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停滞不前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1-09-03 14:09:16
热度:

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停滞不前的原因有哪些?导语: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加速前进,然而吉利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停滞不前,毫无存在感的吉利新能源、几何的落败、极氪出师不利等等,种种迹象似

导语: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加速前进,然而吉利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停滞不前,毫无存在感的吉利新能源、几何的落败、极氪出师不利等等,种种迹象似乎在表明吉利汽车不适合搞新能源。对于吉利新能源的不作为,作为吉利汽车的前台掌舵人安聪慧无疑负有主要责任。

作者:蔡家伦

出品:电动势(wxid-dianxiaoer01)

跨入2021年以来,吉利汽车上微博热搜榜的多起事件几乎都与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的布局相关,比如说几何汽车再换帅、和百度合作等等。虽然吉利汽车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动作频频,但是始终不见起色。

在转型的过程中,吉利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早在2015年,它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蓝色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占比能够达到整体的90%,其中混动占比65%,纯电占比35%。可惜的是,五年之期已经过去,吉利新能源车的占比只有6%左右,和既定目标相差甚远。对此,有媒体曾以“李书福该反思一下了”隔空喊话李书福。

然而,吉利新能源的掉队,李书福真的该“背锅”吗?肯定不是,真正应该承担吉利汽车在向新能源转型失败责任的应该是安聪慧。作为吉利集团董事长,安聪慧已然成为李书福的接班人。不管是在几何新加坡发布会,还是极氪宁波宣言,安聪慧都是吉利新能源战略的话事人。

重资本轻技术

1996年2月,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安聪慧加盟了李书福刚刚创立的吉利汽车,毕业于审计专业的安聪慧成为了吉利集团审计处的一名审计员。让人感到震惊的是,安聪慧在五个月后被调离审计处,成为了董事长助理兼吉利汽车集团基建工程部总指挥助理候任总指挥。到底是什么让一位刚毕业的审计员迅速进入到李书福视野中,我们难以想象。随后,安聪慧的职业生涯便仿佛开了挂一样。

2016年12月1日,吉利控股集团官方消息显示吉利控股集团原常务副总裁、首席财务官李东辉的职务已变成吉利控股集团CEO,安聪慧则升任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安聪慧已经从李书福的手中成功接棒。

不得不承认,安聪慧从李书福的手中接棒之后确实为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转型做出了不少努力,且很好地维持了吉利汽车在自主燃油车领域的地位。不过,安聪慧却没有成功地让吉利新能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并不是安聪慧不想完成这个事情,更多的是安聪慧在求学的道路上并没有被“理工科”的气息熏陶过,他更多的时候是扮演职业经理人一角。

记得早前一则“安聪慧清仓”在整个汽车行业内广为传播。2019年4月,“吉利高管集体抛售吉利股票”的消息不胫而走。正常情况下,一家车企的高管手握自己股票非常正常,在车企稳步向上发展时,高管们手持股票的价值也会水涨船高,获得相应的效应也会不断增大。然而,吉利汽车高管却选择在此时抛售股票,重点是集体。假设是因人事调动或组织结构调整,一个人进行股票抛售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是集体性抛售,那就值得深思了。

具体来看,安聪慧先后在4月16日、17日分别以每股16.53港元和每股17.5港元的价格减持吉利汽车股票。经过此次减持之后,安聪慧占已发行的有投票权为0%。除了安聪慧以外,执行董事桂生悦、李东辉、杨建也相继减持了吉利汽车股票。

然而,吉利高管集体抛售股票,须注意的是,是集体,并不是单个人,如果是人事调动,组织结构调整,某个人进行股票抛售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是集体性抛售,就有点让人深思了,更何况这还不是天使投资人、合作伙伴进行抛售,而且车企集团内部高管抛售。

作为一家集团高管,对自家的企业发展应该是有极大的自信心,而这种集中抛售股票的状态,很容易让人向不好的方向去联想,历史上有很多这种相似的事件,一般多见于企业发展见顶之时,高管提前进行抛售股票套现,最后急流勇退或者高抛低吸,这种事情虽然司空见惯,但对于发展势头正猛的自主一哥吉利汽车而言未来仍有进步空间,此时高管集体减持,还是比较敏感,因而这也是大家很关注吉利高管抛售股票的原因。尽管后面吉利汽车官网做出了回应“高管们期权到期了”,但是作为一家企业的高层,清仓的目的是不是为了高卖低买呢?答案有待考究。

