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外资零部件抢食中国电动化蛋糕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9-09-25 10:11:13
热度:

外资零部件抢食中国电动化蛋糕电动化了,汽车零部件格局可能要变天。中国零部件已经享受了几年先发优势。外资零部件品牌瞅准补贴退出、市场化竞争开启的机会,也推出了打磨已久的产品。新一轮的

电动化了,汽车零部件格局可能要变天。

中国零部件已经享受了几年先发优势。外资零部件品牌瞅准补贴退出、市场化竞争开启的机会,也推出了打磨已久的产品。新一轮的拼争将打响,而且这次,双方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

领先的外资零部件品牌,做了哪些准备?对各种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前景怎么看?他们怎么看他们的中国对手?借着9月17日,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的契机,我们来探究一二。

1

产品覆盖各种技术路线,

强调纯电产品

在电动化上,从节油率由低到高,有48V、发动机启停、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动等多种路线。国外领先的零部件企业,在各种路线上都有产品,只是此前一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熟度有疑问,仅在48V、弱混、混动方面有比较多应用。

此时,他们已经完全准备各种技术路线的产品,特别是针对纯电驱动的。

以大陆为例,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动力总成中国总经理格雷戈尔?库尼在会上说,电气化方面,他们有一系列的产品,在48伏电机、高压功功率电子、电驱动、动力总成域控制器、热管理、电池和充电业务等方面都有。

大陆的电气化产品

他还特别提及,大陆即将发布一款高压三合一电驱系统,包括电机、减速器和转换器。这一三合一电驱系统,电机功率120kwh或150kw,将比他们在2011年的产品基础上减重20%、成本降低30%。

这一产品将在天津生产,供给中国和全球整车厂。

德尔福同样也提供全面的电动化产品,囊括逆变器、双向逆变器、48V逆变器、高压电源箱、三合一逆变器、电池包控制器、车载充电机、混合系统控制软件、混动系统内监测控制器等等。

针对纯电动汽车,德尔福特别骄傲地展示了他们“业界首个”800伏量产碳化硅逆变器。这个给高电压平台适配的逆变器,有助于大功率快充技术的实现。

来抢夺中国纯电驱动市场的外资零部件越来越多,而且走向细分市场。本次会议,还有一家外资企业前来叫卖动力电池盒。

海斯坦普此前是一家做白车身、底盘、机构件的汽车金属组件公司。不过,该公司还专门研发了动力电池盒,包括电池盖板、电芯保护模块、电池托盘、电池保护板。海斯坦普这一电池盒,将被用于大众汽车将大量生产的纯电动MEB平台车型。

该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坎迪多·冈萨雷斯介绍,对于油改电、多驱动形式平台,以及纯电动平台开发的纯电动车型,相对于同级别的燃油车,重量要增加58%、26%和35%,续航里程则要降低56%、60%和61%。

大众MEB平台用海斯坦普电池箱

由此,减重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需求之一。由此,负重很高的动力电池包的轻量化任务不小。海斯坦普的动力电池托盘,应用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并采取新的装配工艺。

同时,安全性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对于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托盘,必须考虑球压试验、侧面柱碰试验和压溃试验的要求,需要保证碰撞能量的吸收,以保证电芯的完整性,保证乘员安全。而海斯坦普的电池盒整体结构方案,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2

48V、混动、插混、纯电……

哪个机会大?

几乎所有外资品牌零部件厂商,都看好汽车的电动化前景,不过对于不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他们看法不一。

在燃油车和新能源各技术路线上,德尔福科技集团副总裁博格丹·贝瑞安达认为,传统内燃机至少还有一代可以开发、生产、销售。48V轻混存在的时间窗口期可能就非常短。因为它的节能效果有限,同时驾驶体验和燃油车没什么区别。

贝瑞安达特别看好插电式混合动力。他认为,欧洲人喜欢开车远行,所以更崇尚插电式混动,欧洲主机厂为了这样的需求,会大量研发,使得插电式混合动力价格往下走,惠及欧洲乃至中国、全世界的消费者。

大陆的格雷戈尔?库尼引用的研究称,仅就中国市场而言,轻型车(可以理解为乘用车)在2025年将有23%是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占近18%),“这个比我们预期还要快,也比其他国家市场的增速要快。”同时,全混、48V、微混,加起来也要占据25%左右。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在会上主要介绍 iBooster产品。它既能给电动汽车作为动能回收、刹车的功能,又能给紧急制动刹车提供冗余。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世界最前面,整个国家战略和推动力非常高,ibooster市场也会比其他国家好。

博世iBooster

3

本地化,安能辨我是外资?

电气化带来的市场空间毋庸多言,中外零部件品牌都将为此尽力拼争。

针对《电动汽车观察家》提出的,如何和中国品牌竞争的问题,他们都高高举起本地化的牌。

德尔福的贝瑞安达说,德尔福三年前就把全球电子电气化总部放在了上海,希望能够在本土化推动中国市场,甚至于国际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上面的发展。

德尔福上海外高桥技术中心

他说“我们是外资唯一一家100%在中国开发研发电气化产品的企业。不像其他企业研发都是其他国家。”德尔福在苏州设立工厂,产品不仅提供给中国,也提供给全球其他市场。

博世也是本地研发、本地生产。陈黎明说,“我们在苏州,有除了德国之外全球第二大的研发中心,包括硬件开发、ECU的开发等等,都在我们苏州研发中心进行完成。目前大概有将近400名软件工程师,致力于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的研发。同时我们还有两个测试中心一个是在连云港,一个是在海拉尔,全年任何天气之下,我们都能进行车辆的测试。”

博世的工厂则在南京经济开发区,“今年3月份我们已经在中国本土生产我们iBooster产品,同时也开发了相应的供应链,以在中国能够更好地支持主机厂。”陈黎明透露,这个产品蔚来、上汽、吉利都用了,“今年大概还有15款车型将配备这个产品。”

对于中外零部件企业的竞争,陈黎明说,有看到来自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和挑战。“国内有一些企业在积极开发iBooster产品。希望后面会有比较多的竞争,因为竞争也是好事,能更好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使应用更广泛。”

德尔福的贝瑞安达说,很多国内的竞争对手也是雄心壮志,“我们面对很强的竞争,但是我们始终认为,技术创新才是致胜法宝。”

玉柴股份执行副总裁林志强也认同技术是竞争的核心。谈及中外电气化零部件企业的竞争,他表示对中国企业的前景并不太乐观。“欧美、日本企业,电机、电池技术的研究深度、技术储备的厚度,比中国的企业要扎实很多。只不过他们之前认为市场不到全部纯电化这种程度,所以从产能上、从商品化这块进程是慢了一些。”他建议,中国的企业要掌握核心的技术,在没有补贴时代,技术发展是越来越快的。(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