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车企新一轮涨价,老百姓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12-12 15:12:00
热度:

车企新一轮涨价,老百姓只能被牵着鼻子走从2021年年底至今,新能源汽车即将在补贴取消、电池成本上涨两个原因之下,开始第四次涨价潮,你我买车是否会继续被牵着鼻子走?“最近确实有买车高

从2021年年底至今,新能源汽车即将在补贴取消、电池成本上涨两个原因之下,开始第四次涨价潮,你我买车是否会继续被牵着鼻子走?

“最近确实有买车高峰,但跟前几年不一样,今年的高峰是被逼出来的,买电动车的怕明年再涨价,买燃油车的是怕购置税补贴没了,现在买个汽车是真不容易,完全就是被牵着鼻子走。”汽贸园里,有一个集团的5个品牌4S店,负责人和我早年间有过不少交集,而他的这段话,正是2022年12月买车的真实写照。

贯穿整个2022年的中国汽车圈,有“涨价”“购置税”这2个关键词。购置税的话题还好,是为了刺激汽车销量大盘的基操,但涨价这件事,则是没有规律、且从2022年年初到年末一直都在发生的不规律事件。

面对涨价,普通人能知道的是,2023年起持续了14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将取消,市场要进入真正刺刀见红PK的时候,所以那些新能源汽车拿不到相关补贴,就要涨价了。涨就涨吧,别太多就好。

但普通人不知道的是,全国的4S店基本上都被车企疯狂压库,库房里停着N多待出售变现的车辆,但今年的经济环境一般,哪儿有那么多人买车。于是,在车企涨价、购置税减半可能取消的心理暗示之下,消费者不得不再被宰一刀。

本来在11月还能优惠5000元的车,在2023年1月就要涨价几千元,那12月想买车的话,价格的主导权完全就在4S店手中。赔钱赔了3年的4S店,如今看到几千块钱的差价,眼睛完全就是绿色的。

比亚迪涨价,新一轮涨价的风向标

和2021年年末的节奏一样,今年的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十分好预见,同时夹杂着两大原因,一个是补贴方面的减少,另一个是动力电池相关原材料的大幅涨价。而2022年眼前车企面临的局面,要比2021年同期更严重。既然2021年年末-2022年年初,车企们都没能抗住连续的几轮成本上涨,最后售价上涨。

那眼前的2022年年末,甚至2023年年初,这种局面大概率会重新出现。

2021年年末,汽车行业面临的局面是,进入2022年国补退坡,补贴金额最高5400元,而同时电池原料中的重要材料-工业级碳酸锂价格飞涨,从年初的10万元左右/吨,直接翻了5倍,至50万元左右/吨。

而2022年当下面临的局面是,进入2023年国补取消,那金额数字就直奔1.26万元,而工业级碳酸锂价格,进入2022年之后并没有跌下来,虽然经过了多部门、工信部的两次发展指导沟通会议,但目前其价格仍然一路飞涨,比2022年年初,又涨了10万元/吨左右。而据2022高工锂电年会上的相关消息与预测,碳酸锂的价格会有所下降,正在努力推动向20万元/吨左右发展,但向下的转折点预计最早会在2023年后半年开始出现。

综合算一笔账就是,眼前的2022年,车企因政策/原材料方面承担的成本上升,至少在1.4万元/车左右,而2021年同期,这个数字约为8000-9000元/车左右。而且,随着比亚迪这个自己有矿、自产自研自造的巨头,在中国市场第一个宣布将要对王朝/海洋网车型上调售价2000-6000元时,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想要在2023年购买新能源车的人来说,新能源车涨价这事儿几乎不可能有转机。

而这,对于所有车企来说,也直接带来了下一个新话题。自己也要调价,但调多少比较合适,如果涨幅高于比亚迪,会不会让消费者觉得不太值,而同时涨幅不高于比亚迪也是对其他车企内部的一个严峻挑战,毕竟有三电全产业链的车企几乎没有。那么,涨价高于比亚迪的车企,也还是要考虑,究竟如何调整价格才能保持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变。

目前,跟进比亚迪上调价格的车企不多,更多的车企都在推出保价计划,以谋求进一步扩大自己在2022年的销量数字,具体如下:

天际汽车,对天际ME5、天际ME7的指导价上调5000-8000元;

东风EV新能源,预计上调幅度在7000-9000元;

广汽埃安,对旗下车型将进行3000-8000元的售价上调;

那么从上述车企的表现来看,上调幅度都略高于比亚迪,基本上可以预测,后续的车企涨价也大体是这个路子,如2021年年末-2022年年初那样。如果出现调价幅度低于比亚迪的情况,那要么就是车企会根据自身发力情况,选择自己多对消费者补贴一些,通过放弃利润或者其他手段,来保证销量份额。要么就是有其他方面的思考,比如用燃油车的利润来补贴电动车,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而除了涨价的车企之外,更多车企采取的是用“保价政策,榨干最后的销量可能性”,如下:

