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想要股比开放的车企都是失败者!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3-29 14:07:32
热度:

想要股比开放的车企都是失败者!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中,有一句话是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就是跨国车企心中的“中方零贡献”,在这之外,还有另外一句有着相同意义的话语,那就是“百年福特毁于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中,有一句话是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就是跨国车企心中的“中方零贡献”,在这之外,还有另外一句有着相同意义的话语,那就是“百年福特毁于长安”。跨国车企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到了中国却遭遇滑铁卢,代罪羔羊就是与之合资的中方合作伙伴。中国汽车50:50合资股比的政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有的车企蠢蠢欲动,有的车企却坚定当下企业的发展模式,前者更多是那些处于发展困境的车企,而后者则是一如既往地活得滋润。

从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开始,从江淮大众到华晨宝马,跨国车企看到了股比开放之后的又一个发展思路。最新广汽菲克陷入股东双方口水战,“努力者联盟”STELLANTIS率先公布要将广汽菲克的股比提升到75%,随后广汽集团发文辟谣,合营公司“经营上存在较大困难”,有“深入沟通与磋商”,但尚未签署“正式协议”。韩国车企——起亚则直接得多了,在出售了第一工厂给高合,东风退出之后,如愿以偿将“东风悦达起亚”变更为“起亚汽车”,终于可以自由飞翔了。只是,不管是现代还是起亚,在中国市场多年来销量节节败退,甚至看不到突破的希望。不管是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日本铃木和法国DS,还是处于发展困境的神龙汽车和广汽菲克,又或是处于迷茫期的长安福特和北京现代,美好的故事都是相似,失败的故事却有各种各样的悲惨。

曾经中国汽车市场对跨国品牌有信仰的迷信,舶来品总是香的。毕竟百年汽车工业的积累,对于汽车这个复杂而高集成度的产品而言,中国汽车还是显得年轻和天真了。曾经随便一个跨国汽车品牌进来中国,就意味着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用户的认可,于是乎,也就有了“宝沃汽车”这样的闹剧。殊不知,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汽车市场,用户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与此同时,在跨国车企的重兵压境之下,自主品牌用快速的更新迭代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前瞻应用,一步步实践着品牌向上,不断给用户创造惊喜。在合资车企中,简单来看,中方负责销售和市场,外方负责研发和制造,双方分工合作,缺一不可。一辆过得去的汽车,有可能因为市场政策的失误,导致一家车企陷入溃败的泥潭。但是,我们很少看到一辆质量拉胯的汽车,可以通过各种营销策略和销售手段获得市场的认可。即便能昙花一现,产品不行,说什么都没用。

我们看到对股比开放饶有兴趣的企业,更多的是处于发展困境或者迷茫期的企业,比如神龙汽车和广汽菲克,比如大众和起亚。反过来说,如果合资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双方沟通顺畅,只要蛋糕还在,一静就不如一动。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对于这些陷入发展困境的车企而言,脱离了中方合资伙伴,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当然,拥有充足的话语权和充分的自由,那是必然的,但这是眼下问题的症结和真因么?我们看到陷入发展困境的车企都有相似的问题,车型的更新换代跟不上时代和市场的发展速度,汽车制造层面出现了较大的汽车质量问题,并且在问题的响应和对应上出现严重的人为疏漏。这样的问题,并不会因为跨国车企获得在合资车企话语权而得到消解。问题依旧存在,只是没有了中方的制约,减少了多方沟通,不需要去融合多方的利益,相关问题真的就可以更快地得到解决么?

特斯拉独资建厂,奇迹般的建设速度和产能提升速度,似乎就是股比开放之后,跨国车企想要看到的愿景,但它们并不是特斯拉,也没有特斯拉疯狂的资本。股比开放,更多处于发展迷茫的合资车企终于可以脱离苦海,这或许也是中国自主汽车给自己正名的时刻,自主和跨国车企或许再也不用因为合资车企而妥协,双方可以在同一个市场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从一汽到东风,从吉利到比亚迪,我们看到依托合资发展却让自主品牌陷入发展困境的案例,我们看到也自力更生的自主车企,在新时代获得全新的发展机遇。一个巴掌拍不响,股比开放不是一个机会,也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只是留给合资车企一个最后的机会,却可能成为其最后的终结者。

 — END —

       原文标题 : 想要股比开放的车企都是失败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