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欧盟为什么警惕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11-03 17:12:12
热度:

欧盟为什么警惕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蓝科技观察】中国快速崛起的新能源车,引起了欧盟的高度警惕。在欧盟,有一种声音认为,如果欧盟不能加速新能源车的供应链建设和技术创新,恐怕将要被

【蓝科技观察】中国快速崛起的新能源车,引起了欧盟的高度警惕。在欧盟,有一种声音认为,如果欧盟不能加速新能源车的供应链建设和技术创新,恐怕将要被中国超越。

背后的潜台词则是,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正在加速向欧洲渗透。如果说燃油汽车时代,欧洲向中国输送标准、品牌和产品,那么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利益关系正好相反。中国新能源车很可能会向欧盟以及全球输送更多的标准、品牌和产品。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44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整车出口量比重由7%增长到15%,中国纯电动车销量占全球的59%,发达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最大的反差是,欧盟新能源汽车却在放缓。

T&E(欧洲气候组织)发布的报告《从繁荣到刹车:电动汽车转型是否停滞?》显示,欧盟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已经放缓。2022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为11%,而根据以往的增长趋势,这一比例应该达到13%。

是需求萎缩还是其他原因导致欧盟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

需求并未减弱欧盟为什么担忧?

引起欧盟警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现象,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和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的趋势。尽管疫情三年的时间全球经济都受到重创,但似乎并没有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向全球输出,这才是欧盟更在意的。

专业机构给出的结论显然并不是需求减弱。T&E预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占欧盟电动汽车销量的5%,到2025年市场份额可能达到18%。

欧盟新能源汽车增速放慢,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却在放量,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欧盟本地品牌减少的份额,被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吞掉。而这,才是欧盟一些机构最担心的,也是对中国新能源车产生敌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趋势上看,中国引领全球纯电动车市场不可阻挡,一些车企甚至开始在海外设立工厂,或者达成跨境品牌合作,通过技术共享以此来达到出海目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7月,我国汽车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4万辆,环比增长89.9%,同比增长37.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这一表现给中国车企带来了更多的底气与勇气。蔚来、比亚迪、小鹏、吉利等,都先后在海外设立了工厂。

欧洲智库分析师 Vít Havelka认为,“如果欧盟和个别成员国不支持欧洲关注的产能、基础设施和电池工厂的建设,欧洲汽车制造商就有可能被中国超越。”

与此同时,根据欧洲最大的专门研究中国的智库机构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21年到2022年一季度,中国对欧洲的汽车出口额快速增加,其中的增量主要为电动汽车,这使得欧洲对华贸易顺差在汽车进出口领域大幅收窄,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欧汽车贸易很快会成为欧洲的逆差项。中国品牌发展潜力巨大,对欧洲本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构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果任凭这样的趋势长期发展,将颠覆整个中欧贸易的格局。

担心欧盟新能源汽车市场被中国占据主导,继而影响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产业发展,这也是欧盟最担心的。其实,不是欧盟没有能力发展,而是中国发展速度、技术迭代太快,已经超越了欧盟对中国的认知,他们显然不希望中国品牌拥有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欧洲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受阻

“中国连续7年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良好势头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成本优势显著,特别是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曾公开表示。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中国相对更有优势。反观欧洲供应链,随着俄乌冲突的愈演愈烈,欧洲的能源危机也愈发深重,天然气以及电力的价格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位。

就在9月底,俄德之间的海底输气管道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同时发生泄漏,使得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发生了短期无法弥补的重大缺失,因而再次推高了欧洲的能源价格。

随着冬季的到来,欧洲必然会面临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制造业被普遍认为将面临大范围崩溃的危机,欧洲大概率将经历长期性的去工业化进程。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欧洲新能源车的发展显然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对于汽车制造业而言,整车制造与其上游的零部件及基础材料的生产也都依赖于电力和天然气供给,不稳定的能源供给和过高的能源价格将推高车企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会延迟交付时间,使得欧洲生产的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而市场也将因此持续萎缩。

中国新能源汽车扭转口碑

回到中国新能源车,除了成本优势外,车辆的安全性也已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早已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

例如本月,比亚迪SUV电动车ATTO 3获得了Euro NCAP(欧洲新车评估计划)的最高分五星安全评级,成为继长城汽车之后又一家获得五星评级的中国电动车厂商;其他两款包括Stellantis和东风合资的雪铁龙C5 X电动车以及雷诺和江铃汽车合资的Mobilize Limo获得了四星评级。

专业机构对中国车企的评价,对于中国品牌打开欧盟市场的大门,继续在技术和性能方面保持领先的作用不言而喻。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更是说出“今年,我们开始考虑把更多的电动车带到欧洲,与当地市场共同成长”的口号。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更完善的体系,站在国家高度支撑产业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的推动作用更加有效。

为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国务院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设定了到2030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的目标。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是内需快速增长,用户体验更有助于技术迭代加速,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是在政策推动下,鼓励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在技术、资金、产品和供应链优势背景下,更凸显出欧盟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慢于中国。

担心被中国新能源汽车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担心越来越多的行业标准掌握在中国车企手里,担心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盟市场出现贸易顺差,而在新能源时代,欧盟汽车失去了燃油车时代的优越感和优势,这种不安与焦虑正困扰着当下的欧盟。

可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的步伐无法阻挡。

       原文标题 : 欧盟为什么警惕中国新能源车进入欧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