阿维塔、长安深蓝、AITO问界、小鹏、吉利、特斯拉、岚图、欧拉等新能源汽车主流品牌,都推出了保价政策,内容大体上是,只要在2022年年内完成下单,即便是2023年才进行上牌,也同样按照2022年带有补贴的车价来成交。当然了,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会走样,因为2021年年末时所谓的很多保价,最后变成了扯皮。

而我们,还要做好另一个准备,即这种涨价可能会像2022年上半年那样,不止一次,甚至是第二次涨价潮、第三次涨价潮,因为碳酸锂的价格,不仅车企不可控,造电池的宁德时代们也不可控。

一轮轮的涨价潮里,老百姓被牵着鼻子走

原材料上涨了,车企涨价不是应该的吗?浅层看上去,逻辑好像成立,但深层来看,汽车130余年的历史里,连续几年消费者被车企牵着鼻子走,并不正常。尤其是,中国汽车市场足够的大,产业链足够成熟,同时也有少部分头部企业在之中执行了反差性的动作,能让人顿悟出新的结论。

传统汽车时代里,已经经历过多次的政策调整、资本预期调整、成本忽然上涨,甚至是芯片荒,但实际上都得到了比较快速的解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石油危机,日本品牌借此快速成为美国市场的主流,挤掉了本土美国品牌的位置。这之中,既包括对于排放的政策限制调整,也包括石油危机引发的使用成本快速上升,但凭借着环保、小排量、节油等特征,市场激荡的时间很短。即便是今年眼前的案例,全球使用成本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直接飙升,也导致了全球通货膨胀开始,不过仔细来看,目前美国的石油、车价等等都实现了比较大规模的下探,很快得到了控制。

而少部分车企,在今年在市场里做出了反差,则关于特斯拉。车企大量调整新能源价格,从2021年年末开始了第一波,在2022年春节后迎来第二波,直至3-4月还有了第三波。全年过程中,几乎所有车企都做了一个动作,涨价并维持高价,但特斯拉却玩了一手“先涨后降”。

3月,Model 3/Y的高配四驱版本,均涨价1万元,之后普通版车型涨价1.4248-2万元;

6月,Model Y的高配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涨价1.9万,价格直奔40万元的门槛;

10月,Model 3调整价格,下降1.4-1.8万元,Model Y下降2-3.7万元;

11月,特斯拉限时8000元补贴再次上线,并延续至2022年年底;

12月,其又进一步推出6000元补贴。

那么,从这个轨迹来看就能看出来,特斯拉在智能电动车领域能快速崛起,不无道理。它有着价格上的主导权,除它之外大家都在涨价,且涨价之后也并没有降下来,但特斯拉却能在行业造车成本大幅度提升时,最后把指导价先涨上去,再降下来。

而且,从财报来看,它的毛利率接近30%,是丰田1200美元/车的近8倍,一辆车能赚接近7万元人民币。

那么,之中的反差和关键问题就是,中国车企何时能具有“涨上去,还能降下来”的本事,何时特斯拉就会失去对市场的支配权,消费者买车也就不会那么严重的“被牵着鼻子走”。

目前的局面是,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很热闹,渗透率在不断冲高,越来越多的人受影响不再选择燃油车而是专注于新能源车的购买。但,在从燃油车转型新能源的过程里,多数车企当下还需要时间去具备对成本的控制能力。

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开始跟上特斯拉的脚步迭代制造工艺,去谋求成本下探了。比如一体式压铸,蔚来、小鹏、极氪等等都在涉猎,再比如能大幅度降低成本的CTC/CTP等,也预计会在2023年成为各家新车的主要配备和卖点。

但坏消息是,即便有了这些新技术,目前对于消费者的局面依然差不多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辆车轻轻撞了一下,却要10-20万元的维修费,一辆车的底盘和地面上的凸起发生磕碰,那可能需要整体更换,最后是保险公司买单,还是车企来买单,这也会是个可预见的扯皮过程。

写在最后

这几年流传着一个观点,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在进入智能化之后,已经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那如今看来,还暂且不够充分。较真的说,当前的市场局面之下,消费者买的车,更多是折衷之选,而不是全方位顺利且内心舒适的。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能不断降价的特斯拉是一款人人都适合购买的好车,它身上的问题,懂的都懂,但营造出来的市场局面就是,一个更便宜的国家大品牌摆在眼前,很难让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或者对汽车了解不多的普通人,不动心。

所以,看惯了各大车企在新能源方面的营销动作,其实你我就应该发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还远不够成熟,很多惊人的订单量、惊人的车企相关政策,都要冷静看待。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车企新一轮涨价,老百姓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