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中国汽车,未到久安时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4-27 11:15:45
热度:

中国汽车,未到久安时导语Introduction汽车产业的向上发展堪比“马拉松”,谋求发展唯有坚持长期主义,切忌心浮气躁。作者丨曹佳东责编丨李思佳编辑丨靳鹏辉“中国汽车正在引领世界

导语

Introduction

汽车产业的向上发展堪比“马拉松”,谋求发展唯有坚持长期主义,切忌心浮气躁。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靳鹏辉

“中国汽车正在引领世界”、“电动化让自主品牌有了击溃合资车企的资本”……也不知从何时起,这些言辞就成了当前最符合时代背景的标语。

从去年的市场风向标愈发倒向中国,到此次上海车展强势吸收着全行业的目光,层层赞美下,随着比亚迪、吉利等企业一跃站上了与世界掰一掰手腕的巅峰舞台,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事关“中华之崛起”的故事现已在汽车产业内建起了发展丰碑。

我们从不否认,因电动化转型,抢占先机的中国车企现已操起了行业革命的快刀,因技术红利的爆发,得到智能化发展赋能的本土品牌,一个个都有了一大批的拥趸。民族之光比亚迪,头部新势力“蔚小理”皆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可事实上,当中国汽车在历练伟大的同时,未来的走向真的那般丝滑吗?别忘了,官宣退场的自游家,陷入停摆的威马、雷丁和恒大汽车,仍再以自己的悲情,提醒着整个行业:高兴之余,还需低头看看自己脚下的路,是否有所踩空。

一如,在即将落下帷幕的上海车展上,我们看到了仰望展台的人声鼎沸,看到了头部新能源企业集体惊掉了老外的“下巴”,相反,也遇见了创维、大运、远航等一票中国品牌并不明朗的脸色。

对于这些,有人会认为,这不过是时代造就的参差。在电气化进程中,总会产生些许插曲嘛。然而,我始终认为,中国汽车要全面实现,并不会因为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活得精彩而达成。当车市话语权被少数强者掌握,何时消除那些藏在暗处的糟粕,才是评价中国汽车产业是否真正腾飞的关键。

无法隐藏的忧患

翻开2022年的成绩单,再结合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场表现来看,中国品牌对车市的高速渗透,清晰可见。疯狂的比亚迪带领长安和奇瑞等一举将市占比提升到了50%以上,造车新势力们也声势浩荡地将自己送入舆论场的正中心,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各大品牌的增势并非统一的。

有人嚣张地站在行业前进的最上游,就有人在两极分化中被市场反复鞭打。

数据的确在告诉我们,销量前十中增速迅猛的均为中国品牌。一骑绝尘的比亚迪之后,奇瑞与MG也表现出了一脸凶相。前三个月的累计销量,三者分别同比上涨了80.7%、80.5%和57.6%。对待出口业务,由这三个品牌构成的铁三角,同样是那般令人刮目相看。

那症结究竟在哪儿呢?

仔细看一下报表,在这些催人奋进的高光下,不难发现,一季度销量超过5万辆的自主品牌中,同比下降的就有吉利、哈弗、传祺、五菱、红旗和欧尚,囊括了从民企到央企出身各个类型的品牌。到了新能源阵营,与销量大增的埃安相对的,亦是销量不达预期的欧拉、小鹏、零跑等同类企业。

也就是说,当所有人都在车市欢腾下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中国车市要变天了,传统合资品牌即将被市场驱逐”,发生在自主品牌内部的销量此消彼长,也时刻在戳着我们的背脊说到:未来未至,还需冷静、再冷静一点。

还记得,蔚来李斌在不久前的媒体沟通会上的自嘲吗?

“如果接下来每个月销量还是1万辆,自己就得和秦力洪找工作去了。”这句玩笑有着李斌坚信“蔚来接下来的发展不会令人失望”的决心,却也真实透露了新势力企业自身、乃至存在于整个中国车市中的一些暗病。

“蔚一万”是紧箍在蔚来头顶上的魔咒,又何尝不是除去那几个“顶流”之外,大部分中国车企所面临的问题。

眼下,因比亚迪分外惹眼的表现、和各级细分市场涌现出的活力,让我们相信了中国力量的可怕,是可以撼动过去近30年所建起的产业格局。从合资品牌纷纷被电动化背刺中,看到了自主品牌可以弯道超车的希望。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能否乘着时代的东风,让所有相关企业站上世界竞技场”并不是一个有着肯定答复的课题。

中国汽车究竟在全球市场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电动化转型为背景,中国企业的确为海外汽车巨头做出了表率。只是,当滋长于每一家企业内部的隐患一天没被市场整体向上的趋势消除,包括顶流在内的自主车企未将旗下业务完成一致对外的整合,有些话还是不宜说得太满。

中国汽车要在世界立足,不能只靠比亚迪、吉利等少数几家大势企业。而后者要完成对产业格局的重建,亦需完成对欧美日市场的大范围渗透。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出错”对于各个自主车企来说,执行起来本就很难,那在高唱赞歌的舆论氛围下,时刻保持自省更不见得是一件易事。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