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广东新能源中心王向山:公共领域电动化发展趋势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1-09-09 14:03:16
热度:

广东新能源中心王向山:公共领域电动化发展趋势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5日 “主题演讲:面向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展望”中,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向山发表了题为“公共领域电动化发展趋势”的演讲。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王向山

大家好非常感谢中汽中心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跟大家一起交流,我们其实是两个单位,一个是深圳市的新能源车辆推广中心,一个是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服务中心,先有深圳市中心,主要是解决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指标任务应运而生的组织。经过多年努力,深圳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所谓的新能源推广的深圳模式,之后就成立了省中心,把深圳经验和模式在全省推广复制。

第二个就是广东省氢燃料汽车推广。第三是推动整个珠三角电动一体化,因为珠三角城市有一些特点,经济比较发达,客流物流需求都很强劲。珠三角城市距离都不长,几十公里,长的也就是一百公里、两百公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新能源汽车跨城际的交通已经没有问题了,尤其在珠三角。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一提新能源汽车应用都是在城市内,在珠三角可以跨城了。

第四个就是实现透明电池,大家都清楚电池在车上一端是很清晰的、很透明的。下了车之后,我们80%的电池是不可控的,当然我们都知道做了梯次利用和储能,这块系统没有监控,是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对环保的风险。我们致力于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应用。

刚才讲公共领域的用车电动化,政策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还有公共领域的用车电动化,大背景就是双碳目标。依据用车的环境,公共领域用车既有在城市,也有在郊外,城市的公交出租是常见的,网约车还有城市配送物流车,还有公务用车,这个量都很大。在郊外一些工程车,还有一些港口码头,还有一些可能是结合城市和郊外都会走的,尤其是旅游景区的车,还有一些工程车、生产车。

公共领域用车的特点。第一,车辆收发场地相对比较固定和规范,并且作业时间也比较规范。相对来说车辆的一个单位拥有的规模也会相对比较大,一个单位用的车型相对来说比较集中、统一,或者若干种不太复杂。

再一个就是车辆的利用率潜力还是很大的,在燃油车的时候,对于车的利用率以前都是一些小的碎片化的管理,其实有很多效率是比较低的情况。现在电动化情况,全国看在城市公交还比较高,已经有50%多。剩下其余比例并不是太高。我们也看一下深圳对应的电动化比例,我们的在城市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环卫车都达到接近百分之百,在城配物流方面也有40%,说明什么呢,这些领域完全可以做到电动化,并且深圳已经做到了。其实看全国还有八百多万辆的重型卡车、工程车,这些也完全可以做这些事情。叉车已经有50%电动化,还有一百多万需要电动化。

电动化也遇到很多阻力,每一类车型都有不同的特点或者感觉制约的地方,充电五大痛点其实都存在。还有一部分车型是量比较小,就是类似于皮卡车,一些大型企业电力、燃气用的生产车,这些车相对用的比较少,所以主机厂下的功夫也不大,基本上都是油改电,造成质量不是太稳定,在很多大型企业这些车电动化就很痛苦,非常希望用电车,但是符合场景的达标质量的车很少。

总体来说这个阻力,就是既得利益者的障碍。我们都清楚在公共领域,尤其都是一些大型集团、大型企业,他们既得利益是很多的,都是在台面下面,油费、维保等等,如果没有了,既得利益者对于这个是很大的制约。刚才说成本残值,前面两位嘉宾已经介绍到了。

我觉得总体来说,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就是人的偏见,没有用过新能源车的人都觉得新能源车一想起来就是这不好那不好,用过新能源汽车的人,很多人爱上新能源汽车。昨天的时候跟专门做滴滴代驾的人聊天,一个六千单的代驾跟我讲,他现在不愿意开燃油车,就是愿意开电动车,就是电动车比较舒服,操控起来也好,并且对各种车型性能应用怎么样很清楚。

在公共领域电动化这块也提一些建议,可以更好地实现双碳的目标。刚才讲了我们双碳交通领域占了10%,在公共领域解决掉,把我们10%里的60%碳排放就解决掉了。

第二提升城市的形象,改善民生环境。这个其实影响也很大,我们之前用燃油的公交车的时候,大家可能能感受到等公交车,燃油车过来就是灰尘滚滚,震耳欲聋的噪音,用了新能源汽车,城市变得非常安静,我们是真有体会的。

再一个可以推动整个电动汽车再次进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车辆利用使用效率提升。最重要公共领域都是形象的,公共领域不用电动车,然后你让老百姓用电动车,老百姓怎么想,所以榜样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这里面有一些关注点,现在在公共领域这块,一个车的形象这块也是在选车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之前我们碰到过很多大型企业采购车也很看中这一点,尤其跟城市形象相关的车型,他们尤其的看中。当时为什么选A不选B,就是因为B太难看了。

