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防内鬼”成了小米造车的第一个难题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2-06 18:12:22
热度:

“防内鬼”成了小米造车的第一个难题看新款汽车曝光,大概是车圈小伙伴最快乐的事了,说明厂商又有更新迭代的动作,也可以围绕新车展开猜想以及激烈的讨论。而汽车厂商对于新车外观、伪装路试车

看新款汽车曝光,大概是车圈小伙伴最快乐的事了,说明厂商又有更新迭代的动作,也可以围绕新车展开猜想以及激烈的讨论。而汽车厂商对于新车外观、伪装路试车等图片泄露也比较宽容,因为这能够激起网友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热度。一些跨界加入造车的公司,大概也深知“神秘新车”曝光带来的效果,针对各种爆料以及实车谍照采取的态度也是比较开放的。

但也有跨界而来的“汽车厂商”打破了这一份“宁静”,开创了泄露曝光罚款的先河。近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发文称,小米汽车合作方北京某模塑公司因对其下游供应链管理不善,泄露了前后保险杠的早期设计稿。根据公司内部的《保密协议》,小米集团对这家公司进行了严肃处理,要求其升级保密措施,并罚款100万元。

image.png

(图片来自微博)

据小雷所知,小米算是汽车圈中第一家针对汽车外观泄露罚款的企业,并且采取了与手机外观泄露相同的处罚措施,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对此表示零容忍,这也成为了小米汽车历史上的“第一桶金”,汽车还没开卖就先赚个100万。

当然了,此次泄露事件跟其它实车谍照曝光性质不一样。路试车谍照一般是由路人或者媒体等拍摄,他们并没有跟车企签署过保密协议,而且路试车一般有大量伪装贴纸,即便是被拍到了也不至于被“看光”。而供应商与车企合作时,必然要签订保密协议,以确保自己定制的设计、零部件不会流出,一旦不小心泄密,那么就要背负相当大的责任了。

说明一下,小米此次针对的是小米汽车前后保险杠3D渲染图的曝光,并不是在互联网广泛流传的整体外观效果图。这就意味着,小米汽车前后保险杠的曝光图属实,而且官方后续很有可能会对设计进行调整。距离小米汽车发布大概还有一年的事件,进度还是能赶上的。

有人认为这是小米“自导自演”的宣传做法,小雷不敢苟同。新品泄密虽然能博取热度,但对于厂商也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

泄密事件频发,小米的保密形同虚设?

因为各种外观泄漏以及开箱视频提前偷跑等原因,小米已经收到过不少个“100万”了,主要集中在手机行业中,其它厂商却很少发生这样严重的泄密事件,小米的信息保密因此也被网友调侃“堵不住的水管”。

不过小米把智能手机的保密标准直接套用到汽车上,小雷认为不太妥当,手机跟汽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产品,100万对于汽车供应商而言恐怕没什么“威慑力”,汽车圈动不动就是几个亿的流水,雷老板还得再狠点啊。

小米汽车.jpg

(图片来自雷科技)

小米本身是做智能手机起家的,初入造车行业应该也没有太多经验,手机和汽车的研发过程与思路都不尽相同,尽管都是制造,但造手机的经验不能完全套到汽车上。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手机与汽车的诞生过程,一台手机的诞生要经过产品立项、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项目管理、质量监督,而且手机算是集成度远高于汽车的精密仪器,内部线路复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大量工程师参与。

旗舰手机是商业秘密最多的地方,厂商往往会采用最高规格的零部件供应、独立的工业/结构设计,以及通过与供应商紧密合作,花大成本定制的元器件。这些都是一款产品含金量最高的部分,也是厂商最敏感、最不愿意让外人看到的东西。

637.jpg

(图片来自小米)

大家也可以从厂商的宣传动作上看到,一般只有次旗舰或者定位更低才会毫不吝啬地把所有配置都提早预热,而高端旗舰的预热反而是十分十分玄学且有格调的海报,这就是因为高端产品的含金量太高,不可以提早透露给对手知道,次旗舰或其它产品就是把供应商的配置“堆”上去,不是什么秘密,顺便还能抢了“爆料人”的活。

造车需要保密的,可能只有小米

然而,汽车的诞生的过程跟手机不太一样,首先要做概念设计,包括总体布局以及外观造型两个部分,并根据市场调研得来的结果,对整车的性能与布置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逐步完善、量产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追求“性价比”。

汽车不像手机每年迭代好几款,每一款都可以在外观、内部设计上大幅改动,汽车的迭代顶多就是换换车灯样式、内饰设计,就算是新款了,或许只有技术积累达到一个层次后,才会进行一次改款。

微信图片_20230202110114.png

(图片来自路虎)

因为改款的成本太高了,大幅度改动设计方案,生产线、配套的元器件等都要重新定制并调整,考虑到售后维修服务,还需要单独预留备件,对厂商的库存也是巨大的挑战。

相比之下,手机就容易多了,即便不更换模具,也可以在原来的设计上做出新的东西,这是汽车产线无法比拟的。

所以现在的车企都尽量统一多款车型的外观以及内饰特征,美其名曰“家族化设计”,实际上只是为了一个零件能够兼容多个车型,从而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正因为新车变化不大,有的甚至好几代不改外观,内部配置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到,被曝光也就无所谓了。

微信图片_20230116120826.png

(图片来自长安深蓝)

但小米本身就自带互联网流量,还是首次踏进汽车制造行业,细微的动向都会博取到大量的关注,其中就包括众多车企,所以第一辆车的保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让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才能让别人有眼前一亮的效果。

不过在小雷看来,手机厂商这样的保密做法,不会给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以及生产模式带来太多的影响。汽车跟手机本身就不是一个概念,再加上大多数车企的生产模式已经固化,信息保密本身也做得比较成熟,而且还有大量的专利加持,少量的曝光和泄漏影响不大。反过来,小米也应该学习一下其它厂商的保密形式,尽量别让重要的信息外露给友商。

泄密:网友高兴,厂商流泪

说到底,泄密给网友就是看乐子,提前看看新品的面貌,而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巨大的损失了,因为在发布之前,新品的外观以及内部,都充满了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方面是保持神秘感,最重要还是不希望竞争对手“抄作业”。

这就好比一场考试,自己辛辛苦苦在试卷上写的答案,不小心给其它考生看到了,意味着别人就可以靠着“抄作业”缩短与自身的差距,甚至还能超越。

小米的答卷很不幸被泄漏,尽管是早期的稿子,这位“考生”很可能要再一次改稿,这是避免与同行“撞车”,也是自我保护最直接的方式。

微信图片_20230129183129.png

(图片来自@德卤爱开车)

现在行业竞争那么激烈,同类产品之间同质化很严重,如果产品提前被“偷跑”,竞争对手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策略,把尚未推出的产品“拉”下来。

小雷这里说得比较难听,现实是在疯狂内卷且难有实质性突破的行业中,厂商打造产品的首要想法还是怎么把友商“赶”下来,其次才是考虑用户的体验感,这种现状明显还会持续很久。

泄密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是一件好事,任何厂商都不希望自己的商业秘密被提前偷跑,其要面临的结果,是多少个100万都无法弥补的。我们嘴上会调侃小米的保密措施,站在用户的角度也想多关注一下新车的动向,但打心底还是希望官方能够在保密上多下功夫,切勿别在新赛道里失去了先机。

图片来自@德卤爱开车

来源:雷科技

本文图片来自:123RF 正版图库 

       原文标题 : “防内鬼”成了小米造车的第一个难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