。

显然,特斯拉对产品的降价准确的找到了消费者的痛点。降价的确会让销量更好,而且特斯拉的汽车业务在二季度还有17.52%的毛利率;而且,二季度内其总营收约为249亿美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约为27亿美元,依旧是在赚钱的。

也不用过多剖析特斯拉了,优势来自于它的全球化发展模式、营销模式等。而目前的中国汽车品牌,还陷入在彼此之间的内卷、斤斤计较当中;想要突围唯有出海这一条路,在国内互卷,根本赚不到钱。

国内互卷,谁都无法做大?

谁能先去海外赚钱,这是国产新能源品牌们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实现的,第一国内市场的互卷谁都无法真正赚到钱,永远都会有扰乱市场而降价的企业出现;第二是国内市场的体量有限,即便是汽车消费大国,但需求也有被满足的那天;第三是海外市场的利润也很丰厚。

先列出上半年国产品牌各自的销量,比亚迪125.45万辆;长安汽车121.5(中国系品牌占102.05)万辆;吉利汽车69.4万辆。

再看一下以上几个头部车企年度目标的完成度,比亚迪的全年300万辆目标,已经完成41.6%,完成年度目标问题不大;长安汽车年度目标280万辆,目前已经完成43%;吉利汽车年度目标165万辆,目前已经完成41%。

在上半年内,它们抗住了降价潮、燃油车清库所带来的压力,而且各自的年度目标完成率,在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已经算是较高的存在了。随着购车需求在上半年释放过后,下半年的销售压力会变得更大。以上的国产品牌们,下半年内的新车计划和出口业务的增长,或许都会更好的助力它们完成定下的年度目标。

预期虽然是好的,但压力还是存在的。接下来,尤其是在10-20万、20-30万、甚至30-50万或更高的消费区间内,下半年的汽车消费市场很可能会变的有些“拥挤”。根据数据调查,目前国内市场燃油车在潜在购车人群中,仍然占有较高的占比,接近60%左右;同时,有58%对价格敏感的用户群体,购车预算集中在11-20万元之间。

目前的市场状态,是有实力(换购或者增购)的用户仍然还会选择燃油车,来体验一次“消费升级”的体验;现阶段,国产新能源确实已经把传统的合资品牌打的措不及防,但它们取代的是相对较低的售价区间内的产品,而且都开始扎堆在这个低售价市场内;高价格市场,仍然是被传统豪华品牌占据着的。

如果不走出中国市场,我们现在看到的众多国产新能源品牌,最后的解决就会像现在的合资品牌一样“难受”,都在抢低价格市场的销量,但有的企业确实是无法跟上主流品牌们低价格的操作,无非是坚持售价但销量低、降价销售亏本卖车。

所以说,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品牌中还缺少一个能像特斯拉一样,在全球覆盖多个国家(市场)能在海外市场赚钱并且能搅动当地市场,并且在某个价位拥有定价权的品牌。如果部分中国品牌,像比亚迪、长安、吉利这种大厂,出海成功的话,将会很大程度上分担一些国内市场的压力。

要知道,现在国内很多品牌的车,已经做到油电同价了。比如国产品牌燃油紧凑级SUV落地一般也得12万左右了,而现在埃安有的产品落地也差不多这个价格。但在欧洲市场,像比亚迪元Plus,国内市场能卖14万人民币,在欧洲市场的售价折合人民币约为20万元左右;还有上汽名爵的纯电产品,在英国的售价折合人民币约为51.2万-60.5万元。

可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始发力海外市场,只是部分品牌零散的单一或几款车型在海外售卖,而且还没有形成规模。停止内卷,打开海外市场才是国产品牌们当下最应该做的。

作者丨路咖汽车

       原文标题 : 能学特斯拉降价,中国车企为啥难学给员工涨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