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2022年整个新能源汽车大盘将愈发膨胀,留给爱驰调整的时间还有多少?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1-04 17:07:00
热度:

2022年整个新能源汽车大盘将愈发膨胀,留给爱驰调整的时间还有多少?导|语2022/01/04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2022年随着整个新能源大盘的愈发膨胀,淘汰的速度已然成倍加剧,留

导|语

2022/01/04

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2022年随着整个新能源大盘的愈发膨胀,淘汰的速度已然成倍加剧,留给爱驰调整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记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朱锦斌

2021年,在一片熙熙攘攘中结束。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对于几家实现大规模交付的新势力造车来说,迎来的更多是鲜花与掌声。

小鹏、蔚来、理想,纷纷跨过9万辆大关;哪吒、威马、零跑,渐渐从二线梯队中所突围。六家车企,在爬出足够刻骨铭心的至暗深渊后,终于走向了亮光的方向。

但始终无法逃避的是,造车远比想象中残酷。即便发展势头向好,谁都依然无法保证它们就是这条全新赛道中,最后的赢家。而对于更多参与者,甚至连能否拿到入局“决赛”的门票,都悬而未决。

挣扎、求变、推翻、重来,一个个略显刺耳的关键词,或将成为2022年,这一群体必须面对的现状。毕竟,可以大把挥霍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机会与风口远没有想象中“长情”。

殊不知,伴随一场“巨震”,在高管团队中蔓延开来,爱驰汽车迅速成为了其中的典型代表。

1

“他还是有发言权的。”

试问,当下严重制约如爱驰般“腰部新势力”发展的最大关痛点是什么?必然还是资金问题。

尤其是资本市场对于新势力造车的投资态度,早已从几年前的狂热变得愈发冷静。几家头部梯队车企,令整个行业的门槛与审视标准,变得渐渐高耸与严苛。

所以身处这特殊时刻,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谁能为公司筹得更多融资、拉拢更多资本入驻,就能掌握最大的话语权。

实际上,早在去年5月,爱驰管理层就曾发生过一次类似的事情。联合创始人、CEO谷峰的离开,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退休后,以顾问身份加盟,便被认为是中心权力的一次交替。随后,他也顺势成为江西上饶市咨询顾问,指导包括爱驰等当地汽车企业的发展。

而这一次,从官方得到的最新消息来看,继今年5月完成上一轮融资后,爱驰再次收获新一轮融资。

本轮融资方来自陈炫霖及其旗下东柏集团,融资金额达数亿美元。自2017年底至今,陈炫霖已参与爱驰汽车的多轮融资,作为老股东,在本轮融资的多个投资意向方中,陈炫霖的进一步战略投资,得到了现有股东和创始人团队的一致选择、认可和支持。

据悉,陈炫霖现任上海中通瑞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浙江商会执行副会长,上海市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

同时,陈炫霖目前执掌的中通瑞德投资集团(广微控股)是一家聚焦泛交通产业投资及产业运营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产业涉及汽车制造与商贸、通航产业及科技制造领域,主要产业公司为万象汽车、浙江中通控股、亚联公务机等。

根据爱驰官网最新信息显示,管理层变动后,创始人付强将继续担任公司总裁,陈炫霖担任爱驰汽车董事长,张洋任公司CEO。后者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资深管理专家,曾任蔚来产业发展副总裁等职务。

至于有传闻称,付强后续将会被调离,负责生产制造业务。对此,询问过其内部知情人士后,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并不是被架空,他还是有发言权的。”

作为旁观者,在我看来,引入新一轮融资后高管团队的巨震,以及话语权再度交替,爱驰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阵痛期。但这样的主动求变,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公司能够一扫颓势,继续存活。

而在了解后得知,就在今天,爱驰将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更多维度的调整与人事任命,也会一并宣布。

2

“缺乏标签,就是原罪。”

许多时候,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回顾当下的中国新能源行业,为何是李斌、李想、何小鹏逐渐成为了“意见领袖”?蔚来、小鹏、理想,每当发布新的产品、新的战略甚至新的服务体系,都会迎来后续追赶者争先恐后的模仿?

我的答案集中在:自品牌创建之初,脑海中就构建起较为清晰的发展路径。想要打造怎样的一款产品、受众是谁、采用怎样的标签,早早被确定下来。加之,三位创始人本身所具有极强的互联网思维,快速迭代、凡事讲究高效,甚至自己本身就为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押上身家,更愿意倾尽全力。

而他们也深知,身处全新赛道,对于新势力造车而言,早已从曾经“产品定义营销”转变为“营销带动产品”的时代,所以在考虑如何卖车之前,更多考虑的就是通过何种手段,使更多用户知晓自家品牌。

产品层面,智能化与电动化就像是一位奔跑者的两条双腿,缺一不可。所以在三家头部梯队成员的发展进程中,只要资金不过度缺乏,更多是一种地位相当、齐头并进的状态。

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反观爱驰,便会发现无论品牌、营销、团队,产品,缺乏显著“标签”,已然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向上的最大原罪。

随即导致的连锁反应,便是过去一年,作为唯一一款在售车型,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爱驰U5 1-11月的累计销量,仅为2,992辆。

虽然通过出口海外的方式,爱驰已经覆盖欧洲十国。作为欧盟市场销量第一的中国新势力造车,自去年5月正式出口至2021年12月15日,海外出口累计2,705辆,先后登陆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以色列、意大利、瑞士、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但仍无法掩盖其位于国内市场的颓势。

本应去年年末上市的第二款量产车型爱驰U6,碍于种种原因,也被迫进一步推迟。据悉,目前正在等待资方新高管团队的重新梳理。毕竟,对于十分有限的出牌机会,必须愈发谨慎。

文末,想说的是,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2022年随着整个新能源大盘的愈发膨胀,淘汰的速度已然成倍加剧,留给爱驰调整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好在,随着新一轮数亿美元的融资到账,以及高管团队新鲜血液的注入,还是能令人看到它向上的希望。至于最终能否把握住并不是那么“长情”的机遇与风口,很快时间会给出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