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华为、百度、阿里相继发力,智能座舱,C位以待!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1-21 18:08:46
热度:

华为、百度、阿里相继发力,智能座舱,C位以待![文章导读]大幕开启,三足鼎立。百年激荡,从传统的机械制品到如今的智能伙伴,汽车的定位发生着动态变化。短短几年内,人工智能、大数据、5

[文章导读]

大幕开启,三足鼎立。

百年激荡,从传统的机械制品到如今的智能伙伴,汽车的定位发生着动态变化。

短短几年内,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发展,让汽车越来越智能化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一片“空间”蓝海。

汽车被赋予了“第三空间”的属性,汽车空间的体验感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俘获消费者的芳心。

对于座舱需求的认知,消费者已经从简单的生理安全需求,逐渐发展成为个性化与自我意愿的满足。消费者对座舱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也促使智能座舱的产业链构成更加多元化。

智能座舱产业链.jpg

目前来看,智能座舱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的车载地图、车载操作平台、操作系统等软件供应商,以及座舱芯片等硬件供应商,和中游的车载信息显示系统、信息娱乐系统、座舱域控制器等软硬件集成供应商,及下游集成组装生产的主机厂。

区别于传统的Tier 2、Tier 1、主机厂的供应链线性结构,智能座舱涉及到许多软硬件的集成,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因此供应商会结合所提供的不同产品类型,不断切换身份,导致产品边界不断拓宽。

加之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强势介入,现在大致形成了传统供应商、互联网科技企业、主机厂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智能座舱三足鼎立.jpg

        Tier0.5成为关键枢纽

多屏、大屏、连屏不再是什么新鲜词汇。

智能座舱产业发展迅速,渗透率逐渐上升,用户直接感知的是显示系统的变化。

在《2021年中国汽车座舱智能化发展市场需求研究报告》中,亿欧智库对2021年中国新发布乘用车(含改款)座舱功能渗透率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中控彩屏、可触控中控屏、智能方向盘等市场渗透率遥遥领先,超过90%。

2021年中国新发布乘用车(含改款)座舱功能渗透率.jpg

作为智能显示系统组成部分的HUD,其渗透率虽然位居榜单末尾,但发展潜力不同小觑。

亿欧汽车认为,综合行车安全、交互以及智能体验等多方面因素考虑,HUD的普及具有必然性。

HUD产业以大陆、伟世通、华阳集团等企业为代表,其中华阳集团拥有多项HUD领域专利,业务覆盖C-HUD、W-HUD及AR-HUD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已搭载长城、东风等多个车企旗下车型。

智能座舱HUD企业.jpg

伴随着座舱构件形态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交互成为智能座舱体验的灵魂所在。座舱内的人机交互,正在积极将应用与驾乘人员进行连接打通,以提升用户的座舱体验。

智能语音渗透率快速升高,成为智能座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这一领域,技术发展同样迅速。例如,2021年11月科大讯飞发布的飞鱼音频系统,可以实现常见导航、车控、以及娱乐的操控,以及通过驾乘人员的语音进行健康监测与建议等功能。

伴随着语音交互的逐渐成熟,多模态交互也被提上了日程。视觉交互逐渐受到用户青睐,成为了汽车的重要卖点。

驾驶员的驾驶员监测系统(DMS) ,及乘客监测系统(OMS)也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据亿欧智库调研,有超过4成的用户表示对生命体征监测功能产生了兴趣与需求。

需求推动技术创新,例如MINIEYE在2021年推出的I-CS智能座舱系统,可为车辆提供舱内感知方案,包括DMS、OMS以及物体识别与人机交互系统。

显示系统的变革发展、交互需求的多样化,也使得对芯片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芯多屏”成为行业共识。区别以往高通等国外消费半导体巨头割据市场的局面,自主芯片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智能座舱芯片企业.jpg

2020年5月,芯驰科技发布16nm制程的X9智能座舱芯片。到2021年3月,其宣布X9芯片已经获得百万片的订单,客户覆盖合资、自主品牌车企和Tier1。去年12月,芯擎科技发布了国产第一颗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

诸多传统供应商业务不断延伸,其中很多企业,既能提供传统底层软硬件,也能做智能座舱集成车载系统的供应商。如延锋既能提供零部件产品,也能提供“一体式”解决方案,博泰车联网也能提供完整软硬云解决方案的智能座舱产品。

一众互联网科技企业涌入赛道,依托自身原有的软硬件基因,连同产业催生出了一批新型Tier 0.5供应商,成为主机厂与上游传统供应商之间的连接桥梁。

智能座舱tier0.5供应商.jpg

3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