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频频上热搜的小米造车,到底成色几何?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2-27 11:13:50
热度:

频频上热搜的小米造车,到底成色几何?自从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以来,已经过去了23个月。在即将两年的时间里,雷军的关于小米的每一次发言,小米汽车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成为热搜。

自从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以来,已经过去了23个月。

在即将两年的时间里,雷军的关于小米的每一次发言,小米汽车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成为热搜。像雷军说“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雷军还说“小米造车是被逼出来的决定”,还比如小米汽车设计文件外泄,营销负责人周钘离职,每一次都能成为热搜,市场关注度极高。

按照计划,小米汽车量产要到2024年。按照新势力的经验来看,从量产到正式交付还需要一段时间。

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ES8于2017年底首发,2018年6月实现交付;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于2018年1月全球首发,同年12月启动交付;理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理想ONE于2018年10月正式亮相,次年12月开始实现交付,这几家的交付时间最快也要6个月,慢则要一年。

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更为严重。开年就迎来了特斯拉的降价暴击,新势力品牌们和合资品牌电动车被迫降价,电池原材料的价格也开始下滑,再加上自主车企的新能源战略也到了落地的阶段,各家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多款车型接连推出,市场竞争程度已然达到了全新高度。

现在距离小米汽车正式交付还要一年半的时间,其中的变数实在难以预测,如果遇上类似于芯片、电池原材料涨价等黑天鹅事件,这个时间节点还要继续延后。

小米造车目前的进展速度实在称不上快。

雷军在2021年发布会上的豪情壮志,在不可预估的风险面前,似乎在慢慢消散。

难题接连不断!

造车和造手机不一样。供应端要准备更大的资金投入、完成更复杂的生产流程,需求端则对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会有更严苛的要求。

因此,小米在造车这件事已经耕耘两年了,至今仍然面对很多的问题。

首先是生产资质的问题。

2022年4月小米在北京的工厂开工,至今已有10个月的时间,但其生产资质的问题却成了重要的问题。2023年1月份,社交媒体有人爆料称小米汽车的生产资质没有皮下俩,被列入到资本无序扩张。小米辟谣说“该消息不实,不存在品牌需要批准的说法,此外小米汽车进展顺利。”

之后,又有消息称小米汽车承接了宝沃汽车的生产资质,小米方面表示“不予置评”。有小米汽车员工对媒体爆料说“小米汽车按计划推进,对生产资质则并不清楚细节。”

生产资质这么重要的问题,小米汽车并没有给到一个明确的答复。这说明一个事实,生产资质的问题确实存在,而小米目前确实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是资金支持问题。

此前雷军在2021年造车发布会上曾表示,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金。当时雷军是有底气的,因为小米在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459亿元,净利润130亿元。

小米集团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2022年Q3季度,小米总营收704.7亿元,同比下滑9.7%,净亏损(期间亏损)14.74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7.88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现金流量净额为-85.02亿元,而2019-2021年同期分别为139.08亿元、83.51亿元和-19.46亿元,下滑迹象非常明显。此外,小米现金储备规模也在202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2020年-2021年总现金分别为1080亿、1044亿,2022年前三季度大幅下滑到882.41亿。

从数据看,小米各项指标都呈现下滑趋势。相对应的是,小米造车在未来能否顺利达到预期,引发了外界猜疑。

三是人才的问题。

2023年2月9日举办的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表示,2022年小米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在初创阶段投入达到其他汽车厂商3倍以上,且各团队推进效果均比想象中好。

话音未落。2月23日,小米汽车营销负责人周钘离职,其在小米的任职经历只有短暂的七个月。周钘曾任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一直负责营销工作,于2022年8月加盟小米造车,担任营销方面负责人,并直接向雷军汇报工作,这样的权限甚至绕过了小米汽车副总裁于立国。

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干了7个月就突然离职。虽然外界无从得知其离职的真正原因,但这也显露出一个信号——在传统汽车营销人眼里,小米汽车的前景并不被看好。

营销层面尚且如此,其他技术研发层面、品牌建设层面、供应链层面究竟是什么情况,外界不得而知。

车还能发烧吗?

当年小米手机能够脱颖而出,主打的标签就是性价比,一句“为发烧而生”感动了无数人。

那小米造车还能发烧吗?目前看来,发烧是不可能了。搞不好,还得降烧。

2021年小米刚开始宣布造车的时候,根据网友的投票,雷军表示小米的第一辆车定价在10~30万之间,被网友称为这是“要将发烧进行到底的节奏”。

前段时间有消息称,小米首款车型或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摩德纳),售价将定位26万~30万之间,另一个版本或在35万以上——这似乎有违广大网友的热情期盼。

现在看来,小米新车定价多少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必须能够脱颖而出。

据了解,小米汽车在26万~30万价格区间里,有比亚迪汉、蔚来ET5、极氪001、小鹏P7等一系列竞品,且每一款车型都很能打。其中,比亚迪汉2022年月销量在两万辆以上,小鹏P7、极氪001全年销量也超5万辆。

从价格维度来看,几乎所有的价格赛道里,都站满了选手。无论是小米想切入哪一个赛道,它都要面临激烈的竞争。而最关键的是,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增长已经开始放缓,2023年渗透率超过30%。

留给小米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十分有限。

小米汽车要想一鸣惊人,需要在产品层面有更强大的创新。雷军曾表示:“小米的第一辆车一定会代表上市时间点的尖端技术和尖端水平。”

爆料出来的网络信息显示,小米新车采用的电池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和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智能驾驶方面采用的是大陆的5R1V(5个毫米波雷达、1个摄像头)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芯片采用的是英伟达Orin X芯片,算法采用的则是小米自研技术。

从上述内容来看,小米除了算法之外,硬件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自研算法或许就是雷军所提到的“尖端技术和尖端水平”,具体有多高端,只能等到市场验证。

百姓评车

和2021年相比,现在小米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竞争激烈程度已经提升了好几个量级,内卷更加严重,而且黑天鹅事件频发,市场需求减少,供应链更加多变,市场变得更加不稳定。

这不仅意味着小米汽车要打造更具差异化的产品,还要跑得足够快,甚至还需要补强垂直整合能力(像比亚迪那样),这对小米造车来说任重而道远。

2024年即将到来,小米准备好了吗?

       原文标题 : 频频上热搜的小米造车,到底成色几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