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聚焦】新能源车“违规谋补”多为“买而不用”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6-07-19 09:00:36
热度:

【聚焦】新能源车“违规谋补”多为“买而不用”持续半年之久、覆盖26省市自治区的全国性新能源汽车骗补督查工作结束了。  7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西安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

持续半年之久、覆盖26省市自治区的全国性新能源汽车骗补督查工作结束了。

  7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西安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关于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的督查报告随之揭晓。报告除了提及“骗补”外,同时提及“违规谋补”概念,根据督查情况,二者主要指三种情况: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车辆符合规定,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违规谋补”多为“买而不用”

  督查报告虽然提出“违规谋补”的概念,但并未就“违规谋补”和“骗补”做明确区分。“违规谋补”这个概念的缘起,应该追溯到“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核查行动明确要求核查财政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新能源汽车用户车辆运行使用情况。“这就意味着,车不仅要卖出去,而且要有效使用,在生产销售环节可能多有‘骗补’行为,奔着补贴超量购买却不使用可能就涉嫌‘违规谋补’。”一位新能源车企的负责人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研究员王青分析认为,类似于商业活动中的欺诈,“骗补”不是单纯的违规行为,是要接受法律责任的追究,而“违规谋补”更倾向于违规的性质。“制定了规定和原则,但没按照规定操作,即所谓打政策的擦边球。从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到,尽管程序是合理的,但具体操作方式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希望所达到的效果、与政府补贴的初衷不一致,这就属于‘违规谋补’的范畴。”王青表示。

  记者就此问题又向比亚迪内部一位部门主管了解情况,该主管表示:“是该好好查一下了。自年初骗补问题发酵至今,各种巧立名目、不择手段的‘骗补’行为逐渐浮出水面。被央视曝光的‘吉姆西’事件属于典型的‘骗补’行为,车辆卖给关联企业或者卖给终端用户,但大量闲置应该属于‘违规谋补’。”

  银隆新能源董事长魏银仓认为,去年以来,一些三无企业纷纷低价购入劣质动力电池,组装成6至8米电动汽车后,“赶紧上量、轻松获补”。除了使用劣质电池外,虚报续驶里程、拆下电池重新组装并再申领补贴,以及送检车辆与销售车辆不一致等行径也属于“骗补”。被行业议论最多的“左手倒右手”,即车企私下成立租赁公司,将生产出的电动车转手卖给名下的租赁公司,由此拿到补贴,但车辆大量闲置,应该属于“违规谋补”。

  据记者了解,有一些公交公司采购不少大巴车,但往往只有一少部分投入使用,这种行为涉嫌第三种情况: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1  2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