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醒醒吧!别拿“增程”当救命的解药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11-09 12:14:38
热度:

醒醒吧!别拿“增程”当救命的解药作者丨崔力文责编丨崔力文编辑丨别 致“做增程不一定能热销,关键还是谁来做、怎样去定义。”“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决定我该做什么,那就是我自己。”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做增程不一定能热销,关键还是谁来做、怎样去定义。”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决定我该做什么,那就是我自己。”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个偶然的机会,位于某短视频软件,重温了美国电影《公民凯恩》,当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令人印象深刻。

的确,起步阶段无论出于怎样的考虑,接下来要走怎样的路,最终结果又将如何,往往都是命中注定的。还是那句话,许多东西一旦主动做出选择,就开始变得无法逆转。

由此将视线继续聚焦,上述所提及的所有内容,俨然同样适用于今天文章将要出现的多家车企。

故事的起因,还要从小鹏聊起。

几天前,网络中突然出现消息称,这家新势力造车碍于最近连续的“打击”,已经开始考虑是否要涉猎增程路线。

“没办法,G9发布失败,股价跌这么多,你再牛,投资者没耐心、不认可,就是直接抛弃你,逼得小鹏直接决定要做增程,人家增程就是毛利高就是有市场,咋办嘛。”

随即,爆料人更是进一步表示,“就是已经要做了,整车研发部门已经在研究如何把新的平台做到同时推出混动纯电双车型,已经推出的车如G9,在预研改造的可行性和成本。”

而作为旁观者,突然看到这样的传闻,心中第一时间涌现出的感受便是:小鹏,真的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毕竟,早在上半年的某次行业论坛上,何小鹏就曾谈及公司在技术路线抉择上的一些思考。

“放弃了混动路线只做纯电选择非常痛苦,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化的过程中,混动是一个必然的存在,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但我们认为,在2023年、2024年之后,混动车型会逐步走向衰退,同时还会因拥有不同技术路线而带来不同的挑战,最终选择了放弃混动。”

之后8月中旬举行的补能发布会上,何小鹏身后大屏幕的PPT,更是赫然标注了“超快充+高续航+自营充电站=淘汰混动”的公式。

一举一动,无不印证这家新势力造车,准备死磕“纯电”到底的决心。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如果只是因为大环境的突变,或者一些其它的外界因素,小鹏真的开始摇摆不定,决定重新涉猎增程路线,那么无疑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病急乱投医”,甚至很有可能沦为整个行业的笑柄。

所以冷静下来思考,于情于理,还是觉得可信度不高。

最终,传闻发酵一天以后,小鹏总裁、联合创始人夏珩通过个人微博进行了辟谣,“大家想多了,确实没有的事!”至此,这个略显离奇的小插曲,算是暂且告一段落。

但反观整个小鹏,巨大的危机俨然没有结束。无论产品规划层面,还是品牌营销层面,甚至组织架构层面,一个个明晃晃的挑战仍摆在那里。

此刻,总感觉这家新势力造车的处境,像极了2019年的蔚来,渐渐走到了悬崖边,必须破而后立才能脱离危险。当然,如果试图评选“2022车圈最惨的人”,何小鹏看似渐渐成为了最应景的答案。

而将视角继续放大,试问为何当传闻出现,会有人深信不疑?

在我看来,还是因为以理想ONE、理想L9、问界M5为代表增程车型的热销,让行业重新开始审视这种曾经被冠以“落后”之名的技术路线。

尤其是进入2022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暴涨,以及供应链的各种波动,虽然纯电与增程车型面临的生存环境都不算友好。

但考虑到装车动力电池容量存在很大的差距,后者在制造端的成本优势,顺势变得更为明显,也有更多的底气与精力,放置在功能的叠加与堆砌上,单车毛利率同样足够的可观。

反馈到终端市场,往往能够感受到,售价趋同的两款产品,往往会带给人增程相较纯电车型,配置更为丰富的感觉。譬如,小鹏G9与理想L8。

换言之,如果一款纯电车型,没有明显的“标签”与“护城河”,便很容易在与同一细分区间增程车型的硬刚中落了下风。也恰恰因为如此,渐渐地后者大有一副成为部分车企销量“解药”的意味。

岚图FREE、深蓝SL03、哪吒S、零跑C11、天际ME5,增程所对应的产品阵营,还在不断扩充。

至于涉猎该技术路线的想法也很简单粗暴,既然无力与大环境所直接抗衡,不如择机选择一条“曲线救国”的路。

只不过,在此过程中,所有人搞错了一件事情,或者说整个行业都存在误解,“同时做纯电与增程,必然后者更容易被卖好。”

而之所以产生类似错觉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理想ONE、理想L9、问界M5的脱颖而出,实在太过轻松与耀眼。

可大家纷纷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上述三款车型的热销,增程只是各自诸多长板中的一个加分项。相比之下,较为精准的产品定位、成熟的智能化体验甚至品牌层面的正向赋能,才是决定性的东西。

更直白来讲,“做增程不一定能热销,关键还是谁来做、怎样去定义。”

顺势,所有人必须明白,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终端竞争的继续加剧,就像文章标题提到的那样,“醒醒吧!别拿‘增程’当救命的解药。”非要定义,充其量只是续命的补剂。

并且如果放眼更远的未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跌,纯电车型续航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充电速度的大幅度跃升,包括补能设施密度与便利性的扩充,还会是大势所趋。

届时,增程车型现阶段这些所谓的“优势”将被不断追平。

当然,绝不是刻意的制造对立。

无论纯电也好,增程也罢,真正意义上的敌人都应该为仍占据较大份额的传统燃油车们。所以与其内部厮杀的不可开交,不如将注意力放置在怎样利用自身最锋利的矛,去击穿对手最坚固的盾上。

至于当下,如果你还在纠结应该如何选择?就像之前屡次提及的那样:“不要轻信别人乱带节奏的分析,追随自己的内心按需购买就好。”

最后,分享一组数据,从乘联会最新公布的成绩单来看,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7.6万辆,同比增长85.8%。1-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501.5万辆,同比增长110.8%。

10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到30.8%,较2021年10月18.4%的渗透率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更是达到47.7%。

显然,一个个明晃晃的数字不会说谎。即便有些人仍不愿面对,可新的时代还是裹挟着电动化转型的浪潮,滚滚袭来了……

       原文标题 : 醒醒吧!别拿“增程”当救命的解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