安聪慧在资本市场动作并不仅仅限于清仓股票。2021年4月18日,安聪慧曾携多名高管向极氪汽车注资。吉利撤回科创板IPO公告的同时,吉利汽车还发布了另一则公告,表示将对旗下智能汽车品牌极氪智能科技寻求不同的外部融资方案。近期,吉利汽车副主席、执行董事李东辉、执行董事安聪慧、执行董事、行政总裁桂生悦三天累计分别斥资4963.5万、5304.5万和5773.3万港元增持吉利汽车240万股、256万股和279.2万股。按此进行计算过,三位高管斥资逾1.51亿港元增持了吉利汽车股票。目前,李东辉持股占比为0.19%,安聪慧持股占比0.3%,桂生悦持股占比0.31%。

或许安聪慧的本意是为了借助持股的方式来鼓励股民的投资,加速极氪汽车的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极氪汽车的定位并不是一家传统车企打造的高端品牌,而是资本市场的新宠。

通过安聪慧的动作来看,他非常重视资本市场的动态。相比于李书福掌舵吉利汽车时注重“技术开发”的作风,安聪慧在自主研发技术上虽然也有不少建树,包括SEA浩瀚架构等等,但是总的来说他在技术上还是没有给与太多重视。与此同时,从安聪慧上任之后的发言和表现来看,吉利汽车转型的方向更多的是偏向于“新势力”。众所周知,新势力的特征之一就是“资本”驱动,在安聪慧掌舵的背景下,吉利汽车发生了巨变,开始从一家车企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漩涡。

双面“安聪慧”

2020年3月30日吉利汽车的2019全年业绩线上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向外界宣布,“吉利汽车今年不裁员、不减薪、不延迟发放薪资。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保持年初制定的141万辆销量目标不变。”安总发言受到了不少媒体的追捧,比如说网上遍布类似“吉利用实力说话,不降薪、不裁员”等标题的文章。

对于众多媒体的追捧,本刊记者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任何言论,而是选择静观其变。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本刊记者曾多次向吉利内部的员工咨询,“安总的承诺真的做到了吗”。得到的答案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其实并没有。

以“因疫情补偿式单体”为例,有人对这一方式描述为:大佬在外面宣传不裁员不减薪,HR在后面已经开始悄悄搞事了,通过以培训为由提高大家主动离职的觉悟,几乎都是口头传达,不留证据。换句话说,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吉利汽车的资金池已经出现了危机。

疫情之下,几乎每一家企业压力都大,加上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降本增效是必经之路。不过,安聪慧这种对外高调发声不减薪,不裁员,私下却通过实行单休、996、“优化”劝退地方式来变相裁员,重点实行政策都不发文件正式通知,而是口头传达。这种做法,反而让人抵触。如安总所说,吉利汽车的确没有降薪,更没裁员,但是这样的操作真的能够得人心吗?答案可想而知。据了解,现如今的吉利汽车已经有不少高管选择出走,至于新招进来的员工能力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资本论玩不转新能源

现如今的吉利汽车到底还有几分之前的风采?这主要还是看安聪慧在人才方面如何应用。现阶段吉利汽车最大优势还是在于营销方面,以林杰为例,在重掌几何汽车之后,几何汽车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销量实现增长。不过,几何汽车在产品端的表现还是显得有些后劲不足,所以被迫将品牌定位下调,从中高端品牌到中低端品牌,一字之差,尽是无奈。换句话说,安聪慧现如今手上的“将才”并不多,主要还是集中在营销方面。至于研发方面的人才到底有没有呢?

有,但是也在今年更换了一把手。胡峥楠曾是吉利汽车的“研发一把手”,被称为“吉利造车的关键先生”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胡峥楠曾在上海汽车工业技术中心、上海龙创设计有限公司担任重要职位。胡峥楠于2012年加盟吉利汽车,先后历任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的总监、副院长等。不过,胡峥楠已经被调离了研究院院长的职位。

在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冲击下,安聪慧却在此时将胡峥楠换下战场,其中掺杂的情况不言而喻。除了将胡峥楠从“战场”上换下来以外,几何汽车前两任营销总经理郑状和刘智丰相继离职的消息,让吉利汽车新能源的未来更加迷茫。从表面上来看,无论是郑状还是刘智丰都有着显赫的战绩,那么为什么都无法推动几何汽车的发展呢?或许并不是二者没有想过如何进行改革,而是内部改革的阻力太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吉利新能源改革的难度相信不会比单独创立一家新品牌的难度更低。

审计出身的安聪慧虽然在汽车行业内浸淫了多年,也跟随了李书福多年,但是始终还是无法改变其骨子里的烙印,认为“资本”才是驱动力,而不是技术、产品,或者说制造。换句话说,无论安聪慧的金融手段有多么高明,或许都无法令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上走得更远,因为从他执掌吉利未来的那一刻开始,吉利汽车已经不再只是一家简单的主机厂,而是资本市场的“漩涡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