数据安全尤其像电力、燃气跟民生相关的企业,其实他们很重视,他们不太愿意用其他的数据,其他改过来的数据,因为都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数据安全问题,所以这个是比较重视的。

保障措施这一块,新能源汽车正在经历发展的跃升期,我们看如果说按照百分比看,在5%的时候我们市场是破冰的时候,10%的时候是市场培育教育的阶段,到20%其实这个时候市场进入自驱动,或者主动选择的阶段,现在刚好在10%-20%之间。我们还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两方面,一个是资金政策支持,资金运营补贴已经有一些城市陆续退出了,还有智能设备的安装,商用领域很重要,大幅减轻驾驶员工作强度,提高车辆安全性。

在税费减免这一块,在高速公路路桥费和停车费能够给一些支持。其实城际之间的电动车也完全可以做出来,城际之间如果用电动车载客、拉货,这个时候给予高速路费的优惠,一定会刺激到用户更加有意愿使用电动车。

金融大家都知道,这两年对于新能源汽车应用端出现倒退现象,当然有些客观现象在里面。城市通行权,还有城市配送车辆的专用车位给予一定的支持。还有就是碳减排,所有使用电动车的人,在我们双碳大背景下,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无论是用绿政还是碳普惠,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开新能源车是在为碳减排做贡献。

有些小地方保护主义,还有一些恶意竞争。其实我们现在也在经历驱逐良币的过程,有些大平台、大公司恶意低价做市场竞争,有些企业推出一分钱充电,你让正常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活下去。

我们建议说推公共领域电动化应该有一个大目标,目标就是推动城市电动化,然后城市群的交通电动化。在这样一个目标下,具体措施建议鼓励车电分离模式,当然车电不一定是在物理上分离,可以在资产上进行分离,这时候需要一些政策的配套支持。

第二个就是氢燃料电池可以形成互补,充换电的支持。我们鼓励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这些公共领域的车,尤其商用车自动化驾驶这一块功能如果都上去了,就会大幅度降低驾驶员的强度,并且会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因为很多时候是盲区这些情况造成了事故,深圳经常这些车时不时撞一个豪车,商用车买保险是挺困难的事,很多保险公司是拒保的。再者鼓励大型运营公司也是有经验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取得这些成绩,跟大的公司、大规模的推广车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只有大型的企业才有足够的动力和足够的积极性去推电动车,他们跟政府相关部门去讨论工作的时候,也得到更多的支持。

汽车的一些维保、改装、法规的制度,其实我们现在还是有一些制约的,尤其到了一定时期的电池、更换,到底你是合规还是不合规,很多时候是游走在灰色地带。我们法规缺失,当然企业也不得不做,企业也不愿意干灰色地带的事情。领域就是重点交通承建,然后就是央企。

我们说发展趋势,第一运营公司会越来越大,并且会引领整个电动汽车使用模式的变化,向着共享化去演化。

第二就是清洁互补和充换电结合会逐渐形成,尤其重载车和长途车,在换电和氢燃料是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在珠三角正在推这个事情。

第三个就是车会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流转,在一二线用了三四年,然后向三四线城市流转,这也是一个车的通道,这个也是好现象,能够带动车大的大规模推广,还有城市群的电动化。

而且车运营效率有一个大幅度提升,自动化驾驶技术会更广泛应用。这些方面做到了,保险公司赔付率就会下降,真正成为一个正常的生意。

最后说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深圳一家大型国企,他们推集团的车电动化,总共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先做他们内部的公务用车电动化,第二阶段就是把集团所有车,所有集团子公司,所有司机、所有车辆全部收回来统一交由他们自己公司管理。包括他们的生产用车。

有几个好处,第一大家都用上新车了,以前说必须十五年才能换车,第二用上好车了,集中采购的时候价格有优势可以买到更好的车。管理成本其实大幅度降低,集中管理之后下面各子公司、分支机构,那些司机行政管理人员全部取消掉,整个的费用集团去年一年降了一个亿,第二就是平台管理成本也降下来,以前油车要管理要加装各种盒子和平台,这是平台是碎片的、小型的,不集中的,这里面暗藏浅规则比较多。

电动车天然解决掉了,所数据都在国家,数据安全也不用担心了。再一个效率提升了,汽车的效率,汽车的利用效率全部提升了。当然也跟我讲了经验教训,一开始他们是自下而上往上推,很辛苦推了很久。后来某一个契机的时候自上而下,这个时候效果非常快,上面一个会过完了,下面动作相当快,这是一个经验教训。

第二就是公车管理制度还是有制约的,他们在第一步的时候推出一个政策,就是下班之后员工可以分时租赁租回去,自己充电自己用自己交钱给单位。年轻人很喜欢,但是公车管理不允许这样,下班得停到单位,所以这个制度也制约这件事。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