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试看造车新势力的破局之道
试看造车新势力的破局之道汽车市场6月的逆势增长,随后将迎来销售淡季,此前过度刺激消费需求,直接降低了下半年延续增长态势的几率,在此寒冬之际,新能源汽车能否迎来拐点,从2015-20
汽车市场6月的逆势增长,随后将迎来销售淡季,此前过度刺激消费需求,直接降低了下半年延续增长态势的几率,在此寒冬之际,新能源汽车能否迎来拐点,从2015-2018年汽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型因为市场需求原因呈现大幅增长,并且新能源趋势日趋明显。
在新能源趋势下,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比传统的造车企业,造车新势力面临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问题,总体来看,还是离不开“钱”,而且造车新势力如今在市场中虽然受到强烈关注,但是从市场反馈和销量表现,与传统造车企业相比,呈现出“脆弱”。
新势力市场份额小,现金流成大问题
在上半年的交付量数据中,威马以其8566辆的交付量占据榜首位置,小鹏、蔚来位列前三,而在上半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为57.7万辆,而造车新势力占比在5%左右,可以说在市场中并不占据优势,而且对比传统造车企业有很大差距。
汽车销量恰巧是支撑造车新势力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今的造车新势力最缺的就是资金,需要在尽可能短时间内,产生正向的现金流,无论是应对负债还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上,现金流都显得那么重要。所以融资成为产生现金流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在现今发展还是未来发展上,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融资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自身产品和企业做的不成功,融资通常称为了“续命”工具,而且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是“慢性自杀”。所以需要造车新势力把控这个度。
脱离温室环境,抱团取暖成主流
即便拥有了强大资金支持,在现今的汽车市场,竞争态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坡,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在刺激市场消费的途径中起到副作用,需要的是企业自身刺激市场,而且长期处于政策保护下的新势力,在国家政策放开市场之后,新势力面对的竞争者不再是单纯的自主品牌,面临着国外优秀电动车行业的直接竞争,新势力如果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那么就会面临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
而新势力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会采取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自身代工厂、动力电池等问题,动力电池厂也采取了与新势力合作的方式,优势互补,完成动力电池的供应,可以说是可取所需,例如宁德时代合作蔚来、投资拜腾等诸多行为,可以感觉到动力电池厂商对造车新势力的兴趣,但是动力电池厂商也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取消动力电池白名单,和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挑战一般,同样要正面竞争国际型的电池工厂。
电池厂商和造车新势力是否会“抱团取暖”?如今看这种趋势十分明朗,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仅击败竞争者是一种胜利,而且注重多方合作更是一种战略,电池厂商和新势力随着市场竞争合作会更加密切,协同发展,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面对生存圈,新势力如何破局
寻求合作也是基于产品的基础上,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产品质量问题是否稳定可靠,在此基础之上延伸到产品安全性、产品性能等方面。而获得消费者信任的方式通过消费者需求得出只有质量稳定、安全性好、性能优秀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才能使企业持续性的发展。不仅要注重企业发展,更要把控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更好的服务,当然前提是建立在优质的产品基础之上,让消费者满意、放心。就如爱驰汽车的谷峰表示,实现从0到1的转变,就要踏实的把路子走好,经营效率要控制好。
现今来看,新势力在应对汽车市场变化中,采取了三种方式,从用户需求、竞争对手、创新技术入手,对产品定位做深入分析,明确了解消费者需求,在满足用户出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技术让用户享受到智慧生活。
现实中,新势力在量产第一辆车的时候,就已经把产品定位尽可能做到完美,例如蔚来ES8进军高端品牌,竞争特斯拉产品,通过互联时代和人工智能,卓越的续航能力在市场中立足;而其他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小鹏汽车、威马汽车走的都是大众化路线,在产品定位上直接将价格控制在大众接受的范围之内。威马汽车沈晖看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显示,豪车公司难以生存,发展规模量产的汽车公司更有前途。
而在当今电动化、互联化、自动驾驶新浪潮下,造车新势力在满足电动化的同时,也在向着互联化和自动驾驶深入发展,积极探索发展之道,让企业时刻处于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企业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事实证明,现今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之首要任务,不在于竞争对手的强大、财务的压力,而是市场需求,增加消费者信任度是当前重点任务,而这方面又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产品质量过硬,加上以诚信为本,那么不会在新势力发展初期出现客户信任危机、舆论压力、产品质疑等问题,并且将会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增加市场信任度,赢得良好口碑,增强企业竞争力,造车新势力向着成熟企业发展并不是问题。
(来源:电车资源EV江湖 新能源观察)
),联系电话:0755-82433081 ,微信:314585903。
-
李克强以新能源汽车破题详解“新经济”2023-11-30
-
政策大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产业大爆发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背后被忽视的碳排放2023-11-30
-
甘肃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23-11-30
-
公安部:12城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023-11-30
-
动力电池独角兽宁德时代募资额较预期降了近六成2023-11-30
-
规范汽车投资行为 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2023-11-30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地补政策 补贴不超中央50%2023-11-30
-
河南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局 新版补贴方案鼓励里程更长、能耗更低车型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动力终极方案走向燃料电池 上海坤艾新成果或推动行业飞跃发展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警示:安全才是重中之重2023-11-30
-
习近平向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贺信2023-11-30
-
2018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布2023-11-30
-
平安银行 电动车起火事件频发 工信部:正牵头编写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南2023-11-30
-
我国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2019-